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导游服务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

2020-01-25 16:10李丹
职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技能培养中职

李丹

摘 要:2019年,江苏省中职院校开始推广学业水平测试,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探讨中职导游服务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学业水平测试    中职    导游服务专业    技能培养

一、 学业水平测试开展的必要性

(一)背景解读

江苏省中职学业水平测试(以下简称学测)通常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部分测试构成。服务类专业分为酒店服务和导游服务,导游服务的测试范围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服务规范》《地方景点导游》。2019年正式实施专业技能测试,分为导游讲解技能(景点导游词)、旅游主题文化讲解和导游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测试成绩分A、B、C、D等级,C级以上等级为合格。学生及毕业生均可申请多次参加测试,同科目以最高等级计算。

(二)中职导游服务专业开展学测的必要性

学测开展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的要求,特别体现了“1+X”证书制度的内涵。“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某种技术技能的资格证书,不同专业对应不同的技能资格证书。《方案》试点的职业类别主要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领域。

随着国导证报考条件的不断变化和提高,中职生的通过率很低甚至达不到报名的条件,即使是有导游证书的中职生,在进入旅行社以后,在与同岗位的高职生或本科生一起竞争时,很快就会被淘汰。中职生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综合能力的欠缺,具体表现在导游讲解技能薄弱、讲解词缺乏文化内涵、带团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妥以及对旅游线路设计的能力不足等。

二、 中职导游服务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技能培养过程中忽略职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导游服务硬件配套设施如景点讲解播放设备、扫码讲解等的完善與普及,很多导游服务的活动开展已经不完全依赖于导游员个人,因此对导游员个人而言,其职业形象好坏和职业能力水平高低在专业服务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中职生的技能培养方式仍然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性地进行机械操作达到技能熟练的水平,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并不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而是学生对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职业品质和素养的渗透,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但在面对导游员岗位多变的工作需要时,往往束手无策。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水平有待提高

导游服务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艺术,主要是因为导游在讲解服务过程中,其语言表达具有艺术性。基于导游证书的考试要求和特点,导游服务专业的学生更擅长背诵,而不是讲解。呆板的背诵训练导致学生在语言组织上显得苍白乏味,无法让游客感受到不同旅游资源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中职院校导游服务专业的学生最欠缺的是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能说会道”的导游员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能说”,就必须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行业法规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多种渠道的知识积累,才能打好“能说”的基础,而将这些知识内化并为自己所用,才是名副其实的“会道”。

目前,多数中职生问题出在语言表达方面,说话无重点是最突出的问题。究其根源是由于其思路混乱、没有逻辑性,不能合理地组织语言,因此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用错词甚至言之无物等问题。大多数中职生在初中时期,成绩相对落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受此影响,他们不愿甚至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小,逻辑性和应变能力不强,缺乏总结概括信息的方法,这成为他们在迈向“能说会道”的导游员的道路上遇到的阻碍。

(三)技能培养的评价方式单一、枯燥

现阶段,中职导游服务专业的实训教学重点是进行背诵导游词的训练。教师首先指定主题,讲授完毕后学生个人或分组背诵解说词、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点评,随后再让学生反复讲解直至熟练。由于目前导游实训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导游词讲解的熟练程度,所以学生都倾向于选择背诵和机械记忆,而不是主动地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特点的导游词。现行的实训及评价方式,既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导游服务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重视“1+X”证书制度

中职学测的深化开展和“1+X”证书制度的推行,将行业发展与中职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培养有效地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测考核在2019年开始正式增加技能考核项目,这正是为今后的“X”证书做准备。这一举措意味着中职导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先获得景点讲解员或展览讲解员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获得学历证书。因此,中职学校日常教学应整合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教学的内容。

(二)多方面提高审美水平,重视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图片演示、列表对比和风趣准确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多种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范围、特色民居和饮食习惯,让学生知道不同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和风俗节庆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与少数民族历史或英雄人物有关的书籍,并与同学分享阅读中的感悟,从而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审美水平。专业课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声像一体的画面,启发学生挖掘景点中蕴含的人文美,促进学生对史地文知识和景点知识的整合、吸收、内化,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音色、语言习惯和性格特点,设计具有个人风格的导游词。这样能帮助他们增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讲解风格。

(三)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渗透

中职学测的项目设置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模式。以导游服务专业为例,学测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学测。理论考试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学测的内容既可考查导游词讲解,又对学生的个人讲解风格及临场应变能力进行了测试,特别是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旅游主题文化的讲解考核中,考评员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词如貔貅,让学生现场即兴讲解。学生既可以对貔貅本身进行讲解,也可以讲与貔貅有关的历史建筑、传说故事、城市文化等其他人文类的内容,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量,也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而后者是作为合格的导游员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学业水平测试技能培养中职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高效复习策略
中学政治课基于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评价方式的历史转向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