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柯:机械女孩善制造

2020-01-25 16:18钟鑫晓婷
大学生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粉笔竞赛比赛

钟鑫 晓婷

“我從小喜欢动手制作,喜欢从无到有的创造。放学路上,头脑中总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当记者问朱一柯为什么选择机械制造专业时,她这样说道。        

脑海中的设计第一次被认可

进入大工后,正处在大一军训的朱一柯收到所在机械工程学院通知,学院将在大一新生军训结束后,举办专门针对新生的“创新性思维大赛”。因为是思维大赛,所以不要求做出实物作品,新生同学可以在军训期间认真构思,然后带着想法参加比赛即可。

这对平时就喜欢琢磨的朱一柯来说,并非难事,那些放学路上曾经稀奇古怪的想法似乎特别适用于思维创新大赛,想到这里,朱一柯甚至感到一丝摩拳擦掌的小兴奋。

朱一柯在高中坐第一排,每次老师上课擦黑板,粉笔末总会飘到第一排同学的头上、桌上和书本上,这对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那时的朱一柯就曾想过发明一种无尘粉笔,以解决这个痛点。但是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她,并不懂得建模软件,于是只能通过手绘将大脑中的结构画出来。这次进入大学后,朱一柯再次想起了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思考,她觉得还可以在无尘粉笔上加入循环结构,那么这款既无尘、又可以循环利用的粉笔会更加方便、节能和环保。

带着这个“思维”作品,朱一柯自信满满地参加了这次思维创新大赛。这个在当时还不知道何为“答辩”的新生,只是认真地思考了评委老师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再以问题为导向,逐个解决了设计中存在的弱点,在“思维”中对系统进行了多次改良。最后,当答辩真正到来时,朱一柯发现“评委老师问的问题我基本都考虑过了”。可想而知,对于这样有想法、有解决方案、有改良措施的“思维”设计作品,评委老师都会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

朱一柯说:“我最后竟然在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第一次做出实物

有了第一次的设计尝试,朱一柯开始期待一次真格的动手设计,带着这样的想法她加入了校创新创业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合影

大工创新创业学院,其前身成立于1984年,是由部分教师自发组织学生成立的创造性研究小组。在这里,鼓励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作品。

创新创业学院随时欢迎全校各个院系的同学加入,朱一柯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加入,她当时报的是机电班。上课后,老师给每人发放了一个电路板,每个电路板都不一样,后期做成的成品也自然不一样,有人是流水灯,有人是信号灯,不同的电路板,不设置规定动作,只需要自主发挥就好。在讲解了一些基础操作后,老师开始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朱一柯当时拿到的是一个流水灯的电路板,需要将一个亚克力板的灯罩和将近50个零散着的灯管,通过自主焊接使其正常工作。这是朱一柯第一次使用电烙铁,当时的操作很不熟练,内心也十分忐忑,因为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路工作与否,如果有粘连或是漏焊会直接导致短路或者电路不畅等问题。

现在已经大三的朱一柯,回想起当时的制作过程依然记忆犹新。有一个螺丝安装二十多次才安好,最后她终于把这个流水灯完成了。朱一柯设计自制的这款流水灯可以一边亮灯一边播放提示音乐,同时还附带一个遥控器可供远距离操控。这一初作虽称不上是靓品,但这却是朱一柯第一次独立构思并完成的实物作品。这一次,朱一柯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动手的快乐,感受到了学机械的乐趣,这样的体验也再次印证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专业加持

随着学习不断深入,朱一柯开始接触到机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制图。这是一门非常耗时且考验毅力的课程,它要求同学们高度认真、精确。未来工程师所画出的每一条都代表着一个工程结构,这将是施工现场的重要根据,所以不能出错。

画工图是对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实操能力的综合考验,机械专业流传着“得工图者得天下”得说法,工程制图的作业难度可想而知。

记得有一次画工图,要求特别高,按照工图规定,粗实线0.5毫米,细实线0.18毫米,直线的平直度要求高度精确,误差不能超过两毫米。线画细了或是粗了,画长了或短了,老师都会严格地指出,图纸会被打回来重做,所以每张图都需要自己花很多时间、细心地去绘制。

朱一柯说,画图最主要的是心静。有时白天总是心浮气躁,因此常常夜里画图。有次周末晚上一直画,画到了凌晨两点,但是还有一些没有画完。已经连续坐了五个小时,一动没动,“坐得全身骨头都要散架了”。状态不在了,无奈之下只能先休息会儿再起来画,于是朱一柯给自己定了凌晨4点的闹钟。闹钟响起的时候,她真不想起,感觉自己还没睡着就又要起了,但是想想自己没有画完的工图作业,想想老师的高要求,还是毅然起床开始画。

大二学年,朱一柯的工图取得了优异成绩,后来她还凭借整个学年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她回想起那段奋斗的时光依然欣喜自己当时的坚持和付出,在和自己较劲了一个学期后,她熟练掌握了工图画图要领,学会了使用Inventor软件(用于机械设计、文档编制和产品仿真的三维可视化实体模拟软件),“一门课程变成了一项技能,这将为以后参加更多比赛提供技术支持。”朱一柯这样告诉记者。

全方位体会机械制造的成就感

2019年12月,大二的朱一柯参加了大工“同窗友情育成计划”工程创新创意竞赛。这次比赛,朱一柯全方位感受到了机械制造的成就感,有了前几次的思维创新大赛的历练和两年专业知识的积累,作为选手,朱一柯进步了。

“同窗友情育成计划”工程创新創意竞赛是大工的一个经典比赛,每年举办,竞赛向校内本科生和留学生开放,中外学生联合组队参赛,每组四五人,活动为期一个月。同组中外学生比赛期间一起上课,一起讨论,一起做设计,共同为比赛出谋划策。如2019年竞赛赛题要求围绕“一带一路”主题,根据自己留学生队友的国家文化特色,利用3D建模、3D打印、激光切割等技术设计并创作一个融合象征中国和其他国家友谊的纪念品。

朱一柯的留学生队友来自巴基斯坦,他们的创意是通过激光和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一个象征两国友谊常青的花朵,并在其中融入玉兰、天坛和枭龙战机等元素,在花的中央设计象征友好的美丽舞者,手持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国旗。为了使作品更具技术性,朱一柯的团队还做了一个中国古塔,上面的塔形增加了个电机,使塔顶可以旋转,增加了作品的技术难度和观赏性,团队最终将这一作品命名为《连理花开,情系中巴》。“连理”二字既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一部分,同时“连理”一词在中国诗歌词汇中也独具友好和联结之意。

工图课作业

作品《连理花开,情系中巴》

如果说在创新创业学院制作流水灯是一次半命题的自主设计过程,那么这次的“连理花”设计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设计制造,这样的独立设计、自主制造的全过程体验,使朱一柯再一次接近了自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核心。

此后的朱一柯又以“全自动门式可移动起重机”为项目参加了学校更大规模的“攀登杯”科技作品竞赛,并且在竞赛中取得佳绩。现在,朱一柯在创业导师的带领下以“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集装箱吊塔防摇系统的研究”为课题开始参加国家级大创。

渐渐地,从粉笔到起重机,再到集装箱吊塔,从小打小闹到国家级大创,大三的朱一柯开始便有了做科研的样子。

责任编辑:钟鑫

猜你喜欢
粉笔竞赛比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粉笔怎么来的
最疯狂的比赛
我们的“粉笔头”
粉笔
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