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高中政治教学

2020-02-08 03:37杨远柳
文理导航 2020年34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

杨远柳

【摘 要】高中政治课堂的“活”要立足于课程的活动化,以真实的情景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为例,通过设计活动议题以及围绕议题的三个活动环节,展示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如何实现课程的活动化以及构建活动的课程化,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有效教学。并且反思如何更好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活动型课程;议题式教学;情景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又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思政课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深入思考。

一、活动型学科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聚焦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精神,实现公共参与,形成法治意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要以真实的情景为依托,只有在政治课中引入生活情景,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们的课堂,主动去探寻知识,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二、基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根据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要求,课程应该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一方面应该注重课程内容活动化,另一方面也要活动课程化,要兼顾知识素养与情感价值素养。此外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针对《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这一节课,笔者设计了一节围绕校园防控疫情的活动课。

(一)课程内容的活动化

新课标要求“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序列化的活动与以往的“一例到底”有很大的不同,不仅需要围绕一个议题展开,更加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不是孤立的、随意的、杂乱无章的活动,更加尊重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教学的过程。

课程的设计一方面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设计序列化的活动;另一方面,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因此围绕这节课确立议题为《校园疫情防控政策的变与不变》,再设计三个活动为“回首风云变幻”、“立足变与不变”“哲学之思点亮生活”,围绕这三个环节展开探究。这三个活动之间紧密相联。第一个活动是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阐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自己和社会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学生紧密联系校园生活,感受“变”与“不变”的这个过程。第三个活动是学生从社会的角度来感受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三个活动之间是层层推进的,先是个人,再是学校,最后到社会,坚持整体构建、有序衔接、依次递进的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学情景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也可以是来自于社会生活的课堂。笔者更倾向于真实的生活情景,因为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强烈,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尚在形成,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明显比初中生更多,因此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建构真实情景,满足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这也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之一。基于这样的课堂要求,本节课设置了以下教学情景:

情景一:图片展示一些变化作为提示依据。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身边的变化,放在课堂之初,可以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便于活动的开展。

情景二:梳理从2020年1月27日至2020年5月9日针对校园疫情防控的政策。可以让学生以时间轴的形式感受校园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在这种变与不变的过程中,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不是领导人主观臆测的。从延期开学到复课上学;从授课方式的变化以及校园个人防护的变化都在强调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不变的是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视以及在相对时期内一些防控政策未发生变化。通过对情景的分析對比,明晰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情景三:1.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3.飞矢不动。关于河流的争论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以辩题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辨思维。让学生在争辩中明晰这两个观点有异同点,都看到了河流在绝对运动,但是第一种观点还看到了静止的存在,如果只看到运动,而忽略了静止,就会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并不符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情况。关于飞矢不动,这个情景学生能够理解,主要是看到了静止,而忽略了运动,容易犯形而上学不变论。关于运动和静止的两种错误倾向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价值都不大,可以再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明确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重要性。把学生置于教学情境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手中只要有一个指挥棒,引领方向,这样的课堂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所在。

(三)问题设计的优化

2017年新课标要求活动型学科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树立问题意识为重要抓手,要把问贯穿于学、教、研、思中。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正确轨道,而不是只学不思。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问题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读懂问题,其次明白问题所在,最后可以尝试解决问题。好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中寻求重难点的突破与思维创新,打造开放的学习空间,营造民主、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学生活动中,学生问题是“描述从疫情防控开始之初到现在复课上学的变化”。学生的思路未完全打开,从学生的角度阐述的比较多。为了启发学生,可以把问题更改为“描述从疫情防控开始之初到现在复课上学个人和社会的变化”。在第二个学生活动中特别是在阐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原理时,怎么能让学生理解政策的变与不变,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第一次采用的是直问直答的形式,发现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第二次改变了问法,学生立马有了兴趣,也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入手。在第三个活动中采取的是更为开放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争辩,在哲学观点的碰撞中产生问题意识,激发探究欲,然后从问题出发,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三、结束语

基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高中思政课的建构,要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假活动的困境,真正利用好活动的形式,让课堂“活起来”,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思想政治课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是其重要特征。因此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必须选取近期发生的、学生较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选取与教材内容、教材思想较为吻合的事例,从而启迪学生思维。例如这节课就需要学生认识到哲学思想不是束之高阁虚无缥缈的理论,也不是沙漠里的高僧,它可以成为一名投身于时代洪流的战士,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411)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浅谈
论议题式教学的“议层、议境、议味”
议题式教学中如何恰当选择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
试探讨高中思政“新课程标准议题式教学”的常规课应用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
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