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已成公共卫生难题

2020-02-06 05:59
自我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肥胖率体重青少年

案例

临床发现,儿童如果超重或肥胖,不光影响孩子们的自尊心,同样对其个体健康会产生极大威胁。

4 岁男孩睡梦中停止呼吸

江西男孩小海4岁时,腰围已达到95公分,几乎与成年人无异。因为BMI指数超过35,属于重度肥胖,导致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晚上睡觉的时候鼾声如雷。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小海还患有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就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某天夜里3点,小海父母突然发现儿子熟悉的打鼾声消失了,这才发现他已经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

被疯狂“进补”的7 岁男孩

江苏男孩明明刚出生时十分瘦弱,家人心疼,于是疯狂给孩子吃各种补品,体重也一路飙升。7岁时,体重已达到110斤。有天早上,明明并没有按时起床,母亲走到房间发现他一动不动,赶紧送到了医院。但到达医院后,明明已经没有了呼吸。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孩子因为过度肥胖,引发脑血管疾病,血管爆裂,已经抢救不回来了。

12 岁儿童体重98.4 公斤

12 岁孩子小英身高1.31米,体重却高达98.4公斤,最近一年她都没有再长个儿。到医院检查前,家里爷爷奶奶都觉得孩子“胖”是营养好,但检查后才发现,小英总胆固醇等多项血脂指标均明显增高,血清胰岛素更是严重超标,检查中还发现了脂肪性肝炎、黑棘皮等代谢问题引起的病症。

据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主要大城市0到7岁儿童肥胖率约为4.3%,7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率约为7.3%。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加起来近4000万。如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到2030年,0~7岁肥胖儿童数量将增至664万;7岁及以上超重肥胖儿童将增至4948万!

为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近日,由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如何判断儿童肥胖

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单位起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当中列出了6~18岁不同年龄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青少年应根据自己年龄和性别对照下表进行判定。

与成年人一样,通过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可判断儿童是否属于体重超重。BMI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平方米)。

举个例子,7岁的男生如果BMI在17.0~18.7之间,则属于超重;如果BMI等于或者大于18.7,就是肥胖。

儿童肥胖有两大“凶手”

父母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研究,儿童肥胖的可能性直接受到父母是否肥胖的影响。父母并不肥胖,儿童肥胖的机会仅为11.1%。如果父母一方肥胖,则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19.4%~22.9%。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的肥胖概率高达33.7%。

行为和饮食习惯因素

孩子们每天吃太多的高热量食物,如甜食、甜点、油炸食物,而少吃水果和蔬菜则更容易引起儿童肥胖,而且许多孩子运动量少。

人体下丘脑有两对神经核,它们主要负责人体的饥饿反应和饱腹感。当下丘脑有疾病症状时,饥饿神经中枢和饱腹神经中枢的神经反射就会失衡,这很可能导致肥胖。

另外,肥胖也与人体的内分泌有关。一旦人体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紊乱,就很容易引起肥胖症状。

如何解决儿童肥胖问题

此次,六部门联合颁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目标就是要在2020-2030年,让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注: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强化家庭责任,充分发挥父母及看护人作用

1 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

2 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

3 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

4 加强社区支持。

强化学校责任,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

1 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 2改善学校食物供给; 3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

1 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并适当活动;

2 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的时间;

3 学校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

4 中小学生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

5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

6 支持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

TIPS科

学喂养对抗儿童肥胖

母亲在孕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胎儿体重增长过快。

科学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对婴儿肥胖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于肥胖儿童,总的治疗原则是保证儿童正常发育,制定与年龄和肥胖严重程度适合的个体化方案,使肥胖儿童体重恢复理想状态,维持至成人期。

要让肥胖儿童认识食物,主动拒绝垃圾食品摄入。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猜你喜欢
肥胖率体重青少年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体重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体重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