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长效提升模式研究

2020-01-25 16:10李梦晨刘文娟
职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李梦晨 刘文娟

摘 要:本文以现阶段教师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方式的分类为切入点,建立了“三位一体”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模型,并结合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发展阶段,基于PDCA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了教师信息化素养长效提升模式(PSDCDA循环),用以建立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长效机制。为教师在新冠肺炎病毒环境中适应“互联网+”线上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教师信息素养    长效提升模式

课  题: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互联网+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A18117)研究成果。

在互联网时代,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探索系统、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旨在探寻“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信息化素养长效提升的发展机制,明确教师所处的信息化水平发展阶段、提升方式,旨在让学校能够以最优的投入得到最好的效果,提高教师的数字化资源利用率与线上教学水平。

一、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方式

据有关研究结果,目前对教师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有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一带一”辅导,统称为“三位一体”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模型。

(一)集中培训

1. 按培训时间分类

按培训时间分类,可分为岗前集中培训和在岗培训两种模式。两种培训模式并用,强调了培训的连续性。岗前集中培训让教师学会怎样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岗培训让教师带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加培训。

2.按培训区域分类

按照培训区域分类,可分为校内培训、区域性培训、全国性培训,通过实现培训的 “请进来,走出去”来体现区域的连续性。“请进来”为在校内培训,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优秀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走出去”即参加区域性培训和全国性培训。

3. 按培训空间分类

按照培训空间分类,可分为网络研修(线上培训)及实地培训(线下培训),这体现了空间的连续性。网络研修也是信息化教学的完美应用,教师通过线上听课完成异地学习,既省时又省力,也是在疫情期间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实地培训是把教师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统一的培训,采用这种培训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增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二) “一带一”辅导

通过“老带新”“青蓝工程”或借助“大师工作室”,选择优秀骨干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进行传、帮、带,手把手地向新教师传授信息化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从而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四个阶段

教师学习并掌握新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将知识转化的过程融入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起步、模仿、内化、创新四个阶段中。

在起步阶段,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心理接受程度较低,因此,在此阶段做好教师的心理建设尤为重要。可鼓励教师多观摩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课堂或浏览相关案例,提高教师的心理认可度。在模仿阶段,教师的心理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在内化阶段,教师已经能完成从机械地模仿到自我独立思考的内在转化,能够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学生特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并有能力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创新阶段,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超越了教师本身拥有的专业学科知识,教师能够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

三、教师信息素养长效提升模式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以及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本文基于PDCA循环理论,提出了教师信息化素养长效发展模式(PSDCDA循环),用以建立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师信息化技能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教师信息素养长效提升模型如 图1所示。

(一)计划(Plan)

计划是让教师认识和理解信息化教学,多听和多看是非常有效的实现方式。计划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前提,教师团体必须能够形成这样一个认同氛围,才能够进一步推进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二)学习(Study)

学习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和参加培训,目的是让教师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教学基础知识。学习是教师信息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只有拥有了相关知识,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实践(Do)

实践的内容包括教师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尝试性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个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是教师信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前的必经阶段。

(四)检查与反馈(Check)

实践后的检查与反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改进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教学实践效果的反馈,数据的汇总、分析,发现与总结主要问题。

(五)发展(Develop)

查出问题,就要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促使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从模仿到内化的提升。

(六)评价与改进(Assess)

评价与改进是教师信息化素养从内化阶段到创新阶段的必经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与成果的多方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存在问题,并采取措施应对与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一些遗留问题可将其带入到下一个循环择机解决。此时信息技术对教师而言已经不再是教学辅助手段,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利器。

四、总结

教师信息化素养长效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思想准备、理论基础、实践操作相互配合,通过反思改进、不断完善的。教师只有认清自己所处的阶段,了解对应阶段应该做的工作,才能快速找出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信息化水平,并做出阶段性评估,将本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投入到下一个循环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使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得到长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师晓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

[2]潘齐飞.“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9(18).

[3]颉梦宁.“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8(11).

(作者單位: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