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女性养生保健初探*

2020-02-11 16:42陈雅婷朱星崔瑾袁玥贵州中医药大学贵阳550002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苗乡苗家苗族

★ 陈雅婷 朱星 崔瑾 袁玥(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阳 550002)

早年间苗乡交通封闭,医疗水平低下导致孕产妇与新生儿的夭亡率甚高,所以他们针对地理环境与人民体质,结合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了许多女性保养摄生的办法,使其在生活中能美丽容颜,生理时期能特殊调理,为苗乡女性的身体健康与人口的繁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现今苗乡,青年男女多外出务工,但这些妇科经验疗法仍在苗族聚居地沿用,苗家人在识药、采药、用药、种药的前提下,掌握了许多女性疾病的防治疗法。本文以苗族女性养生为中心思想,阐述苗族社会以及女性的发展背景,论证了苗族女子日常生活与特殊时期的养生保健方式,为现代女性养生提供开拓的思路与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1 苗医药妇科发展概述

1.1 苗族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历史上苗族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苗民先辈在战败之后被迫开始了迁徙生活,最终在山区定居。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始与巫鬼文化的盛行,苗族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对女性的崇拜,再到传统社会时期对于女性的约束,最终形成了注重男性人口的父系氏族社会。这不仅意味着能促进苗家人的繁衍,同时还有更多的劳动力来抵御外界的入侵,是苗族人民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而苗族女性是苗族文化与历史的首要见证者,也是苗族社会繁衍人口的重要承担者。在苗岭地区,女性人口众多,其特有的生育功能对孕育后代有着重要的影响,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及其健康问题对于繁衍子嗣作用更大。所以苗乡将生儿育女作为衡量女性价值的标准,对于不能生育的妇女,家中还会进行一系列祭拜仪式,祈求神灵庇佑妇女早日怀胎诞下后代[1]。苗族对于女性的教育与保健工作,也愈来愈重视。不仅在实践中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在医疗保健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女性养生行为,提高了苗族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成为苗乡地区快速发展、稳步前进的来源与动力。

1.2 苗医药妇科养生的背景 苗族丰富的医药文化,是苗族文化中最精华的内容,是数千年来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理论体系与简廉可行的实施方式,成为了本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通过在特定的生存背景下反复检验与实践,已颇具成效。其中妇科学到了清末时期已取得了显著进步。在苗医的性别分布中,男女皆有,但是女医生由于生理条件的特殊性,尤其擅长治疗带下、崩漏、不孕、胎死不下、盆腔炎等妇科病症,所以积累了许多高明并且行之有效的医学经验,对女性的卫生保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针对女性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心理变化的特点,以苗族女性作为基本对象,坚持日常预防为主、养生为中心,特殊时期特殊护理为原则,采取了一系列防治结合、医养统一的措施,来提高苗族女性养生保健水平,从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控制产后多发病的发生与蔓延,提升苗族女性的健康水平与苗乡人口素质,为广大苗族女性在各个生理阶段提供了有效性的意见。这些措施具有苗家特色,同时在用药规律、处方配伍等方面均与传统中医有着明显差异。由此苗族在女性养生方面主要集中于经期与孕产期,在日常生活中着重在美容美颜、陶冶情操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苗医药妇科养生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 女性养生方法

