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二站拆建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与应用

2020-01-20 04:17
治淮 2020年6期
关键词:泵站黏土锚索

(宿迁市宿城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宿迁 223800 宿迁市农业资源开发规划设计评审中心宿迁 223800 宿迁市水务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宿迁 223800)

1 工程概况

船行二站为灌区的两座水源泵站之一,建于20世纪90 年代,泵站设计流量为14.3m³/s。泵站位于中运河沿岸,利用长度约200m 的引河从中运河引水灌溉,引河与中运河垂直相交。现状泵站共设置13 台26 寸混流泵,配13 台110kW 电动机,布置在东西走向的引河的北侧河岸,为侧向进水、一列式布置,机组东西向排列。受地形条件及机组排布的限制,出水池长度仅为4m,而宽度达50m,出水口无渐变段,仅通过6m 宽桥涵与另一座水源泵站汇流。因此其进、出水条件较差。

此次泵站的拆建改造中,结合现状地形条件,经多种方案比选,最终选用4 台套1400QZ-70 (-2°)型潜水轴流泵,配套4 台YQGN990-16P-560kW-10kV 型电动机,额定功率560kW×4。泵站采用跨河式布置,湿室型块基式结构,泵室纵轴线长14.00m,横轴线长16.70m。泵室机组采用一列式布置,控制室、配电室位于南岸,检修间位于北岸。

泵站拟建位置的南侧为乡村混凝土道路,路面高程为22.10m。站址北侧为管理所现有道路、绿化地面,高程为23.20m。泵室拟建位置的引河河底高程为15.30m,引河两侧为浆砌石护坡,顶部为防护挡墙,墙顶高程为19.20m。泵室的底板设计底高程为12.50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10.70m。由于引河北侧为管理房的办公楼、管理道路,南侧为地方居民的房屋,无开挖放坡空间,因此需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对两侧河坡进行支护。

2 支护方案选择

2.1 基坑工程概况

(1)基坑规模:基坑开挖面积约2452.0m2。支护长度约214.0m。

(2)基坑挖深:北侧开挖区域基坑开挖深度为:23.20-12.50=10.70m;南侧区域基坑开挖深度为:22.10-12.50=9.60m。

(3)环境概况:基坑所在场地为新建开发场地,基坑开挖范围未见管道和管线。基坑东侧为引河河道,基坑北侧的基坑开挖最外层边线距离已建办公楼约2.00m,基坑西侧的基坑开挖最外层边线以外为河道,基坑南侧的基坑开挖最外层边线距离水泥路面最近距离为1.2m,距离居民房6.2m。

2.2 工程地质情况

此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层序如下:

①-1层:素填土(Q4ml)。杂色,松散,主要成分为粉土、粉质黏土,上部含大量植物根系。

①-2层:淤泥(Q4ml)。灰色,灰褐色,流塑,含腐殖质及贝壳碎屑,有腐臭味,稍有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

②层:粉质黏土(Q4al)。灰黄色、灰黑色,软塑~可塑,稍有光泽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局部夹薄层稍密状粉土薄层。

③层:粉土(Q4al)。灰黄色,黄色,稍密,湿,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低干强度,低韧性。

③-A层:粉质黏土(Q4al)。灰黑色,灰黄色,软塑,稍有光泽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局部夹稍密状粉土。

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Q4al)。灰黄色、灰黑色,软塑,局部流塑,稍有光泽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

⑤层:粉土(Q4al)。灰黄色,黄色,稍密~中密,湿,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低干强度,低韧性。

⑥层:粉质黏土(Q4al)。灰黑色,灰黄色,软塑,稍有光泽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

⑦层:粉质黏土(Q4al)。灰黄色,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

⑧层:粉细砂(Q3al)。灰黄色,黄色,中密,饱和,矿物分层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碎屑,颗粒级配一般,局部为中密状粉土。

⑨-A层:含砂粉质黏土(Q3al)。灰黄色,黄色,可塑~硬塑,稍有光泽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局部混有密实状砂,含砂量为20%~40%,分选性差。

⑨层:中粗砂(Q3al)。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岩石碎屑,颗粒级配一般,局部为密实状细砂。

⑩层:含砂姜黏土(Q3al)。黄褐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可塑,稍有光泽反应,高干强度,高韧性,含大量砂姜,粒径2~5cm,局部夹薄层密实状砂,该层未穿透。

2.3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场地区主要地表水源为附近沟渠,钻探期间沟渠内水位约18.30m。

(2)地下水及其腐蚀性

在勘察深度内,拟建处地下水为潜水,3 层粉土及以上饱和土层为主要潜水含水层。钻探期间的潜水水位为18.06~19.30m。

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及河渠侧渗补给,主要排泄于自然蒸发和河渠侧排。

2.4 初步支护方案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结合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及对施工作业面的要求等,从安全、经济的角度出发,结合施工工艺、施工周期等因素,基坑东侧和西侧整体采用自然放坡,基坑的南北侧岸坡采用“拉森钢板桩+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

