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2-04 08:03刘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肠溶片单药脑血栓

刘博

脑血栓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病,其发生和脑动脉血管狭窄,血液成分出现变化,血流速度变慢,出现脑缺血缺氧等有关,患者死亡率高[1]。脑血栓疾病具有多后遗症、高死亡率、急性起病和病情迅速变化等特征,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脑血栓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不同药物的疗效也不尽相同。本文选取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及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单药治疗组患者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2.56±10.11)岁;男30例,女20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2.56±10.11)岁;男29例,女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降血糖、改善脑部循环、抗凝、溶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单药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00 mg/次,1次/d口服,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双嘧达莫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同单药治疗组;双嘧达莫20 mg/次,1次/d口服,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及治疗前后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体征等改善>50%;无效:疾病改善的幅度<50%[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及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前,单药治疗组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20.18±1.91)分、(24.22±3.12)分、(1.22±0.26)mm、(20.22±3.12)mm2,联合治疗组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20.13±1.91)分、(24.25±3.28)分、(1.21±0.26) mm、(20.25±3.21)mm2;治疗后,单药治疗组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35.12±2.25)分、(18.14±2.24)分、(0.78±0.22)mm、(16.14±2.11) mm2,联合治疗组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45.56±3.26)分、(12.19±2.31)分、(0.54±0.12)mm、(12.19±2.31)mm2;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比较 联合治疗组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分别为(9.54±2.12)、(12.11±2.55)d,单药治疗组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分别为(16.21±2.11)、(15.21±2.11)d;联合治疗组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均短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单药治疗组出现1例呕吐,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皮下淤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栓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纤维蛋白原升高、肥胖、高脂血症等有关。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是脑动脉干或皮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增厚、狭窄和血栓形成,引起局部血流减少或血液供应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软化和坏死[3]。脑血栓发病原因分析如下:①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常伴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4];②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很少见;脑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颈动脉,颅内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很少见[5]。虽然有些脑梗死病例已通过影像学检查得到证实,但很难找到确切原因,可能的原因包括脑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塞,抗磷脂抗体C和蛋白S异常,抗凝血酶Ⅲ缺乏,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完全释放伴有高凝状态。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救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疾病发作后,如果没有禁忌证,立即在3~6 h的治疗时间内尝试溶栓治疗,并减少脑代谢,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性半影;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疾病的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选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采用支持疗法的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及时预防性干预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可降低复发率和残疾率。预防和治疗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脑卒中后焦虑或抑郁,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的脑水肿占位效应和脑瘫的征象,可行开颅手术;小脑梗死通过吸入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引起脑干压迫导致疾病恶化[6]。减压可以挽救生命。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脑血栓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阻断正常的血液循环,且血液中形成的成分粘附在血管内膜上,从而诱发脑血栓,因此脑血栓治疗主要是延缓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7]。双嘧达莫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其可以增加腺苷的浓度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可以改善微循环。抗凝血药物和肝素具有增强的抗凝血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抗感染、镇痛和解热作用,可对人体核抑制因子,减少各种粘附分子和炎症介质的表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而阿司匹林肠溶片还可以稳定形成的动脉斑块,其也可避免斑块阻塞血管,对疾病进展有一定延缓作用。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双嘧达莫可共同延缓疾病的发展[8,9],发挥双嘧达莫的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保护大脑的作用,同时发挥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缺氧缺血状态、阻断血小板活化、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并有效减少氧自由基,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10]。

本研究中,单药治疗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加上双嘧达莫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ADL评分、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分别为(9.54±2.12)、(12.11±2.55)d,单药治疗组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分别为(16.21±2.11)、(15.21±2.11)d;联合治疗组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均短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肠溶片单药脑血栓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怎么吃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
“肠溶片”该怎么服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