2.1 日常养生 防微杜渐

2.1.1 生活习俗养生 苗家女性思想传统,在生活方面也谨守道德规范,这其中也蕴含着防病养生的理念。女子不能吃“试花果”即果树初结的果子,否则长大后会缺乏生育能力。在现在看来,吃未熟的蔬果或许与女性的生殖机能没有必然联系,但从口味与健康的角度来说确实对人体无益。女性在烧柴草时不能倒着烧,必须顺着根部烧,即将柴火根放入火苗中,使其顺势而上,否则将来分娩时胎儿会倒着出来,导致难产。这不仅体现了苗家人的防火意识,并且对顺产“臀先露”的危险已有了预防思想。由于苗族妇女怕生怪胎,所以忌食形状怪异的瓜果,出外干活时,竹篮中的东西必须摆放整齐,切忌将柴火与猪草一起放置导致杂乱无章。由于“物质通化”原则,苗族认为东西怪乱与怪胎有相通的因素,所以立此禁忌,以防日后生下畸形胎儿,这也体现了生育保健的理念。苗族民间相传用锅底灰、火炉的烟灰以调服阴阳水给远行归来的女性服用,具有补益强身、祛邪除病的作用。同时在天柱一带的苗家女子也时常用老虎叶、枇杷叶、芝冬草、蜘蛛香等活血化瘀、清热消毒的药物煎水外洗阴部[2],以消炎止痛、抑菌灭毒,再将益母草、鸡血藤、黄芪、党参与糯米甜酒冲服,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神,有利于增强体质。而熏蒸疗法历史悠久药简效速,苗乡妇女常将香附、金银花等挂在胸前,以口鼻呼吸的方式来预防乳腺增生疾病。有些直接通过睡药床、枕药枕的方式来缓解心神不宁的失眠症状。再加上苗女善舞好歌,舞蹈动作能调节人体生理状态,音乐能陶冶情操、安神定志,达到形神兼备的养生功效[3],也有助于她们的身体健康。

2.1.2 美容美体养生 据统计苗乡长寿老人以女性居多。她们不仅身体硬朗,而且鹤发童颜精神抖擞,这与苗乡女子平日里进行美容保养不无关系。苗族女性平日经常用双手十指梳头,由额前梳至后发际,梳理时手指紧贴头皮,反复多次直到头皮发红发痒为止,以提神健脑、开窍通闭,长期坚持有助于防止脱发、白发。在清明时节,苗族妇女在发鬓边多别上嫩柳枝以辟邪除晦、保护形体。将脱落的头发用水煎,待水分将干时,将锅底部如膏状的黑油涂在发尾部,能够使头发黑亮如新,这体现了“以脏治脏、以形解形”的原则。她们通常会保持良好的睡眠与平和的心境,同时辅助面部的按摩手法来促进血络循环以保面部容华。例如将双手五指并拢,将指掌面和手掌在脸上轻轻叩击,使面部皮肤产生轻微震动,可提升皮肤弹性使皮肤红活容润光洁如初。

“神油”是苗家人对桐油的尊称,他们认为桐油对人体有良好裨益,内服可以散寒除湿、解毒化瘀,外用能祛腐生新、调颜美容,所以苗乡桐油在美容养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在临睡前,将桐油点于眼睑部,可使原有皱纹慢慢减退直至消失。在行面部按摩法之后,将适量桐油擦于面部,并且用手由下颌到上发迹边推按边揉滑,使得面部发红发热,促进气血畅通,以减淡皱纹[4]。

苗族女性在出嫁前一晚要进行沐浴洗身、含漱除臭以及面部脱毛的保养法。

用荆芥、防风、藿香、香薷草、丹桂花等鲜品药捣碎后煎汤洗浴,可清洁身体、消除异味,防止各种传染性疾病。或将威灵仙、香叶、干荷叶等辛散轻清的药物晒干后研末,装入娟袋中洗浴全身,肌肤便会嫩白如雪,有助于防治各种瘙痒红疹、顽麻疥癣等皮肤症候。将细辛煎煮成水之后,含少许在口中,一日数次,可以预防口臭,利于口腔洁净防止细菌滋生。将白砂糖和木炭共锤成末后,涂于面部毛发旺盛之处,可使毛发自然脱落,肌肤柔嫩光洁。

