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统战思维研究

2020-01-18 07:15刘亮红
关键词:理政治国共同体

刘亮红

(湖南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411104)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467,“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465。恩格斯关于民族理论思维的论述,完美地阐释理论思维对于民族的引领作用,也揭示理论思维是实践发展的成果。统一战线是有自己理论与规律的科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对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意义重大,具有凝聚共识、协调关系、扩大参与、价值引导、社会整合等功能优势与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与统战工作,既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运用大统战思维、注重发挥统一战线为治国理政提供广泛人心与力量支持的功能优势,又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注重扩大团结面、夯实统一战线基础,尤其善于在把握统一战线的规律、特点、本质和属性的前提下,用统一战线与统战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去分析与解决治国理政重大问题。其治国理政的统战思维就是在领导统一战线全面助力新时代科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与重要法宝作用而形成、发展并指导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

一 高度重视人心向背、力量对比的政治站位

高度重视人心向背与力量对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

(一)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并将之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根本,提高到党治国理政重要战略的高度。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在谈到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时,他就引用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政治的本质及“统战工作是最大的工作”等三句话来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2]556。而在这个最大的政治方面,统一战线具有天生的优势与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大团结、大联合就是其本质要求,“人心和力量问题”[2]556就是统一战线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度重视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党的基本政治站位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人心向背、力量对比不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更是植根于民心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政治站位。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提高这个基本政治站位最重要的就是贯彻坚定的人民立场,团结最大多数人,并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不讲人民性,不重视民心向背与力量对比,没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就无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性融入到治国理政实践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3]345。

(三)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高度重视人心向背与力量对比,站稳坚定的人民立场,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也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宗旨。坚定的人民立场就要求我们在治国理政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4]235-236,坚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在吃、穿、住、用、行等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而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坚持高度重视民心向背与力量对比的政治站位,不断夯实党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

二 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价值取向

“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一)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是党的职责与实现领导的条件

“同盟者”与“统一战线”相伴而生。统一战线是不同方面人士组成的联盟,统战工作的任务就是团结同盟者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创建、发展统一战线的历史,也是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共同前进的历史。早在1956 年,李维汉就曾指出,照顾同盟者的合理利益,是争取同盟者的必要条件;1998 年,中央统战部《关于加强统一战线成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照顾同盟者利益,切实维护统一战线成员合法的、合理的具体利益;2000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把“照顾同盟者利益”作为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2015 年《中央统战工作条例(试行)》第五条更是明确“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为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社会转型既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又因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导致的不和谐状况,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尊重、照顾和维护同盟者利益”已经成为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条件”[5]561。

(二)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益和谐

利益是人类思想意识关注的核心内容,追求利益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原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82,“每一社会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7]537。国家作为一定范围内人群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和谐是国家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和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本质上看,利益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益关系的和谐。在社会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以及同一主体的不同利益方面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的一面,还存在着相互协调的一面,这就要求国家发挥好利益协调功能,既确保社会整体利益不断提升,又最大程度地协调与整合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个体的利益诉求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与满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提升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软实力

新时代的治国理政,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丰富,决策的程序越来越严格,舆论的格局越来越多元……这些都要求将统一战线“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软实力熔铸于社会治理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高中,运用于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利益和谐与整体提升中。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国家的思想意识引导功能,引导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形式、利益主张内容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相适应,既在治国理政中合理地满足人们各种层次的利益需要,又要发挥国家的利益调节功能,防止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在利益诉求多元化趋势下加剧,避免因此而造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疏远和对立,削弱社会的整体性与凝聚力、向心力。另一方面,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找到不同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善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方式,寓党的领导于同盟者利益的实现之中,把党的正确主张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不断增强党在治国理政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此外,国家还要发挥利益整合功能,不断吸纳新的利益主体参与政策制定与民主协商,力争协调好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维度的利益关系,建设和维护活力有序、各利益主体和谐共生的美好社会。

三 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与力量的统筹方法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谋求共识、凝聚力量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统筹协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

统筹协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5]563正是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支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大统战工作格局旨在通过将统一战线工作纳入治国理政的大系统之中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与力量。统一战线属于“政治”系统,服务于国家“目标实现”功能,且涉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制度的共识凝聚与力量团结问题,只有实现党委统一领导、大家共同来做,才能将统一战线工作全面融入治国理政,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沟通党内外、联系海内外、团结社会各界人士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改革发展凝聚共识与力量。

(二)统筹协调的核心要义在于树立大统战思维

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与力量的统筹协调方法其要义就是在健全完善大统战工作机制基础上,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与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的紧密结合,帮助与教育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树立大统战思维,以工作要点和工作职责的落实来细化任务分工,促进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统战工作局面的开创,并通过共识的凝聚来夯实思想基础,凝聚起强大建设力量。统一战线是政治系统的子系统,其工作模式是嵌入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子系统当中,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促进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嵌入与互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稳定与活力、参与与优化、凝聚与整合等机制,最终为治国理政凝心聚力。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资源,也是党治国理政深厚民心基础的重要来源。

