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大行动计划补短板强弱项助发展

2020-01-21 14:12许春华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建设

许春华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发展环境、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安徽省当涂县促进城镇建设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当涂县围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方面大力开展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成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单位”。

一、基本情况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与南京市接壤,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和排头兵。2019年,一举入选全国百强县全部五大榜单,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成功入选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位居安徽省县级第一。2020年,入选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近年来,当涂县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为路径加速融入长三角,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安徽省县级第一方阵前列。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29亿元,增长8.6%;财政收入50.57亿元,增长9.2%,总量、增幅分别位居安徽省十强县第6位、第2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亿元,增长13.1%,增幅位居全省十强县第4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5亿美元,增长10.4%;进出口总额2.53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17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63元,增长10.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7.05%。

二、坚持产业助推新型城镇化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围绕打造工业强县、智造强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智慧物流三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全县工业企业169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05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4家、超亿元企业75家;年税收超亿元企业1家、超千万元企业10家、超百万元企业85家。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6家、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坚持将当涂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智慧物流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区。2019年,当涂经济开发区在安徽省13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居前列,连续多年受省政府通报表彰;获批马鞍山市唯一省级智能家电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在奥克斯空调产业园投产的基础上,今年新签约奥克斯智能制造产业园,着力引进家电制造上下游企业,形成家电产业链,促进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围绕奥克斯智能制造产业园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智能家电特色小镇被列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今后将依托智能家电小镇,将其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入列首批省级创新型县。深化科研平台共建,支持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立国家、省、市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78家。其中,国星生化与中国工程院欧阳平凯院士合作,建成全球唯一自主知识产权吡啶碱产业链,产能占全球45%;徽铝铝业与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被确定为东南大学学生实践基地。积极推进石墨烯、生物医药两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推进技改项目建设,推动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获得安徽省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A类第8位。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出台“亩均论英雄”实施方案,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提高企业亩均效益和发展质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发展民营企业1250家、个体工商户3600户,总数分别达7316家、22804户,全县平均约每4户、15人拥有一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大力推进一体化合作发展。当涂县成立专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推进当涂与南京高淳区围绕“规划编制互融互通、产业融合共赢共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转移转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联防联调”等七个方面,重点开展合作共建,推进跨界一体化发展。通过深化园区合作共建,实现合作共赢。与南京红太阳集团合作共建循环工业园区,实现年产值40亿元;与宁波奥克斯集团合作共建投资3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与中商联宁波基地合作共建投资20亿元的现代物流产业园;与南京浙江商会合作共建投资超2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积极与上海临港控股集团对接合作,在挂职学习、人才委培、共建园区三个方面开展合作,派驻专职人员驻点挂职。

三、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助推新型城镇化

城鄉品质进一步提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县城建设以马鞍山市主城区为标准定位,按照完善功能、精细管理、提升品质的要求,集中开展违建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启动南部新城建设,推动县城区与太白镇、李白文化旅游区一体发展。千年古护城河综合治理、太平府文化园、护城河公园等相继建成,着力打造“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精致美丽县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获中宣部肯定。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一改”和农村“三大革命”,实现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布局、同步建设。实行城乡交通、供水、县内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2019年,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58个,累计完成投资23.37亿元,建设完成城河人家西侧门市仿古改建、农电服务中心等项目。改造完成太白镇污水整治—鑫龙佳苑东区二期污水管网,大陇、黄池两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工程已基本建成。完成城区38座消火栓的维修更换、1578户户表防冻入地改造。大公圩地区围乌路天然气利用工程投资3000万元,38.2公里管网已开工建设。完成棚改840套,完成九韵国际等4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3户。完成东护城河截污工程青莲路泵站段和南营段建设,实施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工程。

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一是依法依规开展餐饮业整治工作。2019年向餐饮店经营业主发放宣传单页600余份,督促70余户餐饮店安装油烟净化设备。2019年,继续开展露天烧烤取缔工作,对新出现的露天烧烤予以取缔。二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在建工地日常巡查,督促施工工地清扫出入口道路,对出入口道路洒水降尘;建立清洗平台,保障出入车辆不带泥上路;对运输车辆做好封闭,确保运输车辆不抛撒滴漏。2019年,共计开展城区在建工地巡查217次,处置违规车辆150余辆。加强主次干道洒水、清扫作业,根据气温情况对洒水降尘、冲洗作业时间、路段及时做调整。三是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打造太白路景观带,营造了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四是加强了市政设施建设。2019年,共检修主次干道故障路灯6135盏、抢修并更换故障和被盗电缆4145米,城区主次干道亮灯率达到99%以上。加强开放式小区市政设施管理,2019年,共维修小区路灯437盏,维修路面(含人行道、停车位)1877平方米,更换井盖1244套,疏通清淤检查井(含化粪池)1451处,疏通下水管网10000余米。五是全面加强了环境卫生建设。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并积极谋划垃圾分类工作。

中心城镇建设不断加强。2019年,太白镇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正式营业,全面疏通镇区污水管网,花园村、宁西村、宁兴村成功创建全省森林村庄。黄池镇完成23.767公里、36条“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恒香、百素园、峰味园煤改气工作。石桥镇顺利通过省级美丽乡村政府驻地、省级陶村、永新、起垅中心村和市级济东、济南、沛东中心村验收,完成2019年省级美丽乡村永新曹跳、黎明中心村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不断推进。黄池镇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建制镇)、省级“食品加工专业集群镇”。太白镇是省级冶金压延产业集群镇,拥有李白诗歌文化。同时,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发展思路,推动护河、乌溪、塘南等一般小城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如乌溪镇,除特色仪表、服装产业外,蟹苗培育产业不断发展,被称为“中华蟹苗第一镇”;护河镇境内的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度蝉联中国最美县域。加快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当涂)经济带建设,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编制。建立河湖长制长效管理日常巡查机制。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黄池镇入列省级生态镇、安徽省森林城镇。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各项政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区、建制镇落户限制。促进有能力、有意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优先落户。实施“三投靠”(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落户政策,推动农业人口转移由劳动力个体迁移向家庭迁移转变。实行居住证制度,简化户口迁入手续。建立适用于农业转移人口的保障性住房体系,鼓励用工单位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符合卫生标准的宿舍,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或机构,自筹资金自建公寓和住房,并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

公共服务均等化日见成效。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全县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保障随迁人员子女在县城上学与县城户籍子女同等待遇,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部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将义务教育学校接受随迁子女就读所需相关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农民工随迁子女城镇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99%以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参加社会保险,鼓励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把农业转移人口预防保健和卫生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范围,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住院和大病政策内补偿一致。多渠道增加就业,搭建县内、省内、省外用工平台,建立招聘会常态化机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99.2%,城镇登记失业率2.35%。

营商环境得到新提升。入选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南京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全面推进“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在马鞍山市率先开设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窗口,建立运行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全程代办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企业实行“网格化”服务,完善企业反映问题办理机制,强力推进“四重一小”清单问题整改,全力解决企业困难。创新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式督查,2019年兑现惠企政策资金6300万元,发放“税融通”贷款4579万元,新增“政银担”贷款8亿元。◆

(作者为安徽省当涂县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