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黄冠梨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2020-02-04 08:04殷留成张建设于德科
果农之友 2020年9期
关键词:黄粉虫若虫套袋

殷留成 张建设 于德科

随着水果种植结构的调整,砀山县黄冠梨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栽培面积达到15万亩。在生产上黄冠梨60%以上采取套袋栽培,通过套袋可有效地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同时降低梨果农残。但套袋果实极易发生多种虫害,如黄粉虫、康氐粉蚧及梨木虱为主的害虫,影响果品质量,致使优级果降低15%~20%,亩收益减少1 500元左右,严重影响果农收益。通过近年多点调查,套袋果虫害程度逐年加重,因此需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1发生规律

1.1梨木虱

梨木虱在砀山地区一般一年发生5~6代,其成虫在比较粗壮的树皮缝隙、落叶杂草和土缝中越冬,当气温升至5℃以上,成虫便开始活动,3月上旬气温升至15℃以上,越冬代成虫开始大量出蜇,3月15日前后达到出蜇盛期。在梨花序分离期,第一代若虫即孵化开始,开花期则大量孵化,在花落80%左右,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到来。梨木虱每代若虫期为20天左右。第一代若虫孵化结束后,主要隐藏在芽鳞片内、花簇的基部、未完全展开的嫩叶内,以及蚜虫或梨瘿蚊危害过造成的卷叶内。第二代后多隐藏在叶的背面、新梢的枝轴上、叶腋或芽的基部进行危害,黄冠梨套袋期正是第二代若虫发生期,如套袋前用药不好,若虫极易被套在袋内,若虫即在袋内危害果实,污染果面。

梨木虱在袋外所分泌的黏液渗入袋内而污染果面,形成黑色或褐色的斑点。进入袋内吸食果实汁液,在被害处形成内圈深褐色、外围浅褐色不同大小的斑点,所分泌黏液在袋内潮湿环境下易形成黑色霉菌,严重污染果面,降低优质果率。

1.2黄粉虫

黄粉虫在砀山地区1年发生8~10代,卵在果台枝、老树皮缝隙及翘皮下越冬。梨树开花期孵化为干母若虫,若虫在翘皮下开始刺吸嫩皮汁液。5月下旬至6月上旬部分成虫即转移至嫩枝、果台及果梗上进行繁殖危害,仍有部分在树皮缝内危害,大部分成虫在6月中下旬转移到果面、果实的萼洼处开始危害(图1)。黄粉虫喜欢阴蔽的环境,5—7月雨量偏大或持续降雨,不利其发生,如天气温暖干燥则有利其发生。黄粉虫最适宜于袋内阴湿环境繁殖和生活,若虫顺着果柄爬到果袋口,寻找空隙进入袋内,在扎口处即危害梨果肩部,继续移动到萼洼处,群集危害。被害处初呈褐色圆形或月牙形小斑点,致使梨果萼部发黑腐烂,然后整个果实腐烂。

1.3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喜欢阴蔽潮湿环境,梨果袋内是其繁殖危害的适宜場所。套袋、树冠比较郁闭、光照较差的果园发生偏重,树冠的中下部以及内膛发生较重。砀山地区一般每年发生3代。主要以卵的形态在枝干的缝隙、剪锯口部、翘皮下(图2)、树周围的杂草中、土块及落叶等比较隐蔽场所越冬。翌年早春梨树萌动发芽,越冬卵开始孵化,最初孵化幼虫具有聚集习性,一周后逐渐分散,在枝、芽及叶的细嫩部分吸食汁液危害。套袋前主要对嫩芽、嫩梢危害,造成叶片扭曲、肿胀及皱缩,从而致使枝枯。套袋后进入袋内危害果实,群集在萼洼及梗洼处,分泌白色的蜡粉,严重污染果实,造成梨果组织坏死,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点和黑斑,严重时甚至腐烂,使果实丧失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9月下旬开始羽化,即爬到枝干的粗皮裂缝处、树叶的下枝杈处、梨果的萼洼和梗洼处,或在套袋梨果上分泌卵囊,产卵越冬,然后将卵产在卵囊内。