2.2 特殊时期养生 简廉高效

2.2.1 经期养生 防重于治 苗乡民风保守,通常将女子行经期委婉地用“洗衣服”来替代,意思是若母亲发现女儿用热水烫洗衣物,再将水倒在屋前的泥土中,便可认为女孩在行经。苗乡风俗血液不能流入河水中,带有女性血渍污迹的衣物尤其不能放在河水中清洗,否则会触犯“河神”遭致灾祸。所以必须先将衣物用水洗烫之后再去河水中漂洗。由于热水能杀菌消毒、降低血液的污染性,达到清洁的作用。同时女子的经血作为排泄物本身具有污染性,所以不能流入河水,也表现了苗家人维护环境卫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苗族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族人需进行纹身。早年他们认为“女子血”是不吉之物,会冲撞神灵,所以女子行经期间不能纹身,还要举行“多朔”仪式请神消灾[5]。但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他们认识到经血是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但经期血海空虚、肌腠疏松,此时若行皮肤创伤术,易引发伤口感染,不仅危害健康,也不利于纹身图案的美观,反映出了苗家在经期特有的保健观念。苗乡有女子月经期间避免性交的禁忌,否则会导致“阴麻症”,产生女子小腹胀痛、男子阴茎疼痛,排尿涩急滞痛等病症,从现代医学分析即是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使疾病呈现寒热错杂之性[6],其理论也具备科学性。

2.2.2 孕产期保健 形神结合 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血聚胞宫养胎,母体为适应胎儿的发育需求,也需要特殊的调护。苗乡妇女在孕期有特定的习俗,如孕妇周围不得动土、鸣放鞭炮,不然会惊扰胎元,不利于宁神安胎[4]。孕妇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也不能去抱其他的小孩,否则会得罪“胎神”,而发生“惊胎”之证。也不可随意生气,否则会导致孕妇难产、小孩得疝气病。若有“惊胎”、流产的征兆,一般会请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施行“起术法”,借苗民信奉树神的信念,安定孕妇情绪,以发挥精神调节的作用。平时苗乡孕妇多调气安神、保持凝神静气的心理状态,通过欣赏当地的娱乐节目,陶冶情操,蕴含了早期胎教的思想。到了产前娘家母亲会前来陪同,指导产妇做一些生产准备,实际上也防止小夫妻同房,以保证胎儿安全,以免早产的情况发生。妇女分娩之后气血亏耗、营卫失调、津伤液损、不耐外邪。所以苗乡妇女在产褥期间切忌伤心流泪,不能生气怄气,否则年老之时会发生头昏脑胀、眼睛肿痛等肝郁气滞的症候。同时进行适度的翻身与活动,开窗通气,以保持正常的空气流动,预防气机不利等病症。同时苗乡地处山区日照充足,产妇通过晒太阳,以除湿助阳,防止产后肾元亏虚、骨骼松动之证,有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但在孩子满月之前产妇不得出房门,同时苗家人会在门口插上旗帜或草标,告示外人不得随意入内,以防产妇感染外邪。所以避风就暖、防毒除湿是苗乡产妇在产褥期内遵守的原则,也体现了苗乡女性在特定生理时期的调护意识。

2.3 苗医药妇科经验方 女性在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时期,苗家有许多经验方以治病保养。如益母草能活血调经、补漏解毒,加上六胡奈水煎可治疗气滞血瘀之痛经。若胎死腹中可将益母草鲜品捣碎,以温水和酸汁即时服下,以下胎保母[7]。苗医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生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所谓“壅塞为病,通达为康”,在调理时多用调气和血之药。香附为血中之气药,能行气消胀、调经安胎,中医学谓其是“妇科之主帅、气病之总司”。若发生气滞胎动不安时,可将香附、紫苏共煎服。或用香附炒末,治疗五色杂下之崩漏证。苗乡地处深山,草药繁盛,若产后恶露未尽,可用凤仙花鲜品捣碎泡水服用,以散血通经。若患有亚急性及慢性盆腔炎,则用马鞭草、鱼腥草、一枝黄花水煎服,以解毒排脓消痈。情况严重形成赤白带者,可用鸡冠花、映山红根、车前草水煎服,以清热通淋、清心解毒,其中赤带重用红鸡冠花,若白带则用白鸡冠花[8],体现了苗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产褥期妇女易产生阴虚内热之证,所以苗家常用黄蜀根与鸡汤同煎服,或加上鸡蛋、甜酒少许,取血肉有情之品以补益中气、滋阴潜阳,预防产后血亏之虚热证。若乳房硬结长期不消,应警惕乳岩的发生,苗医常用去皮的多儿母鲜品,与适量黄酒一起蒸制然后饮用黄酒,可软坚散结、补精充血。

