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落实“六稳”“六保”调研分析

2020-01-21 14:12姬宇翔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34期

姬宇翔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要求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并首次提出“六保”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特别要求,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榆林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精准指导。

一、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榆林市及时作出“三个有限、一个根本没有变”的基本判断,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守住底线,部署九项重点工作,出台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做好工业稳增长和民营企业解困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28条具体措施,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上应对疫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促成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有效带动了总量扩张、结构升级和创业就业。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高于全国,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

一是全力保居民就业。成立市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落实落细援企稳岗各项政策,1—9月累计减免社会保险费10.9亿元,达到同期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19.4%。研究制定稳就业实施意见,全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狠抓退役军人就业、困难群体和困难行业就业援助,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0.3%,城镇登记失业率3.59%,就业形势稳定向好。二是全力保基本民生。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推动剩余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未脱贫人口兜底保障比例达到98%;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多小农户嵌入农业产业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牢、成色更足。狠抓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范围,农村低保覆盖率由2.84%提高至3.86%。强化教育保障,拨付学杂费等各类补助资金8.3亿元,基本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落实贫困学生资助资金1.1亿元,惠及经济困难学生13万名,贫困学生实现“零失学”。增加医保支付药品种类,将参保不足一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纳入常住地保障,城乡参保居民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三是全力保基层运转。不折不扣落实中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中省各类资金争取力度,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政府资产资源,全面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2%,“三保”累计支出完成全年预算的75.4%,均达到时序进度。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对非急需、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50%,坚决杜绝随意铺摊子、上项目,不以任何方式新增隐性债务,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二)坚持保市场主体,全方位实施企业帮扶政策措施

一是市场恢复有力有序。严防早放,4月9日在全省率先召开市“两会”,实施煤炭全产业链协同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加快从复工复产向稳产达产转变、从复商复市向消费挖潜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全面恢复。二是全力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创新“三个一”(一个企业一套班子一套措施)督导服务机制,出台帮扶停产半停产企业专门政策,下派2600多名干部脱产蹲点服务1239户企业和594个重点项目,确保纾困惠企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1—9月份清欠民营企业账款19.5亿元,清偿进度达85.7%;减免税费136.4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的33.6%。三是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畅通。筹备召开全市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合作推进会,跟踪督促本地制造企业与各级国有企业积极洽谈,促成正式合同及合作意向10余个,分别与华润、光大、中化等200多家企业深入对接,成功引进总投资1350亿元的江苏恒力(榆林)煤炭产业园等一批重大补短板项目,充分发挥榆林国际煤博会等平台作用,1—9月份新签约省外合同项目个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7.1%和67.7%。

(三)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各项利企便民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4亿元。截至9月底,全市共存续各类市场主体28.3万户,1—9月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7万户,同比增长4.5%。二是对标一流、学习先进,全国首创推出自助盖章机,实现自助办税服务全程“零接触”;上线运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入驻金融机构42家,新增授信金额1.3亿元;创新个人土地出让价款补缴纳入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和在线办理范围,实现免费评估、即时办理。上线运行全省第一个“营商环境监测平台”,通过在线指标监测、逐月通报等手段,倒逼相关部门效能提升;启动受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工作成效显现,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增强。三是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市县两级“一网通办”比例均超过90%。入厅部门和单位达75家,全省最多;实施清单事项入厅1321项,居全省第二,真正实现“应进必进”。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出8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大力推行“信易批”“容缺受理”等新模式。四是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务质量。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模式全面推行,9大类267个涉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持续优化信贷服务,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8.8个百分点。

(四)坚持抓投资扩内需,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协议,打造政产学研集成创新基地。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开工建设,榆横中试示范基地一期完成场平,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具备招生条件。二是深入推动“12363” 煤化工高端化发展战略落地,着力构建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氯碱、煤基高端化工六大产业链,已建成能化项目完成投资超过5000亿元,煤炭转化率达到23.1%。三是连续三年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行动,每年安排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和6000亿元滚动审批任务,冬春抓谋划审批、夏秋抓落地建设;出台比肩沿海地区的18个“双招双引”优惠政策,今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232亿元、重大前期项目总投资8900亿元。四是促进消费回补,有序推进复商复市,举办“消费促进月”等系列活动,促进线上线下消费,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2%,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3.0、12.9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餐饮业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五是立足榆林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出台氢能、生物医药、智能无人系统等产业规划,建成亚洲最大陆运式集装箱物流园区,华为能源数谷、顺丰蜂鸟支线无人物流西北运行基地等项目落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当前面临困难和问题

