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原因与治疗对策

2020-02-03 10:21白传卿陈文建马海龙方继红
安徽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髋臼骨盆三联

白传卿 陈文建 孙 军 刘 永 谢 康 马海龙 方继红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髋部畸形之一,发病率在1‰左右。经过手术治疗的DDH发生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 RAD)的概率是17%~33%[1-2]。目前,不同年龄、不同病理改变程度的DDH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对于24个月以上的患儿多行开放复位治疗,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儿手术后出现RAD。研究[3-4]表明,RAD可导致早期退行性关节疾病,到成人则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是导致DDH手术效果不良的主要因素,其发生率在21%~29%。经过初次治疗后,为了降低这些问题发生,外科医师可能会再次行骨盆截骨或髋臼周围截骨术,而骨盆三联截骨是RAD最佳手术方式之一[5]。Pemberton截骨也是治疗DDH髋臼残余畸形的一种较好选择,且不需要再手术取出内固定[6]。目前,开放复位术后RAD的报道较少,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的研究缺乏,为预防和治疗RAD,本研究以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15髋)DDH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RAD的影响因素,观察再次手术的疗效,以期提供临床诊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首次手术年龄2~8岁,平均(3.09±1.62)岁,诊断为RAD至首次切开复位时间间隔24~56个月,平均(34.93±10.63)个月。15例DDH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15例DDH患儿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一期手术治疗后经 2 年以上观察髋臼指数(acetabula index,AI)≥30°、臼头指数(acetabular head index,AHI)<70%者;②进行再次手术治疗者;③随访时间>1年,且拥有详细的临床资料者。排除标准:①院外手术后RAD者;②一期手术后再脱位者;③先天性多关节挛缩、 脑瘫、脊髓灰质炎、脊髓脊膜膨出等神经肌肉或病理性髋脱位者。

1.3 再次手术方法 依据患儿再次术前所得资料对患儿RAD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和改进 DDH 的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①Pemberton截骨适应证,斜坡型,相当于宽大髋臼型,即AI增大,呈斜坡状,覆盖不良。②三联截骨适应证,短髋臼型,相当于髋臼外移型,即髋臼呈弧形,覆盖股骨头不良,AI往往不大,但AHI明显降低。③所有患儿再次复位以及再次手术后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6周,拆除石膏后,免负重行功能锻炼6周,术后12周下地负重行走。典型病例见图1~6。

图1 双侧髋关节IV度脱位

图2 双侧髋关节行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后 2年,右侧髋关节RAD

图3 再次手术后3.5年,双侧髋关节头臼包容良好

图4 右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图5 术后残余畸形,2年后予以再次pemberton截骨

图6 再次术后3年,AI纠正良好

1.4 观察指标 患儿性别、手术侧别、手术年龄、术前术后AI、术前术后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A)、一期骨盆截骨术后髋臼外缘骨质是否吸收、再次手术方法Pemberton骨盆截骨或骨盆三联截骨、再次手术术中有无关节囊松弛、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初次骨盆截骨AI矫正有无欠佳、Pemberton骨盆截骨术后髋臼外缘有无吸收、钉尾有无进入关节囊。再次截骨术后末次随访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分[6]和Severin分级影像评分[7]评估治疗效果。优良率为McKay髋关节功能评分或Severin分级影像评分结果优、良的患儿占总例数的比例。

2 结果

2.1 患儿再次手术情况 再次骨盆截骨中,5例髋关节行Pemberton骨盆截骨,10例髋关节行骨盆三联截骨。再次手术,发现8例AVN,股骨头较大,2例骨盆截骨术后AI矫正较小,3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后植骨吸收,髋臼外缘吸收,2例关节囊松弛,1例钉尾进入关节囊。RAD手术情况见表2。

表2 15例DDH患儿术后RAD的原因分析及再次手术方法

2.2 患儿再次手术疗效比较 15例患儿随访24~56个月,平均(34.93±10.63)个月。再次术后AI 为(30.25±2.35)°,与再次术前AI(21.50±2.28)°相比,再次术后AI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01)。再次术后患儿髋臼CEA 为(22.50±2.08)°,截至末次随访时,根据McKay髋关节评估,优良率为60.00%(9/15);Severin影像学评估,优良率为73.33%(11/15);根据儿童AVN的Kalamchi和MacEwen分型,7例未发生AVN,8例AVN分布:Ⅰ型AVN 4例,Ⅱ型AVN 2例,Ⅲ型AVN 1例,Ⅳ型AVN 1例,AVN发生率为53.33%(8/15),再次术后新发生AVN 3例。患儿术后RAD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见表3。

表3 15例DDH患儿术后RAD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3 讨论

RAD是DDH开放复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瘢痕粘连、解剖位置变化等原因,一旦发生RAD,临床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再次手术可能导致关节功能僵硬、残余畸形和股骨头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

RAD的原因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及术后相关因素有关。本研究中,有2例因为截骨平面不当而引起AI矫正不足,考虑截骨位置选择不当,引起AI下降不足而造成RAD。Wang等[8]经过长期随访后报道其Pemberton截骨术后RAD的发生率较Salter术式要低,与本研究结果类似。Kamath等[9]认为髋臼上方骨性手术处理不当,以及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不当、术者的手术经验的不足[10],均可导致DDH术后RAD的出现,原因之一是术后植骨的吸收、移位及断裂,本研究有3例患儿因术后植骨吸收所致RAD,与其观点相符。8例患儿是因为AVN引起股骨头异常增大导致头臼包容不全,AVN的患儿股骨头形状呈不规则的球形,致使术后髋关节不能达到同心圆复位,应力集中且不稳定,术后负重锻炼后,可出现逐渐脱位和髋臼顶骨质吸收,此原因所致RAD发生于术后拆除石膏至功能锻炼的1年内。本研究2例因为关节囊松弛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因关节囊未完全愈合或植入骨块被吸收,过早活动导致关节软周围组织松弛,与Wenger[11]观点基本一致。 研究[12-14]认为术后RAD主要是因为股骨头和髋臼过度前倾引起的,股骨头前倾角过大或不足,不但能出现早期的再脱位,还可引起髋关节应力系统平衡不稳定,由于头臼的非同心圆复位使髋关节应力集中,引起髋臼侧骨质的吸收,使手术时纠正良好的髋臼逐渐吸收,而出现缓慢的AI增大造成术后RAD。本研究前倾角矫正效果均较满意,无此现象。

RAD的再次手术尽量选择在患儿第1个生长高峰来临前(≤5岁)[2],以避免因股骨头骺异常增大而出现继发头臼包容不良,从而引起再脱位或残留半脱位。本研究5例患儿属于斜坡型选择行pemberton截骨术,不仅改善覆盖,还可避免再次内固定取出手术,其余10例患儿属于短髋臼型采用三联截骨获得满意的头臼覆盖。此外,对于单纯头臼包容不良者,单独行骨盆三联截骨就能获得良好覆盖,不需要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部分DDH经过保守治疗后发生RAD者,与未经治疗的DDH相似,RAD可观察到8岁以后再处理,半脱位和全脱位者根据年龄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对于既往曾行骨盆截骨术者,再次手术矫正难度大,通常也会采用骨盆三联截骨术。

猜你喜欢
髋臼骨盆三联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山西浮山县:“三联模式”打造生猪品牌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