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童谣

2020-01-29 05:20邹海庆
连环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方言词弄堂大头

邹海庆

1956年生,连环画家、漫画家。从事动画和连环画工作多年,有丰富的造型实践经验,曾赴马来西亚为华文课本绘制插画。

连环画代表作品有《狗尾巴的故事》《罗斯福总统》《发明飞机的故事》《画说五千年》《四行孤军血战记》《传香电台》等。

连环画报(以下简称“连”): 您将上海童谣具象化,描绘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老上海弄堂场景,保存了它们最完美的形式。那么您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开始创作《上海老童谣》这部作品的呢?

邹海庆(以下简称“邹”):“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排排坐,吃果果……”这些熟悉的上海童谣,是上海人打开童年记忆宝库的钥匙。一声声亲切的方音,一句句平实的唱词,歌唱最质朴的童真,回味最快乐的童年。从老上海弄堂里诞生的童谣多达数百首,可惜的是,曾经人人可以脱口而出的童谣,如今却很难寻觅。这些童谣记载着我儿时美好的回忆。我想通过收集整理,将这份城市记忆通过画笔保存下来,让更多的人熟知。让今天的小朋友感知父辈们是如何在欢乐中成长的。

连:相比您之前创作的众多连环画作品而言,您这次的作品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这类题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吸引到您吗?

邹:我曾创作了《一条项链》《狗尾巴的故事》《袁了凡》《朋友》《特科岁月》《陈云在延安》等连环画。我此前的作品大多以故事性、人物性见长,而这次作品,每一幅画面都是一个小故事,更有别样的意蕴。我在画历史故事、领袖人物时,心里怀着崇敬的心情,而我在创作《上海老童谣》时,儿时的记忆、老上海的生活场景都一下子涌上心头。这些画我画得很快,甚至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因为我是把心坎里的话,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每每落笔,就让我想到小辰光。

连:那您对记忆中的上海还有什么印象吗?正值6月1日国际儿童节,能否与今天的小朋友们分享您童年的乐趣呢?

邹:在我的心目中,我童年时候的上海,并非是今日的“不夜城”。我家住老城厢“七十二家房客”的龙门路,虽然距离外滩仅仅几公里,却被称作“下只角”。夏天,一群赤膊短衩的小破孩儿,就会朝着“呒没盖头”的黄浦江里扎猛子。爬上岸在烈日下稍等片刻,衣服晒干就可以回家了。当然,这一切家里大人是不知道的。尽管当时没有多少玩具,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开动脑筋,也能玩出新花样。想要成立“滚铁环队”,但是没法做到人手一个铁环,这时大家就把角落里的马桶大卸八块,三个铁箍就到手了。当然玩得太嗨,回家晚了,免不了遭到奶奶一顿训斥:“这么晚,还在野,做贼啊?”

连:这套作品在艺术语言和色彩呈现上颇有独到之处。您在创作时对于作品的整體风格是如何考虑的?

邹: 《摇啊摇》《卖糖粥》《落雨喽》等经典童谣,我都用精细的工笔勾线,配以色彩清新的水彩颜料,尽力将人物与故事场景生动活泼地描绘出来。画作中蕴含了许多我亲身经历的小细节,让有类似经历的“过来人”看了忍俊不禁。以前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人情味浓。小孩子在弄堂里打打闹闹的场景,可惜现在是看不到了。

连:您后续还有哪些创作计划呢?

邹:只要我有时间、有精力,童谣这个题材,我想一直画下去。我还打算换一个画风,用纯粹的中国画来呈现上海“老味道”。此外,描绘浦东的发展变迁也被我纳入了创作计划。不到30年,陆家嘴等地的变化,可以用沧海变桑田来形容,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值得挖掘。

1 排排坐,吃果果,幼儿园里朋友多,朋友多,好唱歌。

2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又吃糖果又吃糕。

3 三、三、三,阿拉侪是木头人,勿许哭来勿许笑,还有一个勿许动。三、三、三,山上有只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

阿拉/(方言词)我;我们。侪/(方言词)都。

4 一只小花狗,眼睛骨碌碌,坐辣门口头,想吃肉骨头。

坐辣/(方言词)坐在。

5 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哈哈笑。

6 赖学精,白相精,书包掼勒屋头顶,看到老师难为情。

掼勒/(方言词)扔在。

7 今朝礼拜三,我去买阳伞,落脱三角三,打只电话三零三,回去做瘪三。今朝礼拜三,我去买洋伞,落特三角三,打只电话三零三,跑到喜马拉雅山,屁股掼了粉粉碎。

8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猜你喜欢
方言词弄堂大头
“弄堂”一词的由来
弄堂里
大头葱(5)
大头葱(4)
“壁虎”方言词造词理据的地域文化特征
弄堂
《搜神记》方言词研究
弄堂记忆
古楚方言词“桯”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