当前,外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工业稳增长压力加大、中小企业运行困难、财政短收严重等问题。一是部分主要指标完成年度任务困难。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难以完成年度任务。二是能化产品价格承压。10月下旬,全市重点监测的煤炭、原油等14类主要能化产品价格同比11降3升,甲醇、金属镁出现成本倒挂,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仅维持在50%左右,前三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6%。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企业受原材料上涨、市场需求不足“两头挤压”,生产经营困难,非能源工業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1—9月份规模以上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2%,市场预期不强。四是财税收入减收较多,主体税种普遍下降,1—9月份全市地方税收下降9.6%;府谷、清涧、子洲等县区地方财政收入降幅超过30%,“三保”支出压力巨大。

三、进一步落实“六稳”“六保”的工作建议

下阶段,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守住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进九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居民就业基本稳定、基本民生有效保障、市场主体稳定增长、粮食能源安全供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基层运转有序有效,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坚持稳字当头,打好稳增长组合拳

稳定能源基本盘,充分发挥各级国有煤矿主力军作用,加快释放优质产能。积极协调长庆和延长落实原油产量、加工量和天然气产量任务。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市县两级稳投资专班作用,强力推进机场、高铁、能源通道、引黄工程等重大战略投资计划,加快推进恒力产业园、中科煤制油等重大产业项目,提前启动“项目冬季攻坚行动”,力争更多重大项目纳入中省“十四五”规划,做好2021年中省预算投资和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创新方式大力招商引资。促进消费回补,鼓励线下实体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推荐地方特色产品,落实汽车奖补政策,促进农村家电消费,鼓励开展市场促销、节会活动,出台地摊经济引导细则,实行柔性城市执法管理。稳定外贸外资,实施外贸三年倍增计划,打造金属镁、能化产品、羊毛防寒服、特色农产品四大特色产业出口基地,支持企业利用网上平台争取国际订单。深入开展统计“破难查漏”,推动煤炭企业在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上线交易,力争网上工业品销售取得突破。

(二)坚持就业优先,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落实落细援企稳岗政策,继续引导国有企业不裁员,鼓励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精准实施就业监测调度,督导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延续执行保险费率减免返还。优先做好农民工就业,鼓励国有企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优先吸纳市内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点监测质量,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回流动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扩大财政供给人员和市属国企招聘规模。组织开展“一对一”企业用工对接活动。继续选聘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强化退役军人、困难群体和困难行业就业援助,紧盯未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中的劳动力,持续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和后续跟踪服务。加大对因疫情影响较大的文旅、餐饮、商场等困难行业扶持力度,稳定就业岗位,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失业。

(三)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强化困难群体救助,加强因灾因病因残遭遇暂时困难人员临时救助,切实保障特困对象、低保对象、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扎实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妥善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个案性困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城乡居民特别是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全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四)坚持需求导向,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扶持,开展政策落实兑现专项行动,落实市县财政资金存款存放与金融机构贡献度挂钩考核机制,加大煤炭资源转化引导基金、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投放力度。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为创业资本,推进个体经济加快复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设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在全市非竞争性领域全面推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和“信用承诺”制度。深入开展“清欠”行动,严禁形成新增逾期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五)坚持战略思维,保障粮食能源安全

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单产,打造“陕西第二粮仓”。提升粮食保供能力,落实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抓好粮食和物资应急储备库建设,提高成品粮油等重要商品收储规模。抓好能源生产供应保障,加快煤炭优质产能释放,争取在全国新增产能盘子中占据更多份额,推进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做好油气产供储销各环节衔接,确保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六)坚持开放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稳定,推开“链长”制,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产达产,推进产业供应链就近配套,按季组织企业产品产销对接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循环,谋划实施一批“两新一重”等领域重点项目,拉动工业品销售,加强市内供应链平台建设,强化国内知名供应链平台的对接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实施煤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煤炭产运销全产业链整体协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强化数字经济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七)坚持增收节支,强化基层运转保障

兜牢基层运转底线,防止债务风险向“三保”传导。坚决保障“三保”支出,加强跟踪监控,确保财政资金优先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重点向财政困难县区、基本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倾斜。抓好财政收支工作,坚持以收定支、节流增效,财力有缺口的县市区要坚持不新上大项目。加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力度,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政府资产资源。政府投资项目审批财政承受能力评价应审尽审。加快补齐疫情防控期间暴露的社区治理、卫生事业、应急体系方面的短板,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灾害防范、矛盾化解等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