(三)以最大公约数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赖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把团结人、教育人、凝聚人作为在各个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将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与力量的综合集成的统筹协调方法运用于治国理政,就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与全社会的工作合力,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社会多元化、利益差异化、文化多样化的复杂场景中,着眼于全局、系统、整体优化的大局,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战略眼光。这一系统思维方法不仅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优化配置、系统集成、综合创新,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与资源,实现系统整体最优化的治国理政方法,必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生机与蓬勃动力。

四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共赢理念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处理复杂关系、解决复杂矛盾的辩证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

(一)要共赢必先同体

统一战线作为二者的矛盾统一体,是在这两个原则的同生共进中巩固发展的,“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统一战线的基本矛盾,支撑起统一战线这个共同体。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就是处理好同与异、和与不同的问题,这个基本矛盾处理好了,就能实现最大范围的团结与最广泛力量的凝聚。中共历代领导人都是运用和发挥“和而不同”精神与“求同存异”原则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全面批判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将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精神与“求同存异”原则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将其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为不仅用于具体指导新时代统一战线与治国理政,而且运用于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共同体理念。

(二)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是基于共同体愿景

共荣共生的共同体共赢理念是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的理论阐释工具。作为同质或异质“结构性存在的统一战线不仅有静态的政治联盟功能,更表现为通过动态发挥政治联盟功能来构建共同体”[18]26。统一战线与共同体的逻辑关联在于共同利益基础、团结联合形式与合作共赢目标。统一战线领域内的共同体主要包括政党政治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宗教共同体、阶层共同体、港澳台与内地(大陆)的命运共同体等。而拓展到广泛的社会领域甚至世界治理领域,则包括从利益共同体到认同共同体、从领域共同体到国家共同体、从国家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从初级到高级的、不同形态与组织形式的共同体。在共同体理念的观照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维被赋予了统一战线独特的共同体愿景,整个人类社会在发展为利益、价值与责任共同体前提下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治共建。

(三)共享发展,实现共赢

构建共同体的目标就是共赢,共赢理念的关键与核心就是共享。以共享发展为价值追求的新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人类历史发展和世界发展的战略高度所提出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两者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个基本方略,并被写入新修改的党章和宪法之中,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共享共赢和共同体理念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与一致性:两者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实践中同根同源;共享共赢彰显了构建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共同体的“真善美”理想价值,体现了共同体的“实践性”现实价值,并筑牢了推进构建共同体的实践基础;同时,共享发展是推进构建共同体的必由路径,为人类社会在新的时代解决人类文明与世界未来何去何从的走向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的民主原则

商以术同,协以成事。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凝聚共识智慧与力量。

(一)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是协商民主的精髓

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传统优势,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民主的本义就是人民治理,其最基本的形态就是人民在一起共同决定自己的事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 周年大会上说:“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9]296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就是为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避免发生大的失误。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发挥好“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的协商民主的作用,就重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在决策之前、之中开展充分协商,不断扩大共识、达成最大一致。

(二)人民内部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

实践表明,民主协商使得作为人民民主基础的人民这个集合体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且极力推动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践与实现。在人民普遍参与国家事务治理的民主实践中,民主既体现为利益表达与权力监督,还更多地体现为人民的直接参与或共商大事要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9]292。人民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9]293。

(三)将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全面融入社会治理

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建设,制度更加健全、主体更加广泛、对象更加多元,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而且其应用的范围已经大大超越了统一战线与政治协商的范围,融入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政党协商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已经有效嵌入到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治理体系;人大协商以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为重点,坚持在重大决策之前充分协商、汇聚民智、听取民意,支持和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政府协商以为更好解决人民最切身的利益问题为旨归,不断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政协协商方面,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团体协商不仅能有效反映群众意愿和利益诉求,而且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比较集中的基层协商稳步推进,在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现存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成效显著。不仅如此,面对国际事务中的争端与分歧,习近平总书记也本着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的协商民主原则,呼吁世界的命运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以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人类文明与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六 结 语

综观习近平总书记运用于治国理政的统战思维可以看出:高度重视人心向背、力量对比的政治站位,是其治国理政统战思维的基本立场与战略定位;将统一战线尊重、照顾和维护同盟者利益的一般规律与基本原则作为其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其治国理政统战思维形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前提;注重发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与力量的功能与优势,将统战工作纳入全党的工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是实现其治国理政统战思维的基本方法与制度保障;将统一战线范围内同生共进的“和而不同”精神与“求同存异”原则创造性转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全球共享发展成果的共赢智慧与方案,是其治国理政统战思维的文化自信与根本宗旨;坚守初心,勇担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使命,坚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的民主原则,是实现其治国理政统战思维的实践要求与根本途径。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统战思维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与联动性,以共赢理念统摄全局,以政治站位、价值取向、统筹方法与民主原则为轮轴形成四维支撑、四沿联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架构体系,学懂、弄通、躬行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对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怎样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以仙居为例,四问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发展
신시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