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本开发

2020-01-26 05:45陶涛
团结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重要特征。自世纪之交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随着生育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以及建国初期生育高峰人口逐步进入老龄阶段,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进入快车道。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口占比的变化,更将重塑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行之有效的措施,既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将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演进轨迹和未来趋势进行系统描绘,并重点探讨有助于应对老龄化的老年人力资本开发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

与国际相比,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较晚,200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刚超过10%,2001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下文的老年人口均指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从2001年的9062万人快速上升至2019年的1.76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7.1%持续上升至2019年的12.6%,且时间越靠后增速越大,在加速老龄化的过程中转向重度老龄化。放眼未来老龄化态势,根据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方案预测数据,从2020年开始,中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至2057年的4亿左右之后开始进入下行通道,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则波动上升至本世纪末的31.85%,高于本世纪末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9.79%。

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缩减和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3年达到峰值,其后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根据联合国的人口展望,2020年之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负增长,从2020年的10.12亿减少到2100年的5.79亿。进入21世纪后,老年抚养系数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到2019年达17.8%,且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老年抚养系数在本世纪末将高达58.58%,意味着按照现行界定个体步入老龄阶段的标准,本世纪末不到两个劳动年龄人口就需要承担一位老人的赡养负担。

开发老年人力资本的政策前景

中国持续了几千年的人口图景正发生重大转变,一个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大、劳动年龄人口逐渐缩减的全新社会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崭新但迅速深化的人口变化态势,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发挥老年人力资本的作用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相应的政策措施纷至沓来。例如,英国通过提高女性退休年龄来均衡男女的退休年龄;德国、意大利限制提前获得退休福利;日本、德国逐渐提高有资格获得退休福利的年龄;德国、日本、意大利都采取了减少福利的措施;德国、韩国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奥地利给雇佣老年员工的企业提供奖励。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的问题。

近年来,面对持续深化的老龄化态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开发老年人力资本的倡议、政策和规划。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和“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同年12月,国务院发行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强调,要“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2017年2月,《“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包括培育积极老龄观、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引导基层老年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等;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負责人就该规划答记者问中指出,通过“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充分调动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参与就业创业的积极性,推进有意愿和有能力的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在农村就业创业”来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开发老年人力资本逐渐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措施之一。

老年人力资本的存量与变化

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经由贝克尔等人补充和发展,形成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口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即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经济发展,这一观点在许多研究中被证实。人力资本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个体中,发挥相应的功能与价值。一般来讲,人力资本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即健康资本、知识技术资本和素质资本。本文借助五普、六普、2005年和2015年1%抽样调查数据,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于2014~2018年实施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简称CLASS)数据,考察中国老年人力资本的存量和变化情况。

首先考察老年人的健康资本,主要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来反映。根据普查和1%抽样调查数据计算,2000~2015年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71.40岁稳步上升到76.34岁,不断延长的寿命为人们从事更长时间的劳动提供了可能。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过来看,2010年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重为78.23%,2015年为76.73%,超过四分之三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与此同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占比从2010年的3.97%下降到2015年的3.58%。可见,中国老年人健康资本较充足且有改善趋势。

其次考察老年人的知识技术资本,利用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受教育结构来反映。根据普查和1%抽样调查数据计算,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3.26年、3.79年、5.41年、5.49年,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基本达到小学文化程度。老年人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未上过学老年人比例的下降。2000~2015年,未上学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从46.83%逐渐下降到28.09%。与此同时,老年人口中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有所提升,从2000年的12.05%上升到2015年的25.7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一阶段接受教育的人口也将逐批步入65岁的老龄门槛,未来中国老年人口的知识技术资本将会进一步提高。

