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临床效果

2020-02-04 08:03刘丙东彭涛郑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椎间腰椎间盘微创

刘丙东 彭涛 郑楚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脊柱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严峻导致该疾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患者多有腰椎疼痛症状,引发坐骨神经痛风险较高,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及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1]。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以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为主,其中手术疗法包括传统开窗减压术、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等,其中微创手术具有创伤性小、出血少、术后脊柱稳定性良好、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文选取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采取抛硬币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46.8±10.7)岁;病程0.5~7.0年,平均病程(3.6±1.6)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47.2±11.0)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7±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RI)以及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椎管狭窄;单侧下肢有神经根性疼痛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无节段性腰椎不稳;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对研究知情,均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腰椎肿瘤、畸形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椎间隙重度度狭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或意识障碍、急性感染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行传统开窗减压术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24 h卧床,可选择侧卧或平卧。若患者未合并胃炎或胃溃疡情况可口服给药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或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复方丹参液等,常规进行骨盆牵引,持续1~2 h/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开展2~3次/d。使用颈腰痛治疗仪或神灯等对患者进行理疗,持续40 min/次,2~3次/d。同时开展针灸、推拿和按摩,通过一般轻柔手法在患者腰椎突出处进行按摩以避免加重患者病情。

1.3.2 观察组 患者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①术前准备:手术区域常规备皮,患者术前8 h开始禁食禁饮,0.5 h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经患者侧后方椎间孔入路进行罗哌卡因以及利多卡因(2%)行常规麻醉处理,根据患者情况还可经后方椎板间隙给药进行全身麻醉。帮助患者呈俯卧位,保证其腹部处于悬空状态,术区常规消毒和铺巾。②手术操作:患者常规麻醉,呈俯卧位,腹部悬空,使用C臂机对患者椎间隙进行观察并确定穿刺点,使用18G导针在穿刺点处进针,观察到针尖处于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后拔除针芯,在将导丝插入其中并将穿刺针拔除,将导丝视为中心做小切口,长度为8~10 mm,使用扩张器对软组织进行扩张,以椎间孔大小和椎间盘突出程度为依据将上关节突骨质进行抹除或切除,扩张椎间孔后将环钻撤出,导丝留在原位后将套筒置入并调整至合适位置,经套筒置入椎间孔镜,调整设备水流压力,在显示器下通过髓核钳摘除病变髓核组织,常规止血,并将后纵韧带、褶皱纤维环等进行消融处理,减压处理出口神经根等,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进行直腿抬升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观察是否有神经压迫等情况并对症处理,最后拔除套管,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DOI及IOA评分。疗效判定标准[3]: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正常,无复发为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在腰腿负重状态下有轻微酸痛感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长时间站立或端坐会产生明显酸胀感,但是片刻休息后可恢复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VAS评分分值区间0~1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严重[4]。JOA评分分值区间0~29分,当患者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越理想[5]。ODI评分分值区间0~5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越理想[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DOI及I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32±0.55)分、ODI评分(7.51±1.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9±1.02)、(14.26±2.18)分,JOA评分(27.15±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1.52±2.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DOI及IOA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DOI及IOA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现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常见保守治疗方法包括理疗、针灸、牵引等,虽然上述治疗方法对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使得其临床症状得到些许改善,但是相比之下其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不尽人意。而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其中开窗减压术是传统术式的代表,虽然应用时间更长,但是其创伤性大,需大量切除椎间盘,且咬骨量相对较多,同时可会严重破坏患者脊柱结构,术后需长时间休息恢复,不利于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7]。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则可有效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其对患者皮肤、皮肤组织、骨质破坏性小,经安全通道即可对患者病变椎间盘情况进行观察,并摘除病变髓核组织以直接减压,也不会影响患者脊柱结构稳定性,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特点,针对传统手术不耐受患者也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8,9]。同时微创手术切口小,可基于局部麻醉完成手术,能够降低麻醉风险,术后疼痛轻微,对韧带组织无明显损伤,不会对患者神经以及椎管结构造成不良刺激或干扰,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32±0.55)分、ODI评分(7.51±1.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9±1.02)、(14.26±2.18)分,JOA评分(27.15±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1.52±2.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以及腰椎功能,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间腰椎间盘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