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020-01-20 02:43吕艳艳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设教材情境

吕艳艳

2019年11月12日至14日,由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的“2019新时代下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初中语文观摩研讨活动”在太原举行。本次活动以“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就“优化教学方式”进行专题研讨。来自全省各地的近五百名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

李子燕老师的出场无疑是这场活动的一颗“巨石”。一个省级教研员现场做课,任由现场的专家自由研讨,任由一线教师评议,把自己活生生地放到“火炉”上去“烤”,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又需要何等的情怀!莎士比亚有言:“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绝不胆怯。”站在讲台上的李老师儒雅流畅,禅意绵绵,目光所至处,尽是温柔。从旧书不厌百回读,到一词一句尽在“玩”,她用精妙的设计温柔了文本;从“爱笑的孩子一定有好前程”到“你的声音适合朗读,一定能读出曹操的豪迈”,她用恰切的评价温暖了学生;在双声叠韵中涵泳品析,在澹澹萧瑟中若有所思,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李子燕老师总结说:“曹操遇见了大海是幸运的,大海遇见了曹操也是幸运的。”而在座老师能聆听李老师对《观沧海》的独到解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李老师幽默地说自己在“以身试法”,我觉得她更像“以身示法”,这样的“示”是一种方法上的高位引领,这样的“法”是一种学科上的根本范式。她现身说法传达给所有的语文人这样的信息:诵读是含英咀华的过程,是经典语言内化于心的过程。一石激起千层浪,李子燕老师投掷的这颗“巨石”,也必然会让山西初中语文教育界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一语点醒梦中人

和李子燕老师一样“以身示法”的还有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的武志强老师。他用一节《梦回繁华》带学生梦回汴梁,体察世风人情,感受文笔精妙,揽巨幅横卷而长思,取断文之法于无形。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一节好课呢?我们的课堂应该如何优化呢?

太原市尖草坪区一中的古军老师认为一节好课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有料、有味、有用。有料的课堂必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教师要通过诵读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把静止的语言转化成真挚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和文本心灵感应。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多维度现场生成资源,深度解读文本。有味的课堂必须基于学生的思维,关注文字本身的内在美,师生在互动赏析中彼此唤醒,在吟咏点燃中共同回归。有用的课堂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最终达到“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的效果。

榆次教研室的裴晓霞老师从落实的角度提出一节好课的三个核心标准:落实什么,怎么落实,落实效果如何。她指出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精准,要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课堂推进必须删繁就简,要做到“线条简洁,民主导学”;教学效果必须要看最后给学生的内心留下什么,要做到“含英咀华,依情而动”。只有这样,才能向语文更真处漫溯。

康杰中学的柴海军老师认为诗词教学的核心是“炼”字,一节好课关注语言文字是起点,语文教师要具备说文解字的能力,用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去感染学生的语文兴趣;关注诵读是根本,语文教师要学习吟诵,在密咏恬吟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关注生活是落脚点,语文蕴含着生活中的朵朵浪花,生活是语文播种的一颗颗种子,向语而行,一路阳光!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专家的讲座和示范课一样,既有高屋建瓴的引领,又不失贴近一线的真实。每一位站在舞台中央的人,都用自己专业的眼光、朴素的热情诠释着自己对情境创设和课堂优化的理解。

乡宁县管头中学的王卫东老师用思想者的慢条斯理、学习者的执着无畏、实践者的求真务实、写作者的冷静条理分享了他所践行的语文课堂和探寻的教学方式。王老师认为讲台连接着学生的成长,绝不能任性。高效课堂应该在研读教材、以本促学中不断修正,在课堂预设和真实学情间不断追问,在师生对话和与文本的对话里不断反思。在教学方式的实践中,王老师倡导在玩味中体会语文魅力,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科素养,在语文活动中理解领会中华文化。最后王老师指出:教学既有感情的激荡,又有思辨的活跃。每位教师只要心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孜孜不倦追求,就一定能用激情与生命铸就美丽的育人乐章。

太原市志达学校的吴喜萍老师立足语文教学的现状、梦想、依据、策略,围绕“情境创设”提出:情境创设始于读者身份,教师应该设计主题,以读导教;情境创设行于教者角色,教师应该精选教育手段,以学定教;情境创设美于谦者本心,教师应该聚焦时代,以新优教。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吴老师就是扎根之后那个绽放光芒的语文人。

河北省特级教师田贺书老师以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为例,围绕问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具体的实例、面对的挑战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语文的实践路径和方法”。田老师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材的使用者,在教学活动中有创造性行为,但任何创造都要遵循教材视域,符合教育规律。他指出:课程语文是以课标为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尊重教科书编写体例,落实教材编写意图的语文课程教学,有利于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健全。整个过程,田老师娓娓道来,文学理论与教材解读交互呈现,学术思维和生活艺术完美展示,给一线语文教师送上了一场盛宴。

每一场讲座都演绎着一个成长的故事,链接着初心和使命;每一个观点背后都折射着一颗“冰心”的晶莹,闪烁着纯粹和智慧。优化课堂,永远在路上!

一曲秋意拥暖冬

参加完一场高品质的活动,犹如读完一本原典性书籍,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引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情境教学是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这样的过程必然会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粗略地估算,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完成高中学业需要12年时间,一年按7个月(除掉假期和周末),一天按1节语文课算,学生大约需要上2520节语文课。如果每节课按45分钟计算,学生在校要上1890个小时语文课,而对于高考150分、中考120分的语文学科来说,这1890个小时的品质的不仅仅是可以看到的分数,而且是命运的支点。因此课堂质量、课堂效率、课堂生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

人文情怀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关键品格。省教育学会秘书长陈晓力莅临会场,主持会议;省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李子燕老师亲力亲为,以身示范;“三晋英才”段海琴老师默默耕耘,倾情解说。学科专家的谦逊与豁达,与會教师的认真与专注,会议流程的科学与紧凑,会议资料的透明与分享……每一个细节都会说话,每一个动作都在传声:优秀的背后都是卓越,卓越的背后都是情怀,情怀的背后都是格局。

(作者单位:忻州师院附中)

猜你喜欢
创设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