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院感防控医疗队联合管理模式探讨*

2020-01-20 14:16魏诗晴赖晓全张骏骥丁丽丽黄辉萍傅建国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院感专员防护用品

——魏诗晴 赖晓全* 谭 莉 陈 澍 张骏骥 丁丽丽 黄辉萍 傅建国

袁妍妩7 石大可8 王振玲1 彭威军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暴发后,为及时控制疫情,武汉市多家医院承担了定点救治任务,并有多支国家医疗队进驻武汉实施医疗支援。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医疗机构所有人员、环境和流程,有研究称,2003年SARS暴发流行期间,医务人员感染比例高达27.25%[1]。构建良好的感控管理体系是预防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的安全屏障,更是医疗机构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支撑。COVID-19暴发早期有研究显示,医院内人与人之间的传染率约为43%,其中医务人员占了较大比例[2]。因此,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各类人员的感染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在同济医院,来自6省市17支国家医疗队共2 349名医务人员与该院近800名医务人员、近200名行政后勤人员和志愿者,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医疗救治团队,不同医院感控管理模式的差异和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迫给感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为实现COVID-19救治期间感控工作一体化、规范化,该院在多医疗队合作、定点救治的应急模式下,对感控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1 管理模式

1.1 组织管理

组建完善的院感三级管理组织架构,由院领导、院感科、医疗办、后勤科、药学部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以及各医疗队指派1名感控专员组成医疗队感控委员会,执行每周例会制度。医疗队感控专家和该院院感科专职人员组建感控核心组,制定感控规范和流程,查验防护物资和消毒产品,拟定工作计划和规范流程,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并执行每日视频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各医疗队领队、院感质控员、感控医生和感控护士组建医疗队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落实。

1.2 严格分区

物理屏障是传染病救治中预防医护感染的重要防线。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3],对现有环境布局因地制宜进行改造,严格分区,实现“三区两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两通道”即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1.3 强化培训

1.3.1 培训对象 覆盖全员,包括医务人员、行政人员、工勤人员等。

1.3.2 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各级人员防护用品正确选择以及穿脱[4]、手卫生、各岗位人员工作路线及流程、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等,内容根据不同岗位进行设定和调整。

1.3.3 培训方式 为降低人员聚集感染风险,尽量减少大规模现场培训,采取分级培训模式。医疗队感控专家和该院院感科专员共同录制各类防护用品穿脱以及手卫生标准化视频,编制院感防控指引图册,以电子版在全院传阅。医疗队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开展队员培训,并根据实际落实个性化、多样化培训,如一对一或小范围现场培训、定期现场演练、知识技能竞赛等,确保每位医务人员在进入隔离区前都接受过全面培训并通过考核。行政、工勤人员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相对薄弱,尤其是保洁、轮换库、医废收集、救护车转运、太平间等岗位人员,由院感科专员进行一对一反复多次强化培训。

1.4 标准化流程

1.4.1 手卫生 在“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基础上,强调需要进行手卫生的情况,包括:穿戴防护用品前,摘脱防护用品的每个步骤前后,离开医院前,回到驻地房间后。医疗机构和驻地均配备足量且便于取用的手卫生用品。

1.4.2 清洁消毒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环境物表、器械、器具和用品的清洁消毒参照国家卫健委2012年4月5日颁布的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及针对COVID-19制定的《消毒剂使用指南》[5]进行,消毒人员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级别防护[6]。清洁区的空气、环境物表及工作人员手定期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1.4.3 医疗废物处理 潜在污染区以及污染区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均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进行收集并密闭封装,由污物梯转运。医疗废物转运登记资料保存3年,特别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或“新冠”。

1.4.4 人员管理 (1)患者。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同室隔离,床间距不小于1米,原则上不设陪护,活动限制在病房内。病情允许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外科口罩、手卫生和咳嗽礼仪,实行双向防护,降低传播风险。(2)医务人员。制定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和督导机制,医疗队可根据实际进行合理调整,依据各自人员配备和管理特色灵活建立督导机制,例如设置穿脱督导岗,防护用品摘脱实行“两两结对”等。重视清洁区管理,医务人员按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圆帽,保持安全距离,分批次就餐。医疗队结合实际合理排班,工作分配时考虑队员年龄和职称结构,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在确保完成救治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员在污染区的工作时长[7]。(3)工勤人员。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进入污染区的工勤人员宜有医务人员陪同。岗位相对固定,若有新进人员,需通过COVID-19筛查。

