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须明晰,构思宜缜密

2020-01-22 06:0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韧性中华民族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

病文展示

文明韧性的光辉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不易。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感,与难以挣脱的束缚感。或许凡与“韧”字相关的事情,都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才能实现。

韧性,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品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是璀璨的文化瑰宝,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民族品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以及百折不屈的韧性。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我不敢想象,在外敌入侵,对中华文明进行“蚕食”时,那些中华文明的捍卫者们,是怎样地忍辱负重,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后,依然可以重新站立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很多西方人曾以“中国人没有信仰”为由,对我们大肆批驳,但现在,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说:“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纽带,这种文明的指引,就是凝聚我们中华民族的崇高信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值得享有这份殊荣。

几千载的漫漫征程,中华民族逆风前行,在内外交加的挑战与威胁中,中国人保持了自己的品格、文化与意志——这就是韧性的光辉。

除了历史沧桑变迁中,中国向世界所展现的坚韧,于中华民族的内部性格而言,这份韧性更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义为抵御外部困难时的不放弃与勇于面对,那么“韧性”便是对个人所长期坚持的理念的否定与价值观的重塑。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是对过去的放弃与抛舍,令人惋惜。但事实上,敢于直面自身的缺陷、并且敢于动摇自身信念以换取更强的生命力,让社会向着更光明的前途迈进,正是我所赞颂的“韧”。我们必须承认,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领先于时代,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或吞没。

我景仰商鞅、王安石等改革家,他们向已呈颓势却根深蒂固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那些利益相关者,更是陈舊的观念。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韧性——我们可以颠覆陈旧的文化和观念,但最本质的精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如邓小平率先提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富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勇毅坚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奋斗,构建出更加美好的家园。

唯有这份韧性,我们才能处变不惊,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复兴。

●病文诊断

这篇考场作文具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可见考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擅自改动命题作文的标题,这是审题上的失误;

2.各层次阐述的观点未得到明确的展示,缺少能引起阅卷老师关注的中心句;

3.结尾匆匆收笔,未能起到总结全文、凸显作文主旨的作用。

●升格建议

1.还原标题,并添加副标题;

2.对论述语言加以推敲,尤其是各层次中的中心句,使作文立意更明确;

3.丰富结尾内容,使之起到总结全文和升华主旨的作用。

“文明”一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即“子话题”。所以考生在作文的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小的话题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使事例缩小化、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内容来表现文明的坚忍不拔。考生也可以把“韧性”一词和中华五千年文明结合起来,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可以按照所给材料中提示的文明的载体,表述文明的韧性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如果有针对性地写,文明的韧性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所起的作用,会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题材可大可小。小,可选取一段时间内的某一事件、人物、现象,或者某个角度发表议论,以小见大;大,可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纵向选取典型人物、事件、现象,或者综合几个角度进行阐述。写作时,考生可在作文标题之外再加一个副标题,使作文内容更具体,主题更鲜明。

升格佳作

文明的韧性

——中华文明的“韧性”之我见

一考生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不易。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刚柔相济之感。“韧”字的结构象征着,纵然利刃在手,亦难将坚实的牛皮割断。柔而坚实谓之“韧”,一个“韧”字,表述了多少有形或无形的事物的特性,比如意志,比如品质,比如精神。尤其是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其“韧”的特质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韧性,在我看来,乃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品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祖先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文化瑰宝,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特别是百折不屈的韧性。

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难以想象,当外敌入侵,对中华文明进行“鲸吞”和“蚕食”时,那些中华文明的捍卫者们,忍耐着多大的痛苦与不甘,为了文化的传承而忍辱负重!是中华文明的“韧性”,使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是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践踏,许多人已濒临绝望与崩溃之时,我们这个民族依然可以重新站立,复兴中华文明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很多西方人曾以“中国人没有信仰”为由对我们大肆诋毁,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回答他们——我们没有统一的宗教,但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支撑。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值得享有这份殊荣!

几千载征程漫漫,风雨如晦,中华民族能够逆风前行,在内外交加的挑战与威胁中,保持自己的品格、文化与意志——这种“韧性”,值得后人深思。

历经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向全世界所展现的韧性,其基石乃是中华文明的先进与厚重。这种“先进性”酝酿出的“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时始终保持自我。落后者失败,先进者畅行——文化亦然,文明亦然。

“韧性”一词,如果可以被定义为抵御外部打击时的永不放弃与自信,那么对外部优秀文化的包容与接纳,对自身落后文化的否定与重塑,同样是一种“韧性”的体现,也是一种自我成长与壮大。勇于接受外来优秀文化,敢于直面自身缺陷,甚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剔除自身的糟粕,让社会向着更光明的前途迈进,这更是我所赞颂的文明的“韧性”。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领先于时代,而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甚至吞没。

我景仰商鞅、王安石等改革家,他们向已呈颓势却根深蒂固的社会制度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那些利益相关者,更是陈旧的观念。而现代社会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韧性——我们可以改变甚至颠覆陈旧的文化和观念,吸纳正确的优秀文化和理念,使中国社会蓬勃发展。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更是富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勇毅坚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奋斗,构建出更加美好的家园。唯有凭借这份韧性,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复兴。

我们有悠久而璀璨的文明,这让我们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使我们百折不摧;我们有着不断更新与纠错的能力,使得我们的文明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中华文明,是我们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升格点评

作文进行升格后,语言表述更加清楚,层次更加明晰。同时拓展了内容的宽度,突出了中华文明原本具有的“先进性”,彰显了中国人自古就有的“文化自信”。结尾部分总结全文,使作文结构更完整,主旨更突出,且在立意上更有新意,有深度。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韧性中华民族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