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严重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02-04 08:03冯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针灸

冯彬

面神经炎即面神经瘫痪,是临床神经内科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颅内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及炎症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缺血改变、血管痉挛及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其主要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主要临床特征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治疗后仍有大部分患者存在后遗症[2]。因此,近年相关研究中将针灸纳入面神经炎的治疗当中,并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3]。为进一步核实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严重面神经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严重面神经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为单侧完全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0±8.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患者男22例,女19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1±8.7)岁;B组患者男21例,女20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9.7±9.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加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面神经炎,所有患者均未采取过任何治疗,患者均伴有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眼脸无法闭合、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口角下垂、鼻唇沟平坦、舌前味觉降低、泪液分泌及唾液增多等症状,所有入选患者语言功能及精神状态均良好。

1.3 排除标准 排除因其他疾病导致的面瘫;孕期及哺乳期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脏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障碍及语言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所有患者均已对此次研究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后,通过与家属协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均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方法 A组患者予以单纯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方案如下:维生素B1注射液(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103),100 mg/次,给药方式为肌内注射,1次/d;维生素B12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321),200 μg/次,给药方式为口服,1次/d;以上两种药物以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同时予以甲钴胺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口服,0.5 mg/次,3次/d;抗生素眼膏涂抹;以上两种药物以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予以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针刺治疗方法如下:选取人中、太冲、太阳、牵正、四白、合谷、迎香、外关、风池、地仓、颊车及阳白等穴位,对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后进行针刺,留针30 min,1次/d,连续针刺5 d,休息2 d,连续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各项指标(面部感觉、面部运动、语言能力、泪腺分泌、口腔功能等)变化情况进行评分,单向分值为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改善越好。②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及口角下垂等常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则表明治疗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面部神经功能均得到良好改善则表明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改善较差或病情加重则表明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对比 治疗前,A组面部感觉、面部运动、语言能力、泪腺分泌、口腔功能评分分别为(12.5±3.7)、(12.7±3.9)、(12.2±3.4)、(12.3±3.5)、(12.4±3.6) 分,B组分别为(12.3±3.5)、(12.6±3.8)、(12.4±3.6)、(12.2±3.4)、(12.7±3.9)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面部感觉、面部运动、语言能力、泪腺分泌、口腔功能评分分别为(19.3±5.2)、(19.5±5.4)、(19.2±5.1)、(19.6±5.5)、(19.4±5.3)分,均高于A组的(16.7±4.5)、(16.5±4.3)、(16.8±4.6)、(16.6±4.4)、(16.9±4.7) 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常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治疗后,B组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以及口角下垂改善时间分别为(18.5±1.4)、(18.6±1.5)、(18.4±1.3)、(18.7±1.6)以及(18.9±1.8)d,均短于A组的(20.6±2.7)、(20.8±2.9)、(20.5±2.4)、(21.2±3.2)以及(21.4±3.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A组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4%;B组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6%;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常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治疗后常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注:与A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且不受年龄限制,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眼脸闭合困难、眼裂扩大、口角下垂、味觉降低、泪液及唾液分泌过多等症状,因此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以往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通过给予患者肌内注射维生素B1、口服维生素B12片、抗病毒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达到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障碍的目的,但由于用药治疗效果比较缓慢,而且针对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治疗后并无法完全恢复面神经功能[5]。

中医认为,面神经炎的发生初期多因久病不愈、身体免疫能力降低,致使外感风寒及风热之邪入体,从而造成气虚血瘀及经络不通[6]。因此治疗应以祛风散寒、益气活血及通络止痉为主要治疗方向。因此近年相关研究中针对面神经炎患者采取了针灸治疗,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具有治疗效果佳及安全性高等优点[7]。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针灸刺激患者人中穴可起到分流督脉经水及通经活络的作用;太冲穴祛风燥湿;四白、牵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可起到祛风清热及通经活络的作用;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及宣通气血的功效[8];迎香穴疏散风热;外关穴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风池穴壮阳益气;颊车穴祛风清热、通络;阳白穴生气壮阳、祛风清热;通过针灸刺激各穴位,可有效达到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祛风、化瘀及通络的作用,从而增强患者面部表情肌的兴奋性,促进面部患病部位物质代谢以及神经细胞的生长,从而起到修复面部损伤神经及改善面神经压迫状态的作用[9]。同时配合临床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最终使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10]。治疗后,B组面部感觉、面部运动、语言能力、泪腺分泌、口腔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以及口角下垂改善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严重型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显著,通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得到尽早恢复。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症状、体征等,为患者制定更为适宜、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单纯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尽早帮助患者改善病症,使患者的疾病能够得到尽早治愈,从而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但本次研究数据依然有限,还望临床相关学者能够对面神经炎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疾病提供更多有价值可参考的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针灸
视神经炎的悖论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