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光电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模式的探究

2020-01-25 16:10刘军
职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模式中职

刘军

摘 要:职业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关注点。基于此,本文梳理了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职业品质、职道意识、职业理想信念、职业关键能力四个维度和28个指标,并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校园活动、校企合作、专业类社团等载体,构建 “五步十环”培育模式,将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和有机融合,以期切实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职    光电专业    职业核心素养    模式

核心素养培育是新时代中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企业对学生所需岗位能力的期望,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内涵,是国家后备劳动力培养的需要。中职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业核心素养、需要怎样培育职业核心素养,将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简单来说其内涵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的关键素养。通过文献阅读、梳理,结合阳光照明、灿坤实业等9家企业共23名管理人员,笔者所在学校28名教师以及265名学生抽样调查,课题组认为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职业品质、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信念、职业关键能力四大维度和28个指标,与岗位专业技能无关是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以外的关键素养(见表1)。

二、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境遇现状

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核心素养逐渐被学校、学生和家长认可与重视,但依然存在重视停留于表层,传统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导致培育职业核心素养的进程举步维艰。

(一)学校层面

笔者所在学校存在以重升学、重技能的培养,关注点放在了行业企业对接、专业发展、课程设置等方面以及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对第二课堂过程与成果关注度及支持度不高,对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多体现于表层的教育引导。此外,笔者所在学校缺乏顶层设计,随意性较大,未构成体系化。

(二)教师层面

教师是主体实施者,教师在学生素养培育过程中各司其职。就其现状而言,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看法与实施层有不同的见解,教师本身的职业核心素养相对欠缺,重言教而轻身教;教师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职责意识不强;情境教学及指导活动开展得深度与扩展的广度均不够,普遍重教学任务轻核心素养。

(三)家庭层面

调查显示,近3年笔者所在学校新生家长会家长的到会率很高,反映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大幅提升,但多数家长仍认为学习至上、技能至上,学生中考分数达普高线的人数不到20%,多数学生业余时间无所事事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不高,虽觉得素养重要,但行动上仍然有较大差距。

三、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意义

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积累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养成,规范人才培育,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到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有利于更有效地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

(一)社会层面:提升人才素养,贴近企业需求

福建集成电路和光电产业集群预测,要实现产值4 000亿元,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使多个生产类型岗位发生变化,需要重构员工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普工的重复性操作岗位逐步被工业机器人所代替,单一的专业技能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企业要求学生的人品要高于技能,将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素养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二)学校层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培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将职业技能的提升与素养培养相融合。学校应摒弃原有单一技能观,遵从技能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更好地服务学生职业与发展需求,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个人层面:凝聚竞争力,促进长远发展

科技发展细化了社会分工、促进了企业生产组织变化、改变了人才知识与技能结构要求。因此,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适应职场变化综合素质。

四、职业核心素养“五步十环”培育模式

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所在学校以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为主线,遵循学生的个性化、企业化、人性化的特点,基于课程体系、校园活动、校企合作、专业类社团等载体,构建 “五步十环”的培育模式, 引领学生参与每个环节、主动成长,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见图1)。

(一)感知素养:参观企业、校园文化环境

1.参观企业感知素养

每年组织新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如光电专业到阳光照明公司LED灯的组装生产参观,学生现场观看、近距离感受企业生产的情况、车间的分布与管理、员工的形象与任务、LED灯生产线岗位与职责等。

2.校园文化环境感知素养。

打造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办学特色的实训中心、室内职业素养训练基地,并在教室、走廊以及校园文化角、校园道路、创新创业基地等学生生活、学习场所进行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布置,融入一些专业元素的宣传,让学生从视觉感受职业岗位渗透,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发挥环境的感染力与塑造力作用,为学生感知素养创造良好环境。

