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著:从名著导读中获得文化浸润

2020-02-08 03:37李筛梅
文理导航 2020年34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语文素养

李筛梅

【摘  要】名著是小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要资源,也是拓展学生语文视野,丰富学生言语体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名著导读,要强调学生从名著阅读中获得文化浸润,思想启迪。

【关键词】名著导读;文化浸润;语文素养

阅读名著,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从文字中融入思考与感悟,获得情感熏陶与审美品质。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应该从不同视角,立足学情,给予积极、合理、具体指导,让学生能够深化对名著的理解,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良好阅读习惯,提升综合语文素质。

一、揭示名著阅读之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名著

名著是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名著是增长学生才识和见闻,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名著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著作,与其丰富的思想、文化、情感、旨趣有密切关系。但名著在小学受到“冷遇”,教师首要任务是增进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动力,怎样来激活名著阅读兴趣?需要从三方面抓起。

首先,从制造悬念入手,由課内延伸课外。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悬而未决”的问题充满了探索欲。在名著导读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探究意趣,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与名著相关的悬念问题。这些悬念,很好的立足教材,又投向名著,帮助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名著阅读。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该文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著作。对《草船借箭》中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延伸悬念,“曹操后来又是如何与诸葛亮对战呢?”要想了解后续故事发展,同学们可以拿起《三国演义》,读读里面更多精彩的故事。同样,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我们可以结合该文所讲述的主人公为居里夫人,由此向学生推荐《居里夫人传》,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居里夫人。还有,在学习《祖父的园子》后,我们还可以延伸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

其次,以故事激趣,链接名著阅读。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在平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方式,来吸引学生去阅读一些名著作品。听故事,等待故事结果时,教师的故事“戛然而止”,这个结局后来怎么样了?我们可以从名著中去找到答案。如在阅读《景阳冈》后,武松打完虎之后,还发生了什么故事?在《水浒传》中,除了武松,还有更多的本领高强的人物故事,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话,就应该自主去读《水浒传》,从中认识重情重义、嫉恶如仇的一百零八将。如“武松单臂擒方腊”、“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等等。这样的故事讲解方法,一下子调动了学生读名著的胃口,也让学生由被动读名著,走向主动品名著。

最后,依托多媒体,拓展网络阅读渠道。现代媒介平台,特别是互联网、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名著推送方式,为学生介绍不同的名著作品。如引入“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电视节目,让学生从中聆听专家对名著的精彩解析,从中获取人文营养;还可以引入不同的名著影视剧作品,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剪辑。如“曹营万箭齐发,诸葛亮谈笑自如”的场景,从中感受诸葛亮的“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豪情,认识曹操的“疑心重重”,体会周瑜的“嫉贤妒能”,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把握名著精髓

名著导读,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必要的名著阅读的方法。有了阅读兴趣,接着就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名著。名著内容较多,阅读时间较长,如果方法不当,阅读兴趣会渐渐平淡。因此,教师要梳理不同有效阅读方法,开启学生名著阅读之旅。

首先,找准精彩章节片段,分享阅读感受。在对名著进行导读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去读文字,透过文字去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去挖掘名著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要指导学生细细品读,增进学生独特的阅读体会。如在《草船借箭》中,对诸葛亮“笑着说”,为什么诸葛亮要“笑着说”?他在“笑谁”?这个“笑”里折射了什么用意?《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在箭支不够用的窘境下,利用神机妙算在三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如果单去造箭,时间是肯定不够的。通过“草船借箭”故事,从诸葛亮的“笑”里,让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看到了诸葛亮的大度胸怀。诸葛亮的“笑”里,有对曹操多疑的笑,有对鲁肃无知的笑,有对周瑜自信的笑。让学生从精彩片段阅读中,品味语言之美,把握名著的精神内涵。

其次,走进名著人物,增进读写结合。在名著导读中,对教材中名著片段的阅读,可以从中了解场景描写、人物描写以及故事情节的描写,感受语言的生动、趣味。同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名著阅读,要指引学生从文字中,学会与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精神旨趣。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梗概”一词初次认识。学生了解“缩写”,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要点。我们拿出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请同学阅读故事梗概,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梗概”的理解。同时,针对“梗概”包括哪些内容?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本书中,鲁滨逊流浪荒岛,定居荒岛,顽强求生,最后回到英国。从这个故事脉络上,请同学们对鲁滨逊荒岛上的求生生活进行提炼,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由此,学生通过“梗概”,让整本书的基本得以有效贯穿。

最后,着眼于原著留白,指引学生续编情节。读名著,要从名著阅读中把握其思想内涵。通常,名著中的“留白”和“悬念”,也为学生创设了更大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名著时,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留白”,激发学生参与故事创编,从创编中激发阅读想象,提高写作能力。如在学习《穷人》后,在文章后面,桑娜与渔夫决定收养两个孩子,在后续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家人能否度过难关?对于这些问题,牵动了学生的心。为此,我们藉由故事续编活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想象中,对故事情节发展进行续写,促进读写融合。

三、鼓励学生阅读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名著导读中,每个学生因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对名著的理解、认知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名著时,也要培养学生阅读个性,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一方面,为学生树立个性阅读榜样。小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往往受故事情节的吸引,一味追求故事体验。教师要通过名著阅读活动,走出单一的情节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想。如展开名著讨论会,对名著作者、名著信息进行搜集、交流。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从鲁滨逊的坚持与努力下,展现了人对生命的挑战精神。另一方面,展开人物剖析,让学生全面认识名著。如对名著进行推介,对精彩片段、章节进行共同阅读,从阅读中展开话题交流,拓展学生对名著的多维感悟。如在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对主人公汤姆形象的讨论,有学生认为他敢想敢干,充满正义感;有学生认为他乐观自信,展现了少年英雄特色;有学生认为他调皮捣蛋,让家人操碎了心。不同的解读,站在不同的视角,拓深了学生的阅读广度。

总之,名著导读,教师要让学生从中撷取人文精华,促进学生自信、勇敢、乐观成长。

【参考文献】

[1]邱芳红.小学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探析[J].黑河教育,2020(04):53-54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131)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式探寻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种下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