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市乡土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开发

2020-02-02 03:54代晨阳候婉晴
地理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乡土地理研学旅行

代晨阳 候婉晴

摘 要:随着地理新课标的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热点,其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将地理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地理研学课程开发也逐渐进入地理教研工作者的视野。文章结合浙江省江山市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优选出三条地理研学线路,从研学准备、研学点景观特征与知识定位及学习任务、研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学课程设计,期望为乡土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鉴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进行地理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人地协调观。因此,地理实践力是构成学生核心能力素养的重要方面,地理实践力培养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1]。这意味着地理教学将不再局限于课堂,知识将不再仅源于教材,在此背景下,地方研学课程资源开发对地理实践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研学旅行作为新兴的针对中小学生走出课堂的教育方式创新,在寓教于游中引导学生不断调动知识、综合所学,了解新环境、触摸新事物[2]。乡土研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达成地理核心素养和培养乡土情感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江山市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线路选择

1.地质历史教科书:“江山阶金钉子——双塔石林”

“金钉子”在地质学中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是国际地层委和地科联正式公布的指定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典型或标准,是为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时代)形成的地层的唯一标准或样板,并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岩层序列中标出,作为确定和识别全球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的界线的唯一标志[3]。江山阶金钉子位于浙江江山市双塔街道莲塘村碓边自然村,其作为地质遗存,代表了寒武纪时期的一段地球演变历史(图1)。四亿九千万年以前,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三叶虫等远古节肢动物大量繁殖,生物资源积淀丰厚,曾发现大量三叶虫化石。

在距离金钉子不远处,新塘坞村与莲塘村交界的小山上,有一片形成于寒武纪——奥陶纪的化石林,距今约6.9亿年。此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白云岩组成,属砂岩的一种,为气候温暖、水动力较弱的滨岸湖泊和潟湖环境沉积形成。此地远古时期沉降到海平面下,历经数千次的地壳变动形成了现在层层叠叠、连绵数里的地质奇观,被形象地称为“海底世界”(图2)。

2.奇特的地貌景观:“江郎山——浮盖山”

江郎山位于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境内,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与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共六处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江郎山风景秀美,以奇石闻名,尤其是江郎山的主体三爿石,被称为中国丹霞第一奇峰。江郎山是由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在地壳抬升后受垂直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内外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柱状、片状地形。江郎山是丹霞地貌发育老年期的典型代表,除了三爿石,其周边地区的早期地层多已被侵蚀为低地(图3)。

浮盖山是浙闽两省界山,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南面,福建省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东面,同廿八都、盘亭均相距9千米。主峰峰顶盘石垒叠,下部如盘,上部如盖,故名“浮盖山”。浮盖山山体呈东西走向,由燕山晚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浮盖山花岗岩体被多组不同方向上的裂隙,尤其是近水平产状裂隙切割成似层状岩块,这些岩块崩塌、位移、堆积在一起,组合成形態各异的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4],如图4所示。

3.历史悠久的交通要塞:“仙霞古道——清湖码头”

仙霞古道,又称江浦驿道,浙闽官路。北起江山县城,南至福建浦城县城,是京福驿道及其关键的一段,连接福建、广东沿海的主要陆上交通线。两晋至隋唐,江河航道逐渐开发,从中原地区入闽大多通过运河至钱塘江,在沿上游支流须江而上至江山,然后转陆路越仙霞岭入闽。宋代以来,经浦城至仙霞关的驿道就成了福建物资进出中原的主要通道。现今,仙霞古道部分地段还保持完好,保留有仙霞关(图5)、落马桥、碑廊等古道遗迹。

清湖镇位于江山市往南数千米处,历史上清湖是重要的货运码头,是钱塘江航运的起点也是终点,据《民国地名大词典》记载:“清湖,浙闽要会,闽行者舍舟而陆,浙行者舍陆而舟,其繁盛胜于县城。”清湖是水陆交通的重要节点,有大量的货物和客流在此集散,清湖码头盛极一时,在极盛时期有浙西“小上海”之称,有各类码头17个,店铺“六场三缸、八坊九行、十匠百店”,徐霞客曾三次流连驻足清湖、赞叹不已。后来,随着铁路公路的修建,水运地位下降;上游水利工程修建,须江水位下降等原因,清湖码头逐渐衰落(图6)。

二、江山市乡土地理研学旅行准备

研学旅行开始前,教师和学生需要做充分准备工作,以保障研学之旅顺利进行。准备工作除了研学目标和时间安排有所不同,其他准备事项大同小异,因此,笔者以“金钉子——双塔石林”研学线路为例制定了详细的课前准备方案(表1)。

三、江山市乡土地理研学旅行内容设置

1.“金钉子——双塔石林”研学线路

“金钉子——双塔石林”研学线路行程较短,且两个考察点距离较近,故安排该线路为半天时间。江山阶“金钉子”和双塔石林作为地理户外课程资源,可开发内容丰富,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有助于了解地质演化顺序和生物进化序列相关内容,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具体研学内容如表2所示。

2.“江郎山——浮盖山”研学线路

“江郎山——浮盖山”研学线路由于两地实际距离约47千米,且两个景区面积较大,耗时较多,故安排时间为一天,上午前往距城区更近的江郎山,下午前往浮盖山。江郎山和浮盖山风景秀美不仅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同时独特的成因使其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教育价值。开发江郎山——浮盖山游学线路,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山体和岩石等自然要素,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岩石圈物质相互转化、内外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具体研学内容如表3所示。

3.“仙霞古道——清湖码头”研学线路

“仙霞古道——清湖码头”研学线路空间距离较远,故研学总时间安排为一天。仙霞古道和清湖码头的兴衰是一部交通运输的变迁史也是聚落的兴衰史,通过对古道和清湖码头的研学,学生可以通过这段历史加强对于聚落形成发展、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对于聚落的形成发展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具体研学内容如表4所示。

四、研学旅行活动评价

研学结束后,采用研学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以个人为单位撰写研学报告,主要阐述此次研学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获,在班级组织主题汇报活动。而在评价方式中,过程性与结果性并重的动态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经过学习后的行为与结果变化[5],笔者在评价内容上设置了多种评价指标,在评价方式上分为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表5)。

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是顺应教育发展的大势,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地理学科教育的落脚点。随着研学旅行活动在中小学的推广,乡土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开发成为地理教育课程研发的新方向。乡土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对于落实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首先,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课业压力并没有减轻,研学旅行也很难常态化;其次,安全问题仍然是研学旅行组织者面临的核心难题,也是掣肘很多学校和教师积极投入研學旅行活动的重要因素;最后,一次成功的研学旅行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精心的过程计划和充分的后期总结,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地理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宁淑同,邓欧,李亦跃,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泰安研学旅行设计[J].地理教育,2019(04):57-60.

[3] 刘学,张志强,郑军卫,等.关于人类世问题研究的讨论[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05): 640-649.

[4] 董传万,杨永峰,闫强,等.浙江花岗岩地貌特征与形成过程[J].地质评论,2007(S1):132-137.

[5] 李家清,梁秀华.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学业评价:方向与实践(下)[J].地理教育,2017(11):4-7.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乡土地理研学旅行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