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的内容选择与情绪渲染

2020-01-27 07:10谭丹炜
锦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希特勒情感表达

摘要:我们能在希特勒身上学到的第一点,便是演说的内容选择。“艺术源自生活”,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同样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观众对于贴近自己生活的内容更加能够引起共鸣。要以充分的現实体验为基础,打造情感共鸣的氛围,使情感更加真实、适度。

关键词:演说技巧;希特勒;情感表达

在观看节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主持人感情饱满而观众却无动于衷的现象,甚至会觉得主持人很“假”,有时还会感到尴尬,这就是由于主持人在调动情绪是对于情绪渲染的不足,与演讲内容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主持人对外缺乏对象感,单纯的仅仅注重语言的渲染与夸张的情节来表达节目效果。同时节目内容也过于空洞,因此无法感染观众。这也是我选择了希特勒的演讲来作为本学期演讲内容的原因。除却他基于民族尊严而写出的极其有感染力的演讲内容外,他的演讲方式,口语技巧与情绪渲染也做到了极致,这才使得他能够在政路上一帆风顺,并且得到了大多数国民的支持,

毫无疑问,纳粹政党的宣传有着巨大的效果。希特勒在早期就选择打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口号,“不是要打倒法国,而是要打倒祖国的叛徒!打倒十一月罪人。”这一内容的选择直接避过出征不谈,将公开的战争行为描述成“爱国”行为,因而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反对中央政府的共鸣,也收获了许多追随自己的人。他在对于演说内容的选择上极有技巧性的从人们本质追求正义的角度出发,将一切利于自己的行为解释称是利于国家的行为,从而将演说者本身抬到一个极高的地位。

自1923年的政变之后,希特勒下定决心要以合法途径登上权力宝座。于是便有了接下来那篇著名的演说。“大自然并没有为任何民族或种族保留任何一片土地的未来占有权,相反,这片土地的占有权是为占有它的人们而存在的。”他将出征讨伐他人领土的行为解释得正义凛然,将他国的土地解释成为德国人本该享有的土地。同样是从听众的角度出发,将演说内容中利于自己的部分隐下不谈,解释为听众所乐于听到的内容,这便使得听众产生共鸣,演说更加有煽动性。

我们能在希特勒身上学到的第一点,便是演说的内容选择。“艺术源自生活”,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同样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观众对于贴近自己生活的内容更加能够引起共鸣。要以充分的现实体验为基础,打造情感共鸣的氛围,使情感更加真实、适度。

从许多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希特勒在演讲时情绪激昂,表情生动。每一次的演说都像是有着真情实感,可以极好的调动观众的情绪,渲染现场的氛围。演说者情感的表达,是能否影响观众情绪的重要因素。演说者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在把握事件结构、理清头绪的基础上,将自己置身于稿件所描述的情景中,缩短与稿件所述情景的时空距离和与其中人物的心理距离,快速获得现场感,充分调动内心积极的反应。希特勒在演说时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于领导者的地位,相反,塑造出了一个仅仅只是有着强烈爱国情绪的普通德国民众。其次,将自己切身地代入演说中所描述的场景,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讲给受众听,使受众受到情感上的感染,从而实现受众情绪的感染。其次,真正做到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让受众感受到演说者的真诚、尊重、关爱以及演说的人文关怀。

同时,在演讲中他的语气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慷慨激昂之余也十分善于根据演说内容调整变化。充分调动受众的兴奋状态,保证了内容的新鲜感,满足受众的兴趣和要求。

情感的正确使用是把握技巧中的关键,也是演讲的成败因素。在这我想提示的是:在演讲中用“情”就是“你”要融入演讲稿、融入故事,把专注点放在你想要将这些打动过你、帮助过你的东西传递给大家的这份“动机”之中,用这股子信念使“你”和你的作品浑然成为一体,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演讲者要到生活中和艺术中去寻找和体验语言的暖色调和冷色调,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兴和悲伤的语气语调,在演讲中常常会使用到。

语感随“情”而动是关键。为了加强语感,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亲朋好友在聚会中,相互问候或对某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的情景,你一言我一语,甚至有人高谈阔论,欢声笑语汇聚一堂,那种亲情、那种友情,时快时慢的语速,绘声绘色的声调,恰到好处的手势,朗朗的欢笑声,其乐融融。大家在这种环境中身心放松,语调自然柔和、温馨,此时的语调就是暖色调。而与之相对应的痛苦悲伤的语调就是冷色调。需要注意的是,在演讲中,任何高兴的口吻和悲伤的腔调的使用,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做作和过分。喜悦代表着朝阳,悲伤表示着夜暮,一切都要自然。其实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只有你的心被触动了,才能打动听众的内心。

我们从希特勒身上可以学到的第二点,便是情绪的渲染。不仅仅着手于面部表情的丰富或是言语表达上情绪的添加。更重要的是两点,一是将自己代入演说中所形容的场景,给受众造成身临其境的观感,更好的能够表达自己演说的内容。第二点则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不是作为演说者,而是作为受众的角度进行表达,能够更加带动受众的情绪。

在政治和历史层面,希特勒是一个毫无争议的罪人。但仅仅从演讲者的角度来出发,他却有许多值得品味与学习的地方用心去演讲,会吸引你的听众也投入当下,因为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语言活力的源泉。演讲只有真实情感才能感动听众,演讲者用血、泪、自己生命的热情呼喊,深入听众的心,才能震撼听众的灵魂。

演讲要用“心”去讲去叙述,应该是声情并茂,声随情走而得到一种升华。所以说演讲最难的是语言情感的准确释放。情感的正确使用是把握技巧中的关键,是演讲成败的因素,演讲中如果缺少了情,就没有办法准确传达演讲的内涵。演讲中用“情”,是“你”要融入演讲稿,把专注点曾经打动过你,你想要传递的东西上,用信念使“你”和你的作品浑然成为一体,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演讲者要在生活和艺术中去寻找和体验语言的冷暖色调,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兴和悲伤的语气语调,在演讲中会常常用到。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高兴或悲伤的语气语调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作。其实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只有你自己先被触动了,才能打动听众的内心。

参考文献

[1]雷曼曼,《试论播音主持的语言技巧与情感传达》[M],北京,中国报业2020

[2]戴妍雨,《德国纳粹党的宣传研究》[D],湖南,硕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谭丹炜,1999年9月出生,女,汉族,湖北十堰人,本科在读,武汉晴川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

猜你喜欢
希特勒情感表达
空中飞人希特勒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希特勒钟爱兴奋剂
刺杀希特勒
都一样
希特勒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