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2-04 08:04蒋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苏州传承发展

摘 要: 新时期,吴地廉政传统文化秉持“传承、融合、创新”的理念不断发展,本文从吴地传统廉政文化的思想内容着手,结合苏州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经验做法,对其传承形式、内容与功能等方面对进行梳理探讨总结。

关键词:吴地廉政文化 苏州 传承 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指明了新时期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针政策。

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它泛指吴地区域人群自泰伯立国句吴以来,在这一区域创造出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总和。a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吴文化的发源中心,有着深厚的吴文化底蕴。新时期,结合苏州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经验做法,对吴地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梳理探讨总结,是借鉴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抛砖引玉的意义。

一、吴地传统廉政文化蕴含丰富的廉政思想

(一)推崇爱国奉公,利民为本的核心理念

吴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涌现出一大批清官廉吏,深受民众所爱戴。他们的廉政思想从存留的书籍、典故、格言警句中可见一斑。“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的韦应物,身居“陋室”心系百姓的刘禹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张把国家天下放在第一位的范仲淹,等等。爱国奉公、利民为本是吴地传统廉政文化的核心觀念,贤人君子把这一核心作为其毕生的追求。

(二)重视道德规范,崇尚廉洁的社会风气

自泰伯、仲雍南奔吴国伊始,吴地人民就有了“尚德”的基因;季札“三让王位”传承了谦和礼让的高尚品德,“徐墓挂剑”展示了守信义、讲原则的人格修养,被史学家司马迁赞誉为“见微而知清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尽管没有当过官,但深刻研究了古代廉耻道法变化提出“贵廉”的思想,即:“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表明营造良好的世风、筑好道德的堤坝,要从守廉和知耻做起。

历朝历代,苏州修祠奉贤之风相沿不废。纪念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三杰”的“三贤堂”,纪念清官况钟的“况公祠”,出过宋代清官邓肃和清代清官邓廷桢的明月湾邓家祠堂,等等,其中要以沧浪亭的五百名贤祠堂的记载最为浩瀚周详。沧浪亭的命名取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作《沧浪亭记》,表明君子应有坦坦荡荡、淡泊名利的胸怀;亭内西北部设有五百名贤祠像,画像旁记载了贤人们的品德、言行。据统计入列的596名先贤中八成都非苏州原籍,有先贤名宦亦有人文学士。可见“名贤”的选择标准并非局限于本地或类别,而是其言、其行能够达到一定高度的道德标准,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具备让后世见贤思齐的指引作用。众多名贤祠堂成了苏州历史文化的脐带,源源不断地供养了苏州市民的道德文明素养。重视道德规范、崇尚廉洁也引领了吴地和谐奋进、明德笃志的社会风气。

(三)侧重向学之风,修身克己正直的为官之道

吴地向学之风浓郁,修身克己正直的为官之道主要通过家规家训为引而徐徐展开。苏州自古名门望族颇多,在家族的发展脉络中,家规家训家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传统的家族教育语境之一,涵盖了人的方方面面,从做人到做事、从学习到生活、从家庭到社会。

一方面,家规家训不断教导家族成员在其从政实践行为过程中保持修身自律。以苏州常熟翁氏家族为例,《海虞璇洲里翁氏族谱后序》中载:“吾大房支自参政公父子,仍世清宦。”翁同龢指出先祖为官清廉为后代的为官之路开了好头;《常熟璇洲里翁氏族谱》载:“富贵不足保,唯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强调读书倡廉,对待富贵要知足。修身克己知足向学的家风为翁氏家族世代的为官之道奠定了总基调;自翁咸封之后,家族科甲蝉联,三世翰苑,四世公卿。至今,常熟翁氏宗祠仍保留楹联曰:“状元门第,帝师世家。”

另一方面,想要入仕为官的吴地名门必须通过科举考试,考试必读儒家经典,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重教”“正直”等思想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名门家族的枝繁叶茂也带动了整个吴地的向学之风,使孔子所倡导的修己以树仁心、尊礼以敬政事的中华廉政文化思想深深烙印在吴地读书人的心中,并主观能动地内化了“严守规矩、遵照法度”的法纪观、“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的职业观、“正人先正己,己正民自正”的从政观。一朝科举入仕为官后,成就了“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自律,自律克己带来了廉政。

二、吴地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苏州为例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积淀使吴地传统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内容与功能等要素相对稳定。“廉政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廉政理论体系、廉政制度设计、廉政价值观和廉政情感塑造四个要件构成”b。通过梳理可见,吴地传统廉政文化主要以先贤榜样引廉、德育导廉、读书倡廉等作为切入点,体现伦理本位的特征,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以廉政理论借鉴、社会风气导向、廉洁情感塑造作为着力点,将吴地传统廉政文化的形式、内容、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转化,使其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笔者试以苏州为例进行探讨。