1.4.5 医疗队驻地管理 返回驻地前执行手卫生,更换衣物和鞋子,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房间相对分区,注意消毒,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至少30min;实行分餐制,缩短电梯等公共密闭空间的停留时间,电梯内乘坐人数尽量不超过5人。驻地管理主要由医疗队领队、感控专家或专员进行督导。

1.5 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以及职业暴露应急处置

院区工作人员和医疗队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职业暴露监测均纳入常规工作。健康状况监测主要包括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职业暴露监测包括呼吸道暴露、皮肤粘膜暴露以及锐器伤等。

医务人员在污染区内发生呕吐或晕倒时,按流程摘脱防护用品后返回清洁区处理,情况严重或危及生命则就地抢救,按呼吸道职业暴露处理;皮肤黏膜暴露按常规流程处理;锐器刺伤立即脱掉手套再按常规流程处理;防护服或口罩破损则返回清洁区后重新穿戴进入,手套破损可在污染区内脱卸更换。

发现健康状况异常或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或医疗队院感感控专员,并及时上报院感科。根据暴露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视情况提供CT、核酸和血常规、CRP检测等,或给予预防用药和14天医学隔离观察[8]。如有疑似或确诊者,指导其按流程就诊。各医疗队由领队牵头建立队医制度,对队员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初筛。

1.6 督导和反馈

以现场巡查和信息化远程监控形式实施感控督导,以现场交流和每日发放会议文件方式实时反馈。

1.6.1 现场巡查 感控核心组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综合评估各科室院感风险点,建立院感质控指标,制定科室院感质控巡查表和自查表,每日对所有病区、医技科室及公共区域进行巡查。巡查人员分组原则为医疗队感控专家搭配该院院感科专员,巡查采取现场查看、询问、资料查阅等形式,实时拍照留底,针对发现问题与医疗队负责人或感控专员现场沟通,给予指导和提出建议,填写院感巡查表并确认签字。各医疗队领队和感控专员每日依照自查表进行自查及督导。

1.6.2 信息化远程监控 半污染区内缓冲室安装4G摄像和通话设备,督导员远程实时监督防护用品脱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并记录,建立动态问题管理清单,医疗队感控专员根据清单定期进行针对性强化培训。遇突发状况时,督导员可远程实时协调、指导,并进行情绪安抚。

1.6.3 反馈 巡查汇总问题通过当日感控核心组例会提出解决方案,共性问题的应对方案和感控经验形成会议纪要,以电子文件形式反馈给医疗队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再由小组传达至队员,各医疗队根据巡查反馈和自查问题及时整改,感控核心组次日核查。现场巡查、自查和信息化远程监控有机结合,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形成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实现感控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2 结语

为尽快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定点救治医院、方舱医院等医疗模式应运而生。作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9],院感防控由于具有技术专业性和政策规范性的双重特性,有一定管理难度[10]。多医疗队合作救治下的院感管理模式,更加需要及时优化和调整,建立应急条件下的院感管理机制[11]。

该院医疗队联合管理模式迅速完善了多主体协作管理机制[9],建立了医疗队层层参与的院感三级管理组织架构,在保障管理实施一体化、规范化的前提下,兼顾各医疗队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这对感控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转至关重要,也是管理工作能顺利推行的关键。感控核心组的每日例会制度和感控委员会的每周例会制度,为各医疗队、该院医务人员和职能部门提供了沟通交流平台,对工作推行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12]。从组织架构到联合制定管理制度和流程、组织培训和督查,形成了完整的感控管理体系,全程由医疗队和该院感控专员合作完成,极大地促进了不同管理模式的磨合与交融,提高了医疗队对防控工作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以医疗队联合管理模式快速构建的感控管理体系,赋予了医疗队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身份,医疗队和该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感控工作,群策群力,分级管理,层层督导,推动了感控工作的高效落实,充分发挥了团队感控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员安全。

猜你喜欢
院感专员防护用品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蒋经国捉了“蒋经国”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效果及评价研究
感进化控论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专员
2006年劳动防护用品用户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