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新时代生态治理体系 打造小流域清洁生产样板
——以广德县九龙小流域为例

2020-01-21 00:29赵黎明夏小林姚良卿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8期
关键词:九龙流域生态

赵黎明,夏小林,姚良卿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88;2.广德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安徽 广德 242200)

九龙小流域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卢村乡,为天目山余脉低山区,海拔137.5~608.2 m,涉及九龙、唐流2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总面积22.16 km2,总人口1.7万人。九龙桥河、桃山河等自南向北贯穿整个流域,干沟长6.6 km,主要支沟总长5.4 km。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

近年来,广德县积极践行水利部提出的治水新思路和人文水保新理念,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宣传教育,整合资源投入,强化统筹管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政策,在九龙小流域大力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预防监督管理等工作,大力实施了美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系生态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工程。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之前的垦荒严重、污水肆意流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局面。经过治理,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5%,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林草保存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3 km2。九龙村先后获得“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安徽省绿色村庄示范点”“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宣城市第二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1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与工程建设

1.1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按照整县整乡推进、集中投入,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着力恢复河道功能,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小流域特点及水土流失情况,围绕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的维护和提高,以河道为主线,以保水净水为核心,通过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保护、生态产业示范、面源污染作物调控,下游沟道治理与生态护岸美化净化等工程建设,构建了由坡面水系、水塘、堰坝、小型湿地、生态河道等构成的清水廊道和生态景观建设为一体的小流域治理格局。

1.2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1)美好乡村建设。“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近年来,九龙小流域持续投资2 000余万元修建卢建路、卢桃路等3条主干道及杨小湾、梅石坞等10余条乡村水泥路,全面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按照“房屋改建、产业打造、素质锻造”原则,坚持改建和新建相结合,统筹考虑新农村建设,完善亮化、绿化、自来水、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努力把九龙小流域打造成品质卓越的山水乡村旅游休闲基地,使流域内的自然村都成为水生态怡人、文化特色明显、村美民富的生态宜居型村庄。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以往高投入、低产出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农业结构模式,着力打造生态产业与田园生态工程建设新模式,成功引进、创建了6家农林生产加工企业,流转土地133 hm2,大力开展特色蔬菜瓜果茶、精品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尽力打造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产业链。通过“互联网+”“农村电商”和直配直送等形式,拓宽产业链,增加企业和村民收入。通过农民工技术培训,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目前已发展60余户“农家工厂”,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悠久的历史文化,迷人的自然风光,开放的发展格局,吸引着一批批外地游客。九龙小流域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农家山庄”“农家乐”数十家,乡村旅游已成为这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沟道生态治理工程。结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了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清淤疏浚河段3.4 km,完成岸坡整治3.23 km,因地制宜修建了浆砌石挡墙护坡、植物护坡和综合护坡;改建和治理堰坝7座;建设人行步道1.06 km、亲水平台8处、景观植物带0.78 km,栽植水生植物1.67 hm2。通过封山育林、封河育草,维系了流域良好生态系统。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河道管理及维护,有效防止了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了河道清洁和环境优美。

(4)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大力实施“百里绿色长廊”工程,完成村庄绿化工程30余处,绿化面积2.4 hm2;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村村配置垃圾收集、污水处理专职工作人员,配置专职保洁人员和设备,铺设污水管网24.56 km,并配套建设了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13家养殖企业面源污染处理设施的提升改造,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即农村旱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落地见效;建设政务服务中心1处、农民公园2处、文化广场1处;建立健全“乡村环境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实现长效保洁,做到生产、发展、宜居有机统一。

2 工程建设成效

2.1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九龙小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一是美好乡村建设使村民集中居住地房舍整齐划一,房前屋后绿植环绕,垃圾污水统一收集处理。二是依托区域林业资源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大力发展了生态林业和旅游业。三是以河道两岸设置植物缓冲带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为主的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有效控制了污染源和坡面径流;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染物处理工程,化肥、农药的使用做到了科学选用、减量使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2.2 农业结构明显优化