3 讨论

3.1 苗族女性保健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在苗族女性的生活宜忌中,如女性在妊娠期应保持心情舒畅;产房禁止外人进入;产妇在“坐月”期间不得外出等,从中了解到原始而朴素的苗医妇科学思想。一是保证女性的身体健康,减少“惊胎”、难产、流产等疾病的发生,再者是降低胎儿罹患呆傻、畸形等生理缺陷病的风险。这些是苗家人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在科学知识相对匮乏、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息繁衍与身体健康的良好愿望。苗医发明的剖腹取胎法、坐式分娩法均是较为科学的妇产科技术。尤其是坐式分娩法利用了胎儿自身的重量与子宫收缩力的双重作用,比仅靠子宫收缩力将胎儿引出的卧式分娩法更加健康有效[9],现已开始运用于临床。这体现了苗医学对妇科学发挥的里程碑式的作用,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3.2 苗族女性的思想意识应着重提升 某些苗乡的女性在卫生保健知识与医疗条件较完善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仍不甚重视,这现象并非个别,在很多地方均存在。这是由于苗族妇女思想传统保守,长期被封建礼俗禁锢,根本原因是由当地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发展低下而导致的。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应鼓励苗族女性开放思想,多与外界接触与交流,同时树立良性健康的两性观,其根本措施是必须提升苗乡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的总体规模在苗乡应迅速扩大。同时需要对少数民族实行政策优惠与重点扶持,对于家庭贫困的人员要进行定点救助。同时着重发展妇女教育,拓宽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争取多方支持,提高苗乡当地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对苗族聚居地应加大教育成本的投入,由此来弥补经济水平低下、资源匮乏、发展受限的劣势。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保证教育事业的资源投入与条件改善的情况,切实监督款项的最终流向与实施方式,将政策落实到实处[10]。

3.3 苗族女性养生保健体系应合理完善 由于苗乡多地处偏僻,许多苗族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差。而女性卫生保健服务的机构主要是乡镇级妇幼保健院等基层卫生组织提供,同时相关人员安排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医疗设备与技术明显落后等因素,导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呈现了“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而苗族女性仍遵循着上辈传习下来的风俗进行保健的行为,也反映了苗乡医疗体系落后的现状。

通过定期对苗族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使她们掌握一定的健康常识,强化保健意识,提升健康能力,完善养生行动,从而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并且利用电视、网络等传媒来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与保健主题活动,定期对妇女开展义诊与健康筛查,以求做到“未病先防”。同时请知名专家学者、医学教授开展学术讲座,对相关机构人员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医疗技术与职业道德,完善考核制度与法律规章,争取苗乡妇女卫生保健事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一步完善苗乡养生保健的方针与政策,对苗乡流动妇女人口,加强监管体制,必要时进行病情追踪,以求做到“有证可查”。

4 展望

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在认识苗族女性养生保健实施方式的过程中,了解到她们获取健康的方式融合了自然观的思想,这与苗医学体系中“人天合一”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全面认识苗族女性的养生保健理论,对于理解苗族的生育繁衍习俗、妇幼保健工作与全面发展苗乡的生产文化教育,以及促进苗医药治病养生事业的开拓发展等,具有指导性意义。不仅为后世民族医学的女性养生发挥了借鉴性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当今时代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观念,具有积极而先进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苗乡苗家苗族
苗家米酒香
苗家姑娘去走坡
幸福苗乡万年长
小小苗家妹
苗家小阿妹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乡集市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