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分析

2020-01-19 12:26程汇婷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19期
关键词:所有制国有资产民营企业

程汇婷 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最新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整体下降,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整体下行阶段。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产业升级与发展,应重视产业的深化改革。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领头羊,应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发展的突破点和重点。但是在所有制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资产流失、忽略业绩提升等问题,不利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展开深层次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模式概述

(一)上市

上市总结可分为主业资产上市、整体上市和多元业务分别上市。当中,主业资产上市指的是将主营业务及其相关的资产进行改组重组后上市,而与非主营业务相关的资产则控制在母公司中。通常来说,主业资产上市会影响非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的提升,且会影响其资产质量,进而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1]。通常来说,母子公司若出现行业竞争的问题,往往会采取整体上市的模式,在集团层面进行资产重组来剥离不良资产和非主营业务的资产进行整体上市。整体上市的优点在于可以对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且具有良好的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大幅度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2]。关于多元业务分别上市常见于一些多元化综合经营的集团,集团采取这种模式进行上市,往往会耗费较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烦琐的操作[3]。

(二)员工持股

员工持股是员工通过工资、现金支付等方式获得所在公司的股票,后根据所持股份来参与公司治理,同时分享所持股票对应的公司经营利润,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用来激励员工的一种有效方式。员工持股模式应用在企业中,可以促进企业产权结构的优化,实现了风险和利益共享共担,这对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来说是有着积极作用的[4]。另外,员工持股模式提高了员工的向心力,便于国有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指的是资产剥离、债务重组等方式来重新整合业务、资产等要素进行上市。通常而言,企业利用并购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可以在融合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采用资产重组模式来上市,一方面可以减少主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市场盈率来提高并购后的重组企业的股价,进而达到提高并购后企业的市值的目的[5]。

(四)引入战略投资者

通常来说,国有企业具有经营规模庞大、存量资产庞大等特征,即使在经营发展中存在内部人入股增量,也是十分有限的,且产权结构也是十分单一的,同时入股资金也是十分有限的,对于国有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来说,显然是微不足道的。针对这类情况,国有企业应在社会中引进一些综合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来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另外,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具有多重积极作用,除了可以获得更多的经营资本之外,还可以从战略投资者的身上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等,从而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一)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的流失原因主要是审计制度的缺失。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部分国有资本退出的同时也进入一些民营资本,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少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控制国有资本,使得国有资产估价转让时出现了大量的暗箱操作,进而导致部分国有资产低估而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另外,产权界限不明。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初次结合时,缺乏明确的产权界限,尤其是在多次投资之后,会将民营资产和国有企业资产转换为混合资本,使得产权性质更加难以区分,不仅容易出现国有资产疑似流失问题,还容易让民营企业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产生过大的经济纠纷。

(二)国有企业忽略业绩提升

现阶段,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效率不高。近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收入水平等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却出现了怪异现象,即资产规模增幅大的国有企业反而收入水平增幅不大,使得国有企业后续发展缺乏后劲。同时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隐形成本若逐项扣除,如利息、资源税等,国有企业只是空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实质上是负收入。

(三)政企不分和权力不均衡制约产业发展

国有企业之所以出现政企不分的问题,是因为在人员任命上,未能通过市场招聘方式,而是根据政治需求来进行行政任命,使得国资委权力过大,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政企不分过度地放大了国企的地位,使得国有企业在政策、资源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国家政策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虽允许民营资本的进入,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会出现多项无形的限制,使得民营资本进入这类行业有着诸多困难。另外,民营企业即使进入到行业中,但是因为缺乏政策、市场优势,外加税负负担大等因素而被迫推出行业中,同样会影响国企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选择要点分析

(一)整合人财物,提升国有资产价值

在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未能与上市公司完全分离人员、财务、资产等方面的联系,使得在国有企业运营发展中容易出现大量的关联交易,进而容易出现控股多的股东操纵上市公司,过度侵占上市公司的独有资源。除此之外,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与公司应在人、财等方面实现独立,且不得出现上下级关系,同时不得随意支配公司的资产和干预公司资产利用,更不能对公司财务活动做出一些干预行为。同时,国有企业应在整合人财物的基础上,予以手段来实现国有企业的增值保值,才能有效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二)重视业绩提升,实现利益共享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重视业绩提升,实现利益共享。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本身在发展中存在一系列优势,如资源、品牌等,都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优势资源;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所拥有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灵活的机制、工作效率高等。由此可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双向选择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得到协同发展目标。基于此,国有企业应选择技术过硬、资金雄厚、品牌效应强且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的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则要选择资产价值高、债务少且有产业链的国有企业来合作。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双方应对所有制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明确,且要求政府不断健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为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民营企业提供制度保障。国有企业通过利益关系整合方式来激励各方参与主体的行为,便于共同致力于提升业绩的同时共享改革发展的利益。

(三)平衡权力,把握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国有企业虽在市场、政策和产业链上有着显著优势,但是严重缺乏创新能力,若长期依托资源、政策等优势,必然会让重化工等产业失去赖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据统计,我国现行企业中,利润高的企业主要以制造业、港口服务等创新不足的企业为主。同时,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且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优秀人才匮乏、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国有企业的产业发展受阻。因此,针对现阶段国有企业中政企不分和权力不均衡的现象,国有企业应重视民营企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学习,并重视民营战略投资者的战略优势的发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确保国有企业资本和民营企业资本整合过程中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中,应重视科学合理地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要做到整合人财物,提升国有资产价值、重视业绩提升,实现利益共享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预期目标。

猜你喜欢
所有制国有资产民营企业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试析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混合所有制改革破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