通过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科学优化,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大大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经过综合整治,九龙小流域农民年均收入增幅达到14%以上。一是通过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和设施农业,减少了用水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二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传统农作物栽培为经济作物种植,效益大幅增加,提高了土地产出。三是通过优化水土资源配置,促进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果品采摘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2.3 文明意识明显提升

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加之系列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目前的九龙小流域已呈现天蓝、水清、岸绿、坡顺、路畅的美好景象,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环境,为前来旅游的民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去处。现代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良好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善,卫生宣传教育的逐步强化,乡风文明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周边居民逐步转变卫生观念,提升文明意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主要做法和经验

3.1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综合治理模式

按照“依托发展基础、挖掘发展潜力、突出发展重点”的建设理念,确定九龙小流域的发展定位,即以生态农业旅游为主导。基于此,以道路和河流为主线,构建了以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生态产业布局。具体措施是:继续完善小流域治理工程,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持续建设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继续进行河道综合整治,保障河流生态健康;实施生态廊道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切实做好面源污染治理,同时提升农民收入和农业环境。

3.2 坚持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谋划,以生态农业发展建设为基础,深入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防治、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等工程。一是坚持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围绕美好乡村建设,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发展经果林、蔬菜等地方优势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坚持小流域治理与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从农田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染三方面入手,实施坡耕地整治、改水改厕、污水管网建设和村庄绿化,配套完善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健全“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有效控制了污染源和坡面径流,减少了有害物质和泥沙冲入河流水库。三是坚持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利用九龙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资源基础,实施历史文化景点和特色农家乐开发,特色蔬菜瓜果和精品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圈。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无公害农产品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将九龙打造成皖、苏、浙省界休闲、观光、度假、旅游胜地。

3.3 坚持建管并重,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

在九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遵循,促进小流域治理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项目管理。按照九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生态功能定位,制定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在项目落户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严格控制项目开发建设。二是落实管护责任。建立专门的管护队伍,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管理范围、职责和劳动报酬,做到“主体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三是落实管护经费。把九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涉及行政村的管护纳入年度管理考核范围,县、乡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奖励资金,以“以奖代补”方式对管护工作进行考核奖励。

3.4 坚持多方协作,扩大参与范围

按照“规划先行、整合资源、项目并进”的原则,由县委、县政府牵头,以水利部门为主,交通、住建、环保、林业、农业,以及乡、村共同参与,整合资金、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推进九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一是加强部门协作。整合部门资源,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其中,县政府负责总体规划、部门协调、资金落实,水务局负责农田整治、河道治理和生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农委负责生态农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住建局负责农村集镇及居民点污水处理,交通局负责农村道路网配套建设,乡村负责落实美好乡村建设、农村“三大革命”的推进实施。二是加大民资引进。坚持小流域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先后引进、创建广德向阳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广德县大溪坞黄茶专业合作社等农林企业落户项目区,发展设施农业、生态林业,使区域农业效能得到充分提升。三是制定激励政策。深入开展有利于小流域内群众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调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自愿、自组、互助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4 下一步工作思考

4.1 继续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打造九龙生态产业链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美好乡村建设和水源保护地建设的要求,继续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提升九龙整体发展实力。一是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九龙小流域的农田水利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尽快达到“水通路畅、田块整齐、林草茂密、环境整洁”的整体效果。二是加大农林项目招商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使项目区尽早形成具有高效、现代功能的农(林)业示范基地。三是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九龙旅游的知名度,大力发展绿色第三产业。四是围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项目区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

4.2 持续推进日常管护机制建设,保障生态建设成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九龙小流域已初步形成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并行发展的良好局面,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生态保护项目的持续投入、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让九龙基本实现了生态发展。要保护现有成果,并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稳步提高,必须健全各项机制并确保其落地实施。要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人员和经费,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模式,吸纳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管理,让九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清洁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小流域建设样板。

猜你喜欢
九龙流域生态
压油沟小流域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生态养生”娱晚年
九龙璧之魂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沙颍河流域管理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