(一)吴地传统廉政文化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形式是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新时期,吴地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表现方式来看,有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的传承发展主要通过直观的器物文化表现出来,如:弘扬三国时期郁林太守陆绩为官清廉的“廉石”,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如今被安放在苏州文庙内,围绕“廉石”苏州打造了新时期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清风堂”文化展示馆,并依托碑刻、雕塑、实物、图文、影像等形式展示了陆绩的廉政事迹,成为当代廉政文化的新发展成果;再如:苏州姑苏区汇集了多处吴地廉政遗址旧址、景观场所,从文庙到沧浪亭,从巡抚衙门到汤斌纪念馆,姑苏区以此为核心进行廉政文化的实体建设。截止于2020年4月,该区已建成5处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40余处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27处区级廉政文化示范点、30余处知名廉政文化旅游资源,初步建立了廉政文化物质文化资源库……器物文化成为新时期吴地传统廉政文化发展的物质形式。

吴地传统廉政文化在精神层面主要通过观念的形成进一步发展。2008年“廉石”成功申报为全国首个廉政文化注册商标,“廉俭、厚德、正义、民善”成为苏州新“廉石精神”。多年来,通过持续化的推进廉政教育相关活动,“廉石精神”辐射不断扩大深入,结合党不同时期方针政策,廉政建设的理念也在进行不断推进,如提出“廉政也是生产力,廉政也是投资环境,廉政也是发展环境”、廉政文化建设“一年一个新样式”、“廉政工作深化优化、廉洁意识扎根心中”,等等。

新时期,苏州廉政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在防腐体系预警监督制度方面,主张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未雨绸缪。自2003年苏州市全面系统开启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以来,作为中央纪委建设的唯一地级市联系点,经过多年实践探索,2017年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2018年5月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专题点赞了苏州全面从严治党“智慧监督”平台;2020年“地方政治生态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衡镜系统”在第二届“中国廉洁创新奖”中获得第一;《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中将苏州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覆盖所有纪检监察干部”制度作为创新实招进行收录介绍,等等。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些成果的取得,是苏州市纪检监察系统全面开展,廉政监督排查防控制度创新的水到渠成,追根溯源是新时期苏州防患于未然的廉政观念的具象化体现。

(二)吴地传统廉政文化内容和功能的传承与发展

1.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向导,吴地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忧后乐,利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家风相传,以德化人”的社会道德秩序、“注重气节,独善其身”的自我要求,其内容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将吴地传统廉政文化融入苏州的廉政文化建设之中是新时代的要求。

2.吴地廉政教育内容的多维性

育人是文化最根本的任务,廉政教育是传统廉政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从内容上来说,廉政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是廉洁从政的外在规范转化为廉洁从政信念的媒介。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对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新时期的廉政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政治纪律要求、理想信念培养和法律规范教育,其根本动力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新时期的吴地廉政文化在教育的内容上呈现出多维特征。

3.苏州的廉政形象由清官廉吏转向现代公仆

良好的廉政形象塑造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自身公信力、增强国家凝聚力,它的塑造需要榜样典型,吴地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榜样往往是通过“清官”形象来实现。新时期,苏州政府在清官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汇报、先进模范人物的评选等方式来表彰现代公仆;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增强廉政信息公开和公众舆论监督,营造便于良性发展的政治生态。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阳光政府”,开设“政务公开直通车”广播专题,2013年开始苏州开通了“廉石声音”政务微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社会大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期盼,将“廉石”文化与社会互动无缝对接,使吴地传统廉政文化成功地从庙堂走向社会。除了“廉石声音”外,还有“寒山闻钟”、清廉e苏州等政务公开平台,针对微博、论坛上群众的举报投诉,苏州各级纪检监委机关坚持直查快办,在问题的处理解决中继续树公仆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

三、结语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认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文化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c,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得到传承,是使传承发展变成为文化自觉。在苏州这块文化“热土”上,吴地廉政传统文化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参与着时代的对话,促进其传承与创新是培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生基础。近阶段,苏州进一步加快了将弘扬廉政传统文化从单一面向党员干部、领导干部扩大到面向全社会层面的步伐,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通过教育、制度、监督及惩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内化成人们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这是吴地廉政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的路径。

a 吴恩培:《吴文化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b 钮雪林:《吴地廉政文化读本》,古吴轩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

c 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思想战线》2014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

[2]吴恩培.吴文化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钮雪林.吴地廉政文化读本[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9.

[4] 唐贤秋.廉之恒道: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现代转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 陶莉.浅谈吴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因子[J]. 文教资料,2019(26).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與创新研究中心(编号:2018ZDJD-B018)项目成果;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吴地廉政人文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支部廉洁教育体系研究”(编号:SVU2020WWH15)研究成果;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立项课题“依托吴地文化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编号:2019JSJYDJ02127)研究成果;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纪检监察专项)(编号:2019SJB978)研究成果

作 者: 蒋奇,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苏州传承发展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