最后考察老年人的素质资本,本文利用老年人判断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和社会适应状况来测量。CLASS调查询问了老年人“您认为自己多少岁算老?”来测量老年人所认定的老年年龄标准,2014年老年人认定的年龄标准平均为71.42岁,2018年为70.12岁,均高于目前普遍认为的65岁老年年龄标准,更是远高于目前的退休年龄标准。CLASS调查还利用社会适应量表来测量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量表包含8个项目(详见表1),每个项目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进行5点判断,量表平均得分为1~5分,得分越高,社会适应状况越好。2014年老年人社会适应得分为3.24分,2018年为3.01分,均高于一般水平,老年人的素质资本能够支持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不同于健康资本和知识技术资本,素质资本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过早的退休和缺乏社会适应指导会对老年人产生消极的心理预期,从而影响素质资本的积累。CLASS两期调查虽然在趋势上显示了老年人素质资本下降,但可能是受到现行退休政策和社会快速转型下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采取相关措施促进老年人素质资本的改善刻不容缓。

老年人力资本开发现状

利用普查数据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从就业活动方面对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国老年人力资本开发现状,发现中国老年人力资本尚存在开发规模不足、开发层次较低、开发结构不合理、再就业渠道较为缺乏等问题。

首先,我国老年人就业比例较低且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规模十分有限。五普和六普数据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25.06%和21.10%,不但绝对水平较低且出现下降。此外,根据2019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65岁及以上城镇失业人员(是指一定时期内有就业意愿而没有就业机会的城镇老年人口)中,50.2%是因为离退休而没有工作。由此可见,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就业比例较低,大多数老人是因为离退休等制度性因素而无法参与工作,这使得一些仍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无法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老年人力资本尚有开发空间。

其次,就业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偏低,老年人力资本开发层次较低。2019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65岁及以上就业人员中,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分别为17.4%、61.4%、18.4%、2.7%,未上过学和小学教育水平的老年人成为就业老年人群的主体,高层次受教育水平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开发水平较低。

再次,中国老年人力资本开发结构不合理。2019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65岁及以上城镇就业人员中,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所占比重最大(59.8%),其次是商业、服务业人员(23.5%),再次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7.9%),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比为5.0%,专业技术人员、单位负责人等要求高技术含量的就业人员仅占2.3%和0.8%。可见老年人口的就业主要倾向于需要较多体力支出的行业,不利于充分发挥老年人积累的知识、阅历、技能等经验要素优势。

最后,老年人口的再就业渠道较为缺乏。根据2019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65岁及以上城镇失业人员中有50.3%的人通过“委托亲友”的方式寻找工作,而通过招聘会、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等方式寻找工作的老年人口占比较少。老年人口尚未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再就业渠道,寻找工作的方式更多地掺杂了人情因素,使老年人在就业方面可能存在“工作不对口、才能无处展”的问题,阻碍老年人力资本的合理有效开发。

促进老年人力资本开发的建议

开发老年人力资本能够为我国在渐富快老的现状下实现老龄化的软着陆提供帮助。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开发老年人力资本,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开发老年人力资本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法律政策的构建。从战略高度认识老年人力资本在老龄化社会中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作用,科学研判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走势以及老年人力资本存量变化,系统规划老年人力资本开发的战略步骤,推动老年人力资本开发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抓紧时机构建有利于灵活开发老年人力资本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快营造開发老年人力资本、释放老年人口红利的社会氛围。

2.持续推进老年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针对老年人口本身的人力资本积累,呼吁老年人加强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增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医疗健康服务的覆盖面,积极开展老年大学、老年图书馆的建设和普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建立老年人群心理咨询服务的长效机制,从多维度多层次促进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将老年人力资本的积累视为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将健康促进、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培养贯穿于每个年龄段,奠定未来老年人力资本的雄厚基础。

3.探索多样化的老年人力资本开发途径,灵活开发老年人力资本。在直接就业方面,可以在征求老年个体继续就业意愿的基础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挖掘老年人生产潜力,同时打通老年人再就业的渠道,消除年龄歧视,降低再就业成本。除了直接就业,老年人还可以通过为所在行业传授经验知识等方式实现间接就业,提升所在行业的劳动力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是发挥其人力资本的重要方式,政府和社会应努力拓宽老年人志愿参与的渠道,加快完善老年人志愿参与的支持体系,促进有意向的老人在志愿奉献中发挥余热。此外,老年人为成年子女提供婴幼儿照料、家务支持等代际互动活动也将成为老年人发挥其人口资本的重要途径,相关配套政策应尽快落实。

(陶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责编 张 栋)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健康月历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