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在淮河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2020-01-19 21:45
治淮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阳关大堤淮北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

1 工程概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干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淮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位于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28km 处,集水面积42160km2,坝址以上河长约490km。临淮岗工程利用坝址以上有利地形,在蒙洼、城西湖、南润段、邱家湖等行蓄洪区先期启用基础上,进一步拦蓄洪水,削减洪峰,与上游水库、中游行蓄洪区、淮北大堤以及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共同构成淮河中游多层次综合防洪体系,使淮北大堤保护区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左右提高到100年一遇。

临淮岗工程为Ι 等大(1)型工程,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坝前设计洪水位为28.41m,滞洪库容85.6 亿m3;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坝前校核水位29.49m,相应库容121.3 亿m3。工程主要由主坝、南北副坝、浅孔闸、深孔闸、姜唐湖进洪闸、船闸以及上下游引河等组成。

2 工程规划设计过程

淮河中游的防洪问题历来是淮河规划和治理的重点。1951年淮委提出《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确定在淮河中游润河集建洪水控制工程。1954年洪水超过设计标准,润河集工程进湖闸被冲坏,城西湖大堤溃决,洪水失控,使淮北大堤两处决口,增加淹没面积约3200km2。1956年由淮委提出的《淮河流域规划报告(初稿)》确定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为500年一遇,建峡山口水库。1958年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对淮河中游控制方案进行研究和审查,确定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同意在淮河中游修建临淮岗控制工程。同年,临淮岗工程开工,在完成深孔闸、浅孔闸及部分土坝等工程后,于1962年停建。

1969年国务院治淮规划小组提出“四五”期间完成淮河中游蓄洪控制工程,确保淮北大堤安全。1971年国务院治淮规划小组在《关于贯彻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批示的情况报告》中提出,把临淮岗水库工程改建为特大洪水控制工程。

1981年、1985年国务院治淮会议都要求研究论证临淮岗工程,历次治淮规划中都将其列为重要建设项目。期间,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对淮河中游防洪标准和防洪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项目前期工作,对工程方案作了优化比选。

经过分析论证,提高淮干上中游防洪标准,必须整治河道,扩大上中游行洪通道,畅泄中小洪水,减少沿淮圩区和行蓄洪区的进洪次数,必须新建蓄、泄洪工程,增加蓄洪、泄洪能力,提高淮北大堤及工矿城市圈堤的防洪标准。

近期来看,淮河中游防御100年一遇洪水靠挖河是不现实的。通过建临淮岗控制工程和加高淮北大堤两种工程方案进行对比,建临淮岗工程的经济指标优于加高淮北大堤。建临淮岗控制工程,可有效控制与调度洪水,有利于正阳关以下沿淮两岸的防洪安全和湖洼排水,有利于减轻洪泽湖的防洪负担。同时,临淮岗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水库工程,只有大洪水时才用以拦洪,使用机遇少,因而大多数年份,区内群众仍可照常生活和生产,不需外迁。

1991年淮河发生中等洪水,由于暴雨组成恶劣,致使干流水位居高不下,洪灾损失巨大。《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再次提出,“九五”期间研究建设临淮岗控制工程。

为落实国务院1991年《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淮河水利委员会于1995年9月编报《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1998年5月,国务院批复项目建议书。根据水利部和淮河水利委员会要求,在皖、豫两省大力配合下,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8年编制完成《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0年国务院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0年9月,淮委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管理局成立,并立即组织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与河南、安徽水利勘测设计院三家设计单位,统一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思路,加强相互之间的技术衔接与沟通,确保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于2001年编制完成初步设计报告。2001年5月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报告,工程总投资22.67亿元。2001年12月2日临淮岗工程再次动工,并于2007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

3 工程对提高淮河中游防洪标准的重要作用

淮河防洪工程体系主要由上游水库、中游行蓄洪区和各类堤防组成。扩大上中游排洪通道工程实施后,正阳关以上河段排洪能力可以基本恢复到1956年实际排洪能力,正阳关以下河段可恢复到1955年设计水平。但正阳关以下淮北大堤和淮南、蚌埠两城市圈堤的防洪标准偏低,不足50年一遇,还需增加蓄洪、排洪能力,提高其防洪标准。

正阳关以上洪水来量一般占中渡以上的60%~80%,是淮河上中游洪水的主要汇集区。正阳关以上流域面积88630km2,几乎包括了淮河水系的所有山区面积,其中淮干45730km2,沙颍河36900km2,淠河6000km2。由于茨淮新河可以分泄沙颍河部分洪水,响洪甸、佛子岭等水库可拦蓄淠河部分洪水,因而威胁正阳关以下防洪安全的洪水主要来自淮干。

临淮岗以上地势平坦开阔,有蒙洼、城西湖等湖泊洼地,是良好的蓄洪库区。临淮岗处河道两岸岗地地势较高,并向南北延伸,高程逐渐升高。岗地间距较短,河道较窄,构成天然咽喉,是淮河中游不可多得的大洪水控制工程场址。工程建成后,几乎全部控制了淮干正阳关以上洪水,还有效控制着洪汝河、史灌河、白露河等较大支流,可改变淮干洪水长驱直下的局面,对中游河道和淮北大堤的安全起到决定性保护作用。

工程建成后,遇100年一遇洪水,坝址以上可蓄滞85.6 亿m3洪水,占30 天入库洪量的34%;工程运用可削减洪峰流量11668m3/s,占入库洪峰流量的56%。临淮岗工程对淮河中游大洪水的滞洪削峰作用十分显著,可使正阳关以下河道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50年一遇左右提高到100年一遇。

临淮岗工程运行期内年平均防洪效益2.31亿元,遇100年一遇洪水,保护区内防洪效益为235 亿元。考虑到淮河中游、特别是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且临淮岗工程具备蓄水兴利的基本条件,可在确保防洪安全和不影响排涝的前提下,兼顾水资源利用,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为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4 工程对防御淮河超标准洪水的重要作用

淮河中游平原面积广阔,地势低平,蓄水条件差,干流比降平缓,广大平原地区地面大多低于干支流洪水位,受洪水顶托影响严重,加之特定的社会人文因素和黄河夺淮的深重影响,洪涝旱灾频繁发生。而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灾害损失及社会影响非常巨大。因此,淮河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利用临淮岗坝上校核库容蓄水,进一步发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拦洪作用,减少中下游防洪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淮干遇200年一遇超标洪水,若利用临淮岗坝上水位28.41~29.0m 间部分校核库容,正阳关以下河道利用1m 超高强泄,坝上最大蓄量增大3.07 亿m3,正阳关以下河道增泄59.77 亿m3,可以不向淮北分洪。

淮干遇300年一遇超标洪水,若利用临淮岗坝上水位28.41~29.0m 间部分校核库容,正阳关以下河道利用1m 超高强泄,坝上最大蓄量增大5.15 亿m3,正阳关以下河道增泄92.65 亿m3,只需利用西淝河以西片承蓄超额洪水28.8 亿m3。

总的来看,淮河遇超标准洪水时,同时利用临淮岗部分校核库容和河道超高强泄,对于减少超额洪水作用显著。

5 结语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将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的关键工程,对完善淮河防洪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工程的建设是沿淮人民多年的殷切期盼,也是几代治淮人孜孜以求的心愿。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作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主要设计单位,坚持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圆满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先后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水利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我们将按照水利部淮委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化临淮岗工程综合利用研究,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进一步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阳关大堤淮北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前面就是阳关
遥望阳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阳关:虚实印象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