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效果差异

2020-02-02 07:50黄秀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6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典型

黄秀玲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惠州 516001)

川崎病属于儿童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有发病急及病症严重的特征,典型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及眼结膜充血等,如果不能及时诊治甚至可引起心血管风险事件,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对川崎病,常分为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两种类型,而对各类型的川崎病均是采取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而不同类型的患者治疗效果有所差异[2]。本研究中纳入了不完全型与典型川崎病患者,探讨了用丙种球蛋白分别用于两种疾病治疗的效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7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不完全与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典型川崎病诊断:发热大于5 d,同时符合以下5项中的4项:①皮疹;②双眼球结膜充血;③口唇发热、皲裂;④颈淋巴结肿大;⑤手足硬肿。不完全川崎病诊断标准:发热时间大于5 d,具备以上5项中的2~3项者。(2)研究者均无药物过敏反应。(3)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先天性免疫疾病者。(2)药物过敏反应者。(3)家属不同意参与者。根据患儿川崎病类型分组,将不完全川崎病纳入为实验组,该组3 6 例,男2 1 例,女1 5 例;年龄2~6岁,平均(3.71±0.56)岁。将典型川崎病纳入为对照组,该组3 6 例,男2 0 例,女1 6 例;年龄2~6岁,平均(3.68±0.52)岁。比较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所用患儿均用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在药物使用上,主要根据患儿体重,给予口服45 mg/kg阿司匹林,用药3 d观察发热改善可将用药剂量降至每日4 mg/kg,持续用药至患儿血沉恢复正常可停药。丙种球蛋白用药是通过静脉滴住的给药方式,将用药剂量设定为1 g/kg,持续滴住5~6 h。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儿发热、粘膜充血、四肢肿胀与淋巴结肿胀各项症状的缓解时间。(2)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 d均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液3 ml,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 P S S 2 0.0 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症状缓解

实验组患儿各症状的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s,d)

组别 n 发热 粘膜充血 四肢肿胀 淋巴结肿胀实验组 36 0.95±0.16 2.42±0.66 2.25±0.86 2.12±0.84对照组 36 2.21±0.42 3.51±0.85 3.94±1.12 3.51±1.03 t - 18.000 7.694 9.054 8.09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实验组指标

两组治疗后各实验室指标均是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变化组间对比(±s)

表2 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变化组间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WBC(×109/L) CRP(mg/L) ESR(mm/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6 16.25±2.35 7.12±1.45* 68.52±7.15 19.63±3.52* 92.21±17.25 25.26±4.26*对照组 36 16.14±2.28 9.26±1.78* 68.46±7.21 27.41±5.02* 92.15±17.16 34.45±5.36*t-0.289 7.213 0.050 9.299 0.021 10.287 P-0.773 0.000 0.960 0.000 0.983 0.000

3 讨 论

川崎病属于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婴幼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川崎病呈自限性病程,大多数患儿预后较好,而部分则可引起冠脉病变,需要进行合理的治疗[3]。对川崎病临床中分为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两种类型,依据临床研究可知,针对不同类型的川崎病,应用静脉滴住丙种球蛋白的方式对疾病治疗有显著效果。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治疗的主要机理包括以下几方面:(1)丙种球蛋白经静脉滴住用药,能同体内免疫细胞结合起到负反馈的作用效果,增加体内免疫细胞CD8+含量,降低CD4+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2)免疫细胞具备的反馈作用,可明显降低分泌型B细胞生成的抗内皮细胞抗体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3)免疫球蛋白能够明显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表面FC受体,使得其所合成的相关蛋白数量减少,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细胞的含量,缓解机体炎症反应,阻止疾病的持续发展。(4)丙种球蛋白明显可以减少血液中血小板物质的含量,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血栓形成,并且丙种球蛋白也可以为机体提供抵御疾病的重要抗体物质,这可在很大程度上抵抗川崎病的发展。通过以上的丙种球蛋白作用机制分析,显示对川崎病治疗有良好效果,但是实际中根据疾病类型的差异,为不同川崎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存在差异[5]。本次研究中就纳入确诊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患儿,均给予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在各种症状的缓解时间上实验组明显要比对照组短,表明为不完全川崎病用丙种球蛋白各更快缓解症状,分析原因主要可能为不完全川崎病的患儿,经用药后血管炎反应明显减轻,并减少循环免疫复合物数量,效果由于同种方案治疗的典型川崎病患儿。此外治疗后两组在WBC、CRP、ESR上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也提示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作用突出,但同样对典型川崎病治疗有效,但需用更大剂量的药物方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静脉滴住丙种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川崎病的效果较典型川崎病更佳,典型川崎病需用更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方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