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校的新样态

2020-01-20 02:43凌建红许彩丽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样态课程学校

凌建红 许彩丽

运城市盐湖区魏风小学,2015年9月建校,2017年2月加入“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2017年6月成立教育集团,2017年9月后稷校区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第三个校区的建设。四年来,教师从39人发展至160人,学生从500人增至3300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足球示范学校”“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学校”“全国梦想课程示范校”“山西省先进集体”等荣誉46项,办学成效、社会美誉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后稷校区建校短短一年时间,也因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两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新样态理念的指导,至少让新建校缩短了三至五年的探索历程,能让新建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立足于学校系统,找准文化定位、完成顶层设计、明确育人目标,做好学校整体规划,围绕一个中心点去进行任务分解,逐年分步实施。新样态理念让我们找到了办学自信、方法路径和价值认可,让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去迎接第三所新建校区的建设。

一、文化内生是新样态学校的关键主张

新样态学校建设的关键,是寻找学校文化内生的力量,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像自己。每一所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生源不同、基础根脉不同、文化基因不同,决定了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找到自己的文化内生点,在此基础上提炼办学理念,确定育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使学校的文化内生性更好地外显出来,书写独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魏风小学地处战国时期的魏国,《诗经·魏风》七篇传达出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古魏国人民纯朴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因此而命名。所以,我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应该围绕《诗经·魏风》,这是我校独有的文化内生点。以《魏风》七篇为魂,结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提炼出具有教育意义的内涵,挖掘七个价值点,确定七个主题,创建七个园区,开展七项活动,构建七大类课程,培养学生“魏风七品”,进行“魏风七龙”评价,这一系列构成了魏风“七个七”文化。我们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讨论,激发文化内生,铺好魏风底色,找准魏风本色,挖掘魏风特色,创建魏风独有的新样态学校。

魏风小学后稷校区,以农耕始祖后稷的“勤耕文化”为独特基因,确立了“顺性而育、自然成果”的办学理念,“自由自在、自觉自律”的校风,“相信种子、精耕细作”的教风,“沐阳生根、根深叶茂”的学风。全校师生一起挖掘后稷特色,书写后稷故事。

二、课程建构是新样态学校的核心因素

朱熹说:“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建设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课堂是主阵地,课程是核心因素。新样态学校不仅要有自己的样子,更应该注重我们如何给孩子们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发展的课程。魏风究竟应该有怎样的课程呢?新样态倡导“学校要有学校样,一个学校一个样,校校要有自己的样。”各校文化基因不同、办学理念不同、育人目标不同,配套的课程设置就应该有所不同,这样才能体现出不同的生长样态。

魏风小学立足《诗经》底色,确立了“古魏新风”的办学理念,在魏风“七个七”系列文化的支撑下,我们整体建构了“魏风小神龙”课程体系,培养具有魏风精神的龙的传人。通过基础、拓展、选择、综合四大课程的设置,具体分为“敬畏课程”“思探课程”“尚勇课程”“勤耕课程”“合乐课程”“子美课程”“智e课程”,分别对应魏风小神龙“礼、思、勇、勤、合、美、创”七种品质。

在“子美课程”里面,我们围绕“翰墨修身、诗韵树魂”的办学特色,设置了国学、书法特色校本课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诗经》是我校独有的文化土壤,是魏风的魂,我校从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和中外现当代诗歌中,收集整理与《魏风》七篇主题相关的詩歌篇目,编辑成册,形成《走进经典》12册。由读诗、吟诗、诵诗,再到作诗写诗,突出诗歌特色,传承诗歌文化。书法课程采取“四级书法”教学模式、书法网络直播的方法,坚持做到“四个一”:每天一节写字课,每天一张书法作业,每班一名写字老师,每学期一次书法比赛。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人人写书法,人人交作业,人人过年写春联,书法已经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营造了无处不书、无书不景的校园氛围。

既要传承历史,更要面向未来,培养时代新人。魏风“智e课程”课程版块,我们整体设置了创客长廊、创客综合空间、创意木工坊、3D打印、校园电视台等拓展课程。我们找到传承与创新的契合点,开发了《从成语中学习科学》的校本教材,全校四五年级学生每周两节创客课。每年12月为“智e科技节”,全校总动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魏风新样态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一遍遍地追问:开设一门课程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从课程开发、科目设置、具体活动、课程评价等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巧妙实现育人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对应转化。后稷校区执行校长许彩丽这样认为:“新样态学校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应该就是课程的变革,学校应树立课程意识和课程体系意识,建构巢状的课程体系。”

魏风小学后稷校区,立足“勤耕文化”,在“顺性而育、自然成果”办学理念指导下,整体建构了“后稷小种子”课程体系,培养勤慧乐创、自由向上的种子少年。从四个维度设置了四级课程,也称小种子“四季”课程,分别是春种基础课程、夏长拓展课程、秋收选择课程、冬阳综合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勤勉、智创、合乐、雅美”四大品质。“让每一粒种子都开花结果”是后稷校区的校训,我们认为,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关注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梦想实现助力。所以,在“夏长”拓展课程版块开发了综合性的校本特色课程———后稷“种子少年必做36件事”,基于学生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能力,分层分步逐年实施,全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特色综合课程的开发,破解了学校在课程建构方面的两大难题:一是避免了传统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碎片化、大杂烩的现象;二是真正打通了学校教学与德育活动的壁垒,将学科知识、节日活动、养成习惯、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等内容融合贯通,让课程立体生动起来。

