提高造林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

2020-01-17 02:30胡滨江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林区造林苗木

胡滨江

(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苇河林场,黑龙江 尚志 150623)

植树造林是当前应对整体环境问题、提升林业资源水平的重要措施和基本对策。林区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将提高植树造林质量与效能作为新阶段突出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目标,有针对性地建立起造林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目标系统,提高科学技术在造林工作中的水平,打造一支适于林区和林企的造林工作管理队伍和技术团队,针对造林工作突出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优化、创新和变革,在确保造林质量的同时,实现林企和林区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与发展目标。

1 造林工作质量目标和基本原则

提高造林质量、保护林业资源、发展林业经济必须符合林区工作的法规。新时期,林区要以林业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根本任务作为出发点,建立起造林工作的质量体系。要从自然资源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出发,确定造林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起一套造林工作基本原则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理顺造林工作的内外关系,通过科学组织和系统管理,为开展高质量、高速度的造林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在造林工作原则系统建设中要尊重生态建设实际和林区发展实际,要提出造林工作的实际指导思想、具体操作方法和检验管理措施,将造林工作内化、细化在各项操作和实施过程中,更有效地实现对造林工作的监督、管控和评价,将高效率、高质量的造林工作置于完整而科学的体系中。在质量目标体系建设中激发造林工作主体的积极性,发挥造林工作实施者、管理者、辅助者的优势和主动性,实现科学、高效、高质量的造林工作目标,在科学造林、系统管理的基础上为快速增值、保护林业资源提供造林工作的机制和体系支持。

2 造林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质量要求

造林技术要以保障应用水平、提高造林质量为前提,进行造林工程建设要抓住技术应用细节,提升造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造林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水分的保持工作,采取技术手段和措施抑制水分的蒸发和流失,通过种植前浇水、幼苗修整、根部包扎、根系浸润、适当覆盖、合理遮阴、喷涂等手段,保持造林苗木的水平衡状态,预防因水分不足和蒸发量而导致造林苗木死亡,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在造林工作中要注意苗木种子的特点和生长规律,要全面掌握苗木生物学特征和发育差异,确定苗木的种植时机、移栽方法、防护技术、养护方法等要点和关键点,以技术为平台整合分散、复杂的造林工作,在规范实施、系统操作的基础上提升造林苗木的缓苗率、成活率和成材率。要突出造林技术和工艺的应用质量,重视造林过程中的养护和抚育环节,提升关键时期苗木的管护水平,以不同生长年限、发育水平、物种特点的调查和研究为基础,制订一套养护和抚育造林苗木的措施和方法,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进行林木养护和幼苗抚育,创设环境更优良、条件更有利、技术更合理、措施更科学的造林树木管护新技术和新规范,将整个造林工作过程和造林技术的应用统一到一起,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造林人员的积极性,在进行高质量抚育和养护工作的同时,提升造林技术应用质量,建立新时期造林工作的新技术平台和新模式。

3 造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造林工作中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决定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针对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培养和发展造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建议。在技术人员层面上,林区要做好专业层面上的激励、发展和提高工作,将致力于造林工作的人员送到高等学府和专业机构,使造林工作人员获得新型、现代化专业性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使其具备科学、高效的造林工作技能和素养,使更多新颖的工艺、林业科技和先进方法有效地应用到造林工作中,获得效率、质量两方面的保障。在管理团队建设上,林区要以组织创新和团队建设作为切入点,将技术学习和创新型组织建设作为新时期林企进行造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开拓造林工作管理团队的视野,通过团队建设系统支撑造林工作管理者个体的发展,通过个体的成长促进造林管理团队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路径。林企进行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的培养和建设要突出机制建设,要为技术人员成长和管理人才的发展建立必要的支撑结构与发展策略,在企业范围内建立起向人才倾斜的机制,建立林企的基本机制、策略和方针。

4 强化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病虫害严重威胁林业资源,造林初期,由于存在生态脆弱、环境恶劣、苗木弱小等一系列内外因素,导致病虫害对造林质量和效果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要提升造林工作的效率和品质,从提高林业资源繁育速度和效果的角度,在造林工作中全面强化和系统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和针对防治保障业已取得的造林工作成绩和效果,林企和林区应该将防治病虫害的工作重点用在预防上,要结合林企的技术架构、组织形式、管理实际,建立起病虫害和环境的监测监督系统,应用好遥感、普查、卫星等相关技术和体系,做到对病虫害全面而实时地监控,在扩大监测面积、缩短反应时间的基础上及时了解造林区域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为出台防治决策、制定病虫害治理方法提供详实的数据、科学的支撑。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对造林工程危害最为严重的,由于本地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导致外来病虫害一旦爆发,将会威胁整个造林工程,技术防治工作要根据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特点进行相关的防治,要在把握外来物种生长规律和繁殖特点的基础上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当外来物种威胁过大、呈现爆发趋势时,可以考虑采用化学试剂和新型农药的方法进行消杀,迅速降低外来病虫害的威胁和影响,维护造林取得的生态成果和经济效益。

5 结语

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林业部门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林企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优势和功能,全面提升造林的质量和效果,依靠科学、组织、管理上的优势和潜力,大幅度提升造林工程的基本能力和建设效果,创设林区经营、林企建设的新路径与优化体系,全面体现林业技术在实施、建设和发展上的优势,在稳定林区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夯实今后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创造出有利于全社会发展的更多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达到林企、林区和林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高效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林区造林苗木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五台山林区抗旱造林技术浅谈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山西省直国有林区保障性苗圃建设存在问题探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苗木供求信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谈湿地造林时机的把握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