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农村饮水工程抗旱保障能力分析

2020-01-18 19:39
治淮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金寨分散式水厂

一、六安市雨情水情特点

1.降雨偏少梅雨不典型

2019年以来累计降雨802mm(截至12月16日,下同),较常年同期偏少3 成,5月1日以来全市平均面雨量534.5mm,比常年同期偏少41.4%。梅雨期从6月17日至7月20日,比常年偏多4 天,雨量偏少35.5%。

2.连续无降雨天数突破近年历史

8月12日至12月16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28.3mm,较常年同期偏少58.3%,最大连续无有效降雨日(统计资料年限为1954年至今)56 天,历史排位第6 位,最大连续无雨日(统计资料年限为1978年、1986年至今)20 天,历史排位第1 位。

3.河道来水及水库蓄水偏少

8月12日以来淮河干流王家坝来水量2.94 亿m3,较常年偏少9 成,受临淮岗等水利工程调控,城东湖、城西湖蓄水和常年基本相当,淠河横排头过水量1.1亿m3,较常年少1 倍。大别山区6 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12.93 亿m3,中小型水库蓄水1.49 亿m3,塘坝蓄水1.01 亿m3,均比常年同期少4 成。

二、六安市农村供水工程分布及供水能力分析

六安市共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24 处,其中:规模以上(日供水能力1000t 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95 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11 处;小型集中供水(日供水能力1000t 以下)工程318 处,供水人口452.62 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10.25 万处,主要为浅井工程,供水人口47.42 万人。

1.不同规模工程分布及供水能力

(1)规模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

规模以上水厂95 处,供水人口365.54 万人,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73.10%;城市管网延伸工程11 处,供水人口30.72 万人,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6.14%;两类工程共计79.24%。

区域分布上,霍邱27 处、舒城26 处、金寨7 处、霍山7 处、金安7 处、裕安18 处、叶集3 处;水源分布上,从大型水库取水5 处、中型水库取水2 处、小型水库取水6 处、大型水库上游取水13 处、灌区干渠取水16 处、自然河流取水37 处、地下取水7 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霍邱1 处、金寨8 处、霍山1 处、叶集1 处。

规模以上供水工程设计较为科学、水源较为充足、设施较为完善、管理较为规范,供水保证率较高,抗灾能力较强,为保证农村供水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小型集中供水工程

小型集中供水工程318 处,供水人口56.36 万人,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11.27%。在区域分布上,霍邱3 处、金寨193 处、霍山54 处、舒城67 处、裕安1 处。在水源分布上,26 处设计日供水500t 以上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从大型水库取水3 处、小型水库取水3 处、大型水库上游取水14 处、自然河流取水2 处、地下取水4 处;292 处设计日供水500t 以下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主要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处,取水水源主要为山涧溪流中的小型拦蓄工程和浅井,其中金寨179 处、霍山47 处、舒城66 处。

500t 以上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源选择相对合理,此次旱情未出现供水不足。500t 以下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大多以村为单位建设,采用以高位饮水,水源可选择性差,工程投资小,结构较为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成本较低,有利于解决山区规模水厂难以覆盖处的群众饮水。但可选水源少,抗旱能力弱,易受干旱或洪灾影响,供水难以保障。

(3)分散式供水工程

分散式供水工程10.25 万处,供水人口47.42 万人,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9.48%。其中,霍邱63206处、金寨463 处、霍山2730 处、舒城2679 处、金安1054 处、裕安32334 处。

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的人口居住较为偏远、地势较高难以实施集中供水工程,该工程为群众多年延续下来的饮用水设施,在遭遇干旱时,少数地方饮水难以保障。

2.不同规模供水工程供水占比情况

从统计数据分析,叶集区、金安区、舒城县、裕安区、霍邱县规模以上水厂和城市管网延伸工程供水比例较高,均在79%以上,金寨县、霍山县比例较低,分别为18.74%、34.45%。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人口金寨县最多,占全县供水总人口接近2/3,霍山县占全县供水总人口接近1/3。分散式供水工程使用比例较高的县区依次为霍山县、霍邱县、裕安区,均在14%~18%之间,其余县区均在4%以下。