后稷校区在顶层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让师生和家长共同设计种子少年LOGO形象,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后稷“种子少年必做36件事”的梳理,启用了18位老师、26名家长代表、8名学生代表组成课程研讨团队,大家紧紧围绕“后稷四品”设置课程内容,涉及阅读、写字、劳动、艺术、研学、心理、传统文化、实践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为后稷的学子播下“勤勉”“智创”“合乐”“雅美”四颗种子。

2019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后稷校区进入“种子少年必做36件事”具体实施阶段。

三、魅力课堂是新样态学校的主要阵地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中提出,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课堂主阵地如何坚守?需要我们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抓住课堂,就是真正抓住了学校的本质,抓住了教育的真谛,抓住了我们如何来办好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真正适合的教育。

2018年11月,我校与东北师范大学刘晓中教授合作签署了“智慧教学与师生成长”课题研究项目。结合学校实情,我们构建了魏风“三段式九连环”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为围绕一个目标、研究三个规律、通过一个途径、培养三种能力、实现三个发展。即围绕“学生能力培养”这个目标,研究“学生成长、知识学习、技术应用”规律,通过“九连环”途径,培养“学生基础智力、高阶智力、心理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高品质提升”。

三段式是课前自主学习、导图梳理;课中合作交流、教师助学;课后延展实践、深化应用。自主学习过程主要借助教材内容和师生的小微课进行课前学习,上传小微课、导学单这些内容均在课前用平板电脑完成;课上分享自学成果,提出疑惑,小组间合作解决,解决有困难时教师再助学;课后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让课堂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内化。

从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借助平板电脑,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提出“四会与三不讲原则”:学生会读题、会做题、会讲题、会出题;学生会的知识不讲,讲了也不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获得的知识不讲。目前我校以数学学科为抓手,完全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基础智力、高阶智力和心理能力。

四、师生发展是新样态学校的价值追求

學生成长的样子就是“新样态”里最美的姿态。在推进新样态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眼中有学生。课程开发基于学生的需求,同时又引领学生的需求,将学生放在课程的中央,把学生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和终点。

魏风课程,古魏新风,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知识,通过魏风课程得以印证;能力,通过魏风课程得以提升;个性,通过魏风课程得以张扬;创造力,通过魏风课程得以增强;心灵,通过魏风课程得以丰盈。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让学生的生命盈润、充实,也让老师有更多获得感。两年深耕新样态,成长了一大批各级各类学科骨干、教学能手。每一位教师都在魏风大家庭中努力奋斗,赢得了赞许、认可和尊重,收获了满满的职业幸福。

五、“四有”校园是新样态学校的最美呈现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教育要以“至善”为最高信仰。“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校园是新样态学校的最美呈现。新样态学校要成为会讲故事的学校,把学校发展中点点滴滴的教育故事写出来、讲出来。

常婷婷老师在新样态故事汇中分享到:“什么是新样态学校?就是我们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让我们的学校崭新亮丽、充满温情,成为一个我们甘愿付出的地方,一个有汗水、有成就、有期待的地方,这就是新样态学校。”

2019年9月刚刚加入魏风大家庭的昝春艳老师说:“新样态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浸润,师之成长经验和生之学习故事就是让人收获的增值量,是‘有美感的。”

新入职教师侯润参与的是学生创客作品展示:“当我看到一个个木制品时,感受到了学生的心灵手巧。当我看到3D打印的十二生肖首时,感受到了科技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当一个个编程机器人再次展示出来时,我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学校教育,新样态的学校!新样态的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仅学会了书本知识,他们是全面发展的,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他们更热爱生活,更愿意去主动学习。”

马艳阳老师眼中的“新样态”是什么呢?“是欣欣然,是新面貌,是新途径,是新发现,是新形势下新的重塑。‘新样态让我们有了新的想法,让我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一件事,来认识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同时也是帮助我们自己找到方向,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现在的魏风小学,全校上下凝心聚力,都在围绕新样态学校建设的“六大方面”努力实践。美丽学校建设做到了内外兼修、形美神更美。魅力课堂项目借力于全区推进的梦想课程、语文主题阅读和东北师大刘晓中教授引领的智慧教学等资源,正在发生质的改变。跨学科整合、主题探究、校本教材开发、各级课题申报,让课程再造项目稳步推进。创新管理、家校共育,应和着新样态六大项目实施的节拍和步伐,同步奏响了和谐乐章。智慧教育方面,魏风小学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努力创建智慧教育的“魏风路径”。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明确要求。如何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落细、落小?新样态学校建设,犹如一盏明亮的领航灯塔,一片肥沃的土地,一幅美好的奋斗蓝图,让我们在深耕新样态的过程中,收获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收获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教育生态。

(作者单位:运城市盐湖区魏风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样态课程学校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