钢板桩在工程基坑支护的应用中,优点较多,其承载力强,自身结构轻,钢板桩构成的连续墙体具有很高的强度与刚性;水密性好,钢板桩连接处锁口结合紧密,可自然防渗;施工简便,能适应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土质,可减少基坑开挖土方量,作业占用场地较小;作业高效,施打方便;材料可回收反复使用,在临时性工程中,可重复使用20~30 次。

钢板桩既可作为防护桩,又能进行截渗,而且能够反复利用,工程投资相对较小,故选用钢板桩作为支护主体。因钢板桩其变形较大,结合基坑较深情况,选用桩长15m 的拉森钢板桩。钢板桩顶部设计高程为19.00m,桩顶设置1.50m 平台,平台以外向上部地面放坡,坡比为1︰1.5。基坑底高程为12.50m,桩底高程4.00m,嵌入深度8.50m。

为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在其桩体顶部布置两排钢绞线锚索,形成组合整体。锚索采用直径15.2mm 的钢绞线,上、下排单根锚索分别设置3 根、5 根钢绞线,以15°角向下锚入土体,锚索孔孔径为300mm,孔内灌注水泥砂浆,上、下排锚索长度分别为12m、28m,均设置5.0m 的自由段。锚索布置间距为3.0m,与钢板桩结合部位设置纵向槽钢围檩,通长布置。

3 施工过程

在施工单位进场后,先修筑了引河东侧的围堰,完成施工截流。随后进行了引河侧排水、钢板桩的施打。在引河内表面水排除后,两侧钢板桩施打完成,施工队对钢板桩后部边坡进行了削坡修整,对桩前土体进行了开挖,为锚索施工填筑操作平台。

整个施工过程进行10 天左右,在基坑的南侧混凝土路靠近基坑侧的土体发生了开裂,路肩土体发生了滑动,最大开裂宽度达9cm。基坑北侧管理所办公楼外部混凝土地面也出现分布不均的裂缝。考虑到基坑周边建筑设施的安全及基坑整体的稳定,施工暂时停止。

4 支护加固方案

根据施工中基坑周边土体开裂、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况,两侧的现状土体性状已经发生了变化,而钢板桩本身也存在着变形大的缺点,在本工程中对于两侧建筑物的安全考虑略显不足。加之基坑周围土体较差,基坑岸坡存在部分回填土,虽经过长期的沉实,但由于引河内水位快速下降,土体自身水位下降过快而导致土体的位移和滑动。

针对以上情况,目前采用的支护方案已不能保证基坑的安全与稳定,故应采用相应措施对其加固。目前,基坑支护范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上游翼墙段和泵室段。上游翼墙范围较宽,南北两侧距离当地居民房屋、管理所办公楼较近;泵室段支护范围较窄,距离房屋较远。

结合此种情况,此次基坑加固总体的思路为减小基坑两侧土体变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为充分利用已施打钢板桩,将已实施钢板桩作为两侧截渗桩,在引河两端施打水泥土搅拌桩,使基坑封闭。对于上游翼墙段,采取在钢板桩外侧重新实施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取消该段钢板桩的锚索,在灌注桩顶部的盖梁上重新设置锚索,使支护桩调整为“灌注桩+预应力锚索”,灌注桩盖梁顶部高程为20.00m,桩底高程为0.50m,桩体直径为800mm,间距1.30m,锚索间距调整为2.60m,共计1 排。对于泵室段,利用其场地较为开阔的条件,已实施的钢板桩继续作为支护桩+截渗桩,在现状钢板桩的内侧距离桩体5.0m 并保证泵室外部1.0m 操作空间的位置加设9.0m 的钢板桩,桩顶高程为16.00m,形成二级平台,总体为梯级支护形式。

此种加固方案,在理论计算中能够满足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明显,各类监测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5 结语

随着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的发展,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出现,支护的材料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结合工程实际条件,选择安全可靠性高、施工周期短、可操作性好、工程投资经济的支护方案尤为重要。此次初步选定的钢板桩支护方案具有施工便捷、结构简单、一桩多用等优点,但在基坑支护深度较大时也存在着变形大等缺点。该工程对钢板桩辅助以锚索加固,房屋等建筑物段优化为变形量较小的灌注桩作为加固措施予以完善,保证了基坑的稳定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基底下部工程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

猜你喜欢
泵站黏土锚索
泵站非常规进水前池的优化设计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泵站检修维护与可靠性分析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黏土多肉植物
报纸“黏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