(二)积攒素养: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军事拓展、社团建设

1.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高素养的重要一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素养培育要根据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课程要达到的素养指标,把各个指标融入不同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或教学环节,通过实施教学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以LED封装工艺课程为例,教师可将课程内容岗位化,对班级学生进行“生产班组式”的划分,根据学生的性格、意愿、能力等进行分组,设置设备维护组、QC管理组、7S管理、工艺组、物料组、安全监督组等。每个组都有相应的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发、监管、协调、引导,力求做到学生自我管理。

2.社会实践

构建志愿服务、劳动教育、专业实践、素质拓展等多平台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与社区联合定期举行“技能服务社区活动”,教师带着家电技能服务小分队为社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解决电饭煲、电风扇、热水壶等常用小家电的故障问题,施展所学,帮助他人。笔者所在学校十几年常态化开展的劳动教育之实践周活动,一周一班,事项包含校园卫生管理、科室小助理、外宾接待等,构建了“基于工作岗位标准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得到上级领导及外宾的高度评价。

3.主题活动

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节庆纪念活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以“劳模进校园”“弘扬工匠精神”等主题,弘扬身边榜样的精神,注重用劳动模范、非遗技艺传承人、技能大赛优秀选手、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深入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对职业理想信念、职业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4.军事拓展

军事化管理是笔者所在学校的特色,軍事教育主题活动以月为单位,以职场需要为引领,每月对全校各年级学生分批次进行教学,采用理论与团队拓展相结合,内容设计循序渐进层级化,如通过“鼓动人心” “人次造字”等项目,让学生深刻体验和领会团队建设、责任、协作、创新、感恩、执行、沟通等素养的内涵。根据专业特色邀请学校专业部对接教官共商拓展项目,彰显个性化特色。整个活动覆盖全校学生,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积攒素养,军事拓展为学生素养培育提供不一样的平台,得到企业、家长、兄弟校的高度赞许。

(三)练习素养:真实环境训练

笔者所在学校光电专业的车间、走廊等建设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按企业岗位进行设计与布置,设立4条生产线,各功能区以黄色地标线区分,实训人员可凭地标线识别各区域功能,每个操作台放置操作内容及工艺要求,设立管理综合看板(含训练项目、实训班级、指导教师、7S管理标准、每周之星、责任人等信息),营造了浓厚的“进校如进厂、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氛围。采用企业化管理并融合班组管理模式,阶段邀请企业参与评价,并借助“学生成长平台”对过程和结果融合考核,科学培育企业所需的职业有关意识。第五学期让学生到企业跟岗实践,近距离接触企业的真实环境及体验岗位的各项要求,打破校内实训的局限性。

(四)检验素养: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专业的拓展课程,是学生真正到企业工作岗位实践,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管理模式,学生与员工一同承当生产任务,可发现自身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差距。笔者所在学校在光电专业学生到光电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可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情况,组织教师先进行研讨、分析,确定顶岗实习项目与内容,最后学校专业部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顶岗计划,针对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工作岗位、岗位能力需求达到最优的匹配,使学生能够在相关岗位中学习多个项目内容,视情况进行部分轮岗实习,使学生在顶岗过程中能够实现专业与素养的再提升,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五)展示素养:就业

就业或创业是“校园人”向“社会人” “职业人”转变的必由之路,意味着学生面临的环境、角色、心态、观念都要发生变化。学生是否能快速融入企业、与班组形成团队、快速掌握岗位技能、班组成员间协调、部门领导认可、遵守企业规定等,就是对学生素养情况的初步检验。学生就业后,学校专业部管理人员进入企业调研不少于1次,了解学生在公司的成长情况,听取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与企业需求、自身发展的契合度的反馈,为下一阶段的培养做好方案完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核心素养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且复杂的育人指标,对学生个人长远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每个教学及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在从感知到检验的过程中主动提升自己,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新时代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使学生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褚宏启.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8).

[2]韩天学,张学龙.适合我国高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3).

[3]张志军,郭莹.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

[4]乔为. 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培养:基于职业教育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8(13).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模式中职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