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安精神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020-02-12 05:11余志列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全国第一将军县”坐落在湖北红安,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湖北红安人民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革命年代形成了红安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学生培养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同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是新时代培育新人的重要历史资源。而红安精神对当代高校学生树立顽强拼搏的理想信念,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以及通过红色文化进行自我净化、自我教育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红安精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他在多个场合指出了红色革命文化的价值内涵,并强调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红安老革命区根据地为建党、建军、建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湖北省乃至全国高校都在用红安精神来开展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收获了一些效果。高校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中,应该积极发掘、运用红安革命老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红色”氛围,提升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红安精神的诞生历程

1、红安精神在“黄麻起义”中孕育

在红安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组建了鄂东军,打响了反抗鄂豫皖地区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爆发长江以北地区最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史称“黄麻起义”。它是中央及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红安地区劳苦人民群众不甘于压迫的表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红安精神在在创立红军以及鄂豫皖根据地中沉淀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黄麻起义”的爆发,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商南起义”的成功,组建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27年12月27日,鄂豫边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陈店细吴家召开,选举了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标志着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继“黄麻起义”、“商南起义”的成功,在安徽六安独山爆发了“六霍起义”,开辟了皖西革命根据地。为了统一鄂豫边、豫东南、皖西北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1930年3月20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中央鄂豫皖边区会议召开,成立了中央鄂豫皖边特委,同时将红11军31、32、33师统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鄂豫皖边党政军的成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1985年国家投资在新县兴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3、红安精神在红安的解放战争以及全国的解放战争中诞生

“小小黄安,个个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一首关于红安县城革命时期的民谣,却也是当时革命情形的真是写照。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在红军、新四军、解放军中随处都可以看见红安人民的身影,在浴血奋战的解放战争中先后有14万红安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里,每四个英烈中,就有一名属于红安籍,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健在的红军老干部只有600多人,而属于红安籍的开国将领就有223位,居全国之最,故红安县被称为“全国第一将军县”。

纵观红安革命老区的历史,能够发现红安革命老区先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而其中蘊含的红安精神和彰显的革命文化是高校新时代培育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王洪叶和黄珊等的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认识不够,缺乏情感共鸣,表现在对革命文化未形成广泛认可、对内涵不能准确理解、不能主动学习、没有渗透到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中[2]。王丽君等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革命物质文化认知度较高,对精神内涵有深刻认知,对其作用有深刻认同[3]。

中国社会现在迅速发展,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大学生就业难、社会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使正处于学校的学生出现利己主义以及功立主义等一些列问题,造成理想信念模糊。与此同时,现在网上各种热点明星以及网红等娱乐产业“大爆发”,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的杂志信息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冲击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任务更加艰巨。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虽然大部分高校学生具有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目标也很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有勇于担当的精神。但也有不少高校学生出现精神上的松懈或者出现随波逐流、急功近利等造成理想信念模糊的状况。纠正他们的思想观念、树立他们正确的发展方向、激励高校学生自我教育、求真务实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重要的任务。

三、红安精神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4]红安的文化资源和老革命地区氛围可以给他们起到文化熏陶和洗礼的作用,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坚定的爱国信念。

1、学习红安精神,树立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

一部红安革命老区的红色革命文化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老区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辉历史。在艰苦的革命年代,红安革命老区走出了众多的共和国开国将领,为中国近现代的革命战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没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仰、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红安就不可能出现如此之多的革命英雄。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引用夏明翰的《就义诗》,其目的就是告诫全党同志在新时代的今天作为共产党人更要树立标杆,更要有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5]红安革命老区前辈所表现出来的有国才有家的理想信念以及爱国爱民的责任担当对于我们今天的高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具有教育和启发的作用。

社会环境的大变革大变化,寒门难出贵子、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出现理想信念的缺失。青年学子是祖国未来的主力军,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缺失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发展偏离党的路线方针和方向。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地,要充分利用红安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

2、体验红色精神革命文化,激励高校学生知行合一、自我教育

红安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文化资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各自的魅力。老区的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红色书籍、红色网站等各种文献资料、文化载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红安精神的革命文化,这些形式不仅吸引人,感染人,而且启发人们去思考、领悟。每一个博物馆、每一所故居、每一处旧址都折射着红安革命老区人民立场坚定、热爱祖国、顽强拼搏、不怕牺牲、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也是新时代红安革命老区人民同心同力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的精神动力。对高校开展爱国爱民等一系列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这些生动丰富、引人入胜的红色革命文化场景都是极好的教育资源。

当代大学生身处于时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5]使得他们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引导,更需要在实实在在的红色革命文化的现实场景中亲自去体验、去倾听,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让他们从被动的理解到主动的倾听,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当代高校不仅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传播任务,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而通过一系列体验式课堂、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红色革命文化,让学生在理论中理解、在实践中体会,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红安革命老区可以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文化的要素以及实践的平台,所以高校要充分的利用革命纪念日或者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红安老革命家故居、烈士纪念碑、博物馆等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提高高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切身走近红安老革命地区,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把自己的发展方向同国家的方向相统一,达到情理交融、亲身体验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性和亲和力。

3、传承红安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求真务实和创新精神

在革命战争时期、在家国危难之际,一大批红安人民投入革命抗战,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把自己家仅存的粮食奉献给了抗战人员,更有一大批勇于革命的红安战士牺牲了自己寶贵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革命年代红安人民的革命追求和理想信念,更是革命年代红安人民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写照,而在我们当代有华为这样不甘于平庸、甘于奉献、敢于创新的民营企业。身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有求真务实的干劲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时代潮流的发展瞬息万变,我们得“站得住脚、迈的开腿”。

红安精神作为优秀的传统革命文化对高校的思想理论教学具有思想上的支撑作用以及行动上的引领作用。将红安精神积极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之中,不仅是当代高校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实效的迫切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发扬红安精神,传承革命文化,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王洪叶,王爱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增强学生认同的向度[J].教育探索,2014 (7):122-12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蒋艳丽,唐金生,唐长久.论夏明翰精神的内涵[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

[6]檀江林,王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6 (15):60-64.

作者简介:余志列(1994.0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学生,硕士,主要从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及党建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