三、农村供水工程受旱情况分析

1.规模以上水厂受旱情况

规模以上水厂取水水源均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经过科学规划论证,选址均在水源水量充沛的水库、干渠、河流以及地下富水层,供水保证率均在95%以上,水源水量和水质保证率高;取水口蓄水充足可维持3 个月以上。遇到特殊情况水源不足,可采取分时分区供水、控制高耗水企业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压缩非生活用水,保障基本供水。

旱情发生以后,全市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出现水源紧张的水厂共8 处,包括裕安区从汲东干渠取水的3 处和霍邱县从沣东干渠取水的3 处、从淠河取水的2 处,通过梅山水库补水、淠河取水口升级改造等措施已基本解决。舒城县丰乐河沿岸7 处规模水厂及从杭埠河取水的舒城县城区自来水厂出现供水紧张,通过采取调水措施,补充水源。

2.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受旱情况

(1)设计日供水500t 以上的工程共有26 处,主要从大型水库及上游、小型水库、自然河流和地下水富水层取水,抵御干旱能力仅次于规模以上水厂,发生旱情以来供水情况较为稳定。

(2)设计日供水500t 以下的工程292 处,分布在金寨、霍山、舒城等县山区地势较高处,主要依靠山涧溪流作为水源,工程规模小,蓄水能力差,水源单一且无备用水源,受旱情影响最为严重,累计出现受旱工程55 处,其中金寨51 处,占该县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总数的26.4%,霍山县4 处,占该县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总数的7%。

据统计,今年金寨山区降雨量较霍山、舒城偏小约一成,金寨县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农村供水人口覆盖比例为63.9%,远高于霍山县的32.2%,舒城县的8%,2019年受旱影响发生群众饮水困难最早和最严重,截至10月31日,全市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受旱人口比例占农村饮水受旱总人口的68.4%,金寨县小型集中供水受旱人口占该县农村饮水受旱总人口的73%,霍山县为24.8%,舒城县为0。

3.分散供水工程受旱情况

分散式供水工程受旱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山区地势较高处工程,由于分散式供水工程水源较为分散,备用水源相对较易寻找和替代,可采取挑水、抽水、饮水、打井等多种形式取水,解决饮水困难问题。此外,分散式供水工程用户对工程供水无依赖性,自发性寻找水源替代的主观能动性强。其抗旱能力低于规模以上水厂,但高于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目前分散供水人口受旱比例占全市31.6%。

综合以上情况,日供水500t 以下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受旱最严重,发生饮水困难群众最多,是下一步抗旱保供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四、意见与建议

1.加快山区乡镇集镇水厂巩固提升,逐步扩大供水范围

目前山区县乡镇均建有自来水厂(规模一般在1000t 以下),水源条件和管理水平好于一般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可利用管网延伸和二次加压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工程覆盖范围,逐步减少设计供水能力500t 以下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提高山区供水保障能力。

2.实施规模水厂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改造提升工程

对现状出现水源供水困难的规模水厂,可采取取水口深挖、扩挖,新建小型水库等措施,提升储水能力。过去山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时,多未开展水源工程建设,仅依靠山涧溪流来水作为水源,水源调蓄能力差,保障率低。下一步可通过兴建一批山塘、拦水堰作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提高水源保障能力。

3.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规模化供水

对具备集中联网供水条件的城乡结合部,优先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现阶段不具备城乡一体化供水条件的,按照“以大带小、能并则并”的原则,参照城镇供水标准进行巩固提升,采取区域规模化供水。同时加强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应对特殊天气和突发性事件能力。

4.提升农饮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规模以上工程应探索以成立国有农村供水企业为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或委托现代化供水企业等模式为辅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依托企业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的技术、管理优势,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由乡镇组建管理公司或委托用水户协会、村集体管理等模式进行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维护专业化。同时对山区供水成本高、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的工程予以财政补贴,逐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金寨分散式水厂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欧洲分散式风电启示
分散式风电破“局”
分散式风电投资的经济性分析
风电:分散式风电政策利好 加速发展可期
金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