2套袋梨虫害防治特点

梨果套袋对桃小食心虫及梨小食心虫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袋内阴暗环境有利于黄粉虫、康氏粉蚧的生存和繁殖,梨果套袋不能减轻此类害虫危害,甚至可能加重其危害,特别是多年使用不具备杀虫功能的果袋,发生程度将更重。在防治方法上,要重点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套袋梨虫害防治应重点防治树干及叶部害虫,做好“统防统治”,提高防效,要交替用药以免害虫产生抗性。

3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

3.1.1草把诱集康氏粉蚧和黄粉虫均主要在翘皮裂缝内进行越冬,越冬前,在树干上绑草把来诱集越冬害虫,早春解草把并集中烧毁。3.1.2清理果园梨果采收以后要及时清理果园,把枯枝落叶、废弃包装袋、树下杂草及病虫果等集中收集,然后烧毁或深埋处理。

3.1.3刮树皮2月中旬,以“去黑、露红、不露白”为度刮树皮,刮除树干、枝丫上的老翘皮及病皮,收集后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卵虫源。

3.1.4翻树盘梨果采收后,秋季把树盘翻20~30厘米深,冬季通过低温冻死部分虫卵,可有效降低害虫基数。

3.1.5缠黄色粘虫带在害虫上树危害之前,在树干和主枝上缠黄色粘虫带(图3),宜早不宜迟,阻止黄粉虫和康氏粉蚧上树危害。

3.1.6加强肥水管理培养中庸健壮树势,结合修剪使梨园通风透光良好,有利提高梨树抗虫性。

3.1.7果实套袋应选用专制的药袋,以利用纸袋上的药剂,预防和杀灭害虫或病菌;如购买不到专制药袋,也可以自制药袋,即把果袋放入杀菌剂和杀虫剂中进行浸泡,晒干后即可进行套果(图4)。

3.2化学防治

3.2.1套袋前防治3月中旬,在黄冠梨花芽膨大现绿前,全树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施,对黄粉虫及康氏粉蚧的防治效果较好。这段时间是越冬代梨木虱出蛰盛期,也是梨木虱第一代卵孵化盛期,是防治梨木虱第一个关键时期。消灭越冬虫源,降低害虫基数。

梨树铃铛花期,喷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加混40%信生可湿性粉剂8 000倍液,杀灭梨木虱、黄粉虫及康氏粉蚧等,同时杀灭越冬病菌。

花落80%以后,这段时间为梨木虱第一代若虫盛发期,为梨木虱防治关键时期。可喷施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00~1 200倍液+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 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加混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 000倍液),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10~15天,同时杀灭梨木虱、黄粉虫、康氏粉蚧等害虫,同时预防多种病菌侵染。

3.2.2套袋后防治梨果套袋后,分别于6—7月各喷1次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氟啶虫酰肼水分散粒剂15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与1.8%%齐螨素乳油4 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 000倍液)进行混合使用,可有效防治果袋外的梨木虱、黄粉虫、康氏粉蚧等多种害虫。喷药时要做到仔细全面,树冠的上下内外、正面反面、叶柄及树干等处,都必须喷施均匀。

在此期间必须解袋检查,每隔15~20天应检查一次,要随机检查5%以上的果袋,如果发现虫袋率在5%以上时,应立即喷药于果袋上,并使果袋能够全部湿润,可选用80%敌敌畏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起到熏杀的作用。

猜你喜欢
黄粉虫若虫套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黄粉虫真的可以吃塑料吗
压榨法提取黄粉虫蛹油的研究
石榴果实套袋利弊分析与套袋关键技术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套袋水果”更健康吗
美味塑料我爱吃
套袋加重柠檬虫斑的发生
桃园扁平球坚蚧的发生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