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阴祛湿法

2020-02-13 13:23屈凡凡指导周正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1
江西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养阴胃痛阿胶

★ 屈凡凡 指导:周正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381)

1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之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其治妇人产后虚极,以甘草、阿胶益气养阴补血,因其又兼夹湿热下利,故复予白头翁汤以清利湿热;《伤寒论》猪苓汤、真武汤,本皆利水祛湿之方,却有阿胶、白芍之类养阴之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胃中客……疮疹黄疸,肢体微肿” 之甘露饮,本为治疗胃中湿热而设,方中却见熟地黄、生地黄、麦冬、天冬、石斛等大剂养阴之药;《兰室秘藏》之龙胆泻肝汤,以专逐肝胆湿热为功,却也于方中使用生地黄、当归各三分且等于君药龙胆用量;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金水六君煎论述中提出阴虚亦可兼湿,水泛为痰的观点,首先提出了养阴祛湿法。

2 临证特征

阴虚夹湿证分为肺阴虚夹湿、胃阴虚夹湿、肾阴虚夹湿三类。肺阴虚夹湿表现干咳,痰少而粘;胃阴虚夹湿可见纳呆、痞满、饥不欲食;肾阴虚夹湿常见小便不利、渴欲饮水、饮水不多。舌象一则见苔白厚而干,此为湿未化而津已伤,当先养津,而后化湿浊。另一种见舌红绛苔黄腻,为湿遏热郁、渐入营血,克少阴癸水之象,此时化湿之中,须加入甘寒、咸寒之品以清营养阴。脉象多见细滑或细数[1]。

3 治法方药

阴虚与水湿内停并见,在治疗上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养阴滋腻犹恐助湿邪之盛,温阳祛湿利水又惮阴精之耗[1]。从表面看,养阴碍湿,化湿碍阴,两相掣肘。但仔细剖析,养阴即是扶正,即治病求本,化湿实则是祛邪,即治标,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另一方面,养阴多用甘凉濡润之品,化湿多用芳香辛燥之剂,润燥相济,相反相成,同时顺应脾胃升降相因、纳运相得的生理特性。常用治法为祛湿法基础上适当加入甘凉养阴柔润之品,取其“真水既行,则湿邪无所容也”之意。

湿热伤阴,初仅及脾阴胃津,久则耗伤肝肾精血。宜咸寒之品滋补肝肾,填补真阴。初起酌加芦根、花粉、玄参、麦冬、石斛、玉竹等甘淡之品,日久则入龟板、阿胶、熟地黄等滋阴之药。

4 名家之言

颜德馨在治湿十法中提出养阴祛湿法,认为脾阴匮乏,水湿难运,致使湿浊停滞,且治湿之药最易伤阴,若仅是余湿未净,且津液已伤,颜老喜用苍术配玄参、麦冬以养阴化湿;路志正提出燥湿相兼论,认为湿极似燥,燥极似湿,燥湿本为一家,燥金生湿水,燥郁则不能行水而成湿,湿郁则不能布精而又化燥。提出治湿三大法: 一者祛除湿邪,二者扶助正气,三者扶正祛湿,扶正祛湿尤为强调养阴祛湿法,常用猪苓汤为基础方化裁[2];李士懋提出苦燥淡渗治湿邪之常、养阴祛湿疗湿邪之变。素体阴虚或夙疾伤阴未复,又感湿热之邪,胶着难化时宜养阴祛湿同用,法兼攻补,以冀收取全功[3]。

5 验案举隅

张某,男,63岁,初诊2018年6月7日。主诉:胃脘胀满间作7年余,伴纳呆、嗳气半月余。现症:胃脘胀满,食后尤重,初起进食尚可,近半月出现纳呆,嗳气,口臭加重,易饥有烧灼感,偶有胃痛,胃痛于空腹及紧张时加重,口干口苦,时有心悸头晕,无恶心呕吐,大便2日1行,便干成球,无黑便,小便色黄。夜寐尚安,面色晦暗。舌暗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曾于2015年查电子胃镜示:慢性胃炎。病理:(胃窦)重度浅表性胃炎,局灶性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既往史:冠心病5年,高血压10年余,慢性胃炎病史3年。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证型:湿热中阻兼有瘀滞。治法:芳香化湿,清热和胃,兼以活血化瘀。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青蒿、茯苓、大腹皮、丹参各30g,黄芩、厚朴、莪术各15g,枳壳、竹茹、陈皮、清半夏、六一散、紫苏梗、炒苦杏仁、木香各10g,郁李仁20g,大黄6g后下,砂仁6g后下,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2018年6月19日二诊 :效佳,诸症减轻,胃胀发作减少,口气好转,纳增,胃痛未发,嗳气偶作,大便每日1~2次,粘滞不爽。舌绛暗苔薄黄略腻,脉弦滑。原方去郁李仁、厚朴、大黄,加藿香、石菖蒲各30g,7剂。

2018年6月28日三诊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胃胀胃痛基本消失,大便尚可,1日1行,舌淡暗苔薄黄,脉弦滑数。前方加芦根30g,泽泻、佩兰各15g,7剂。

2018年7月5日四诊 :效佳,症状未见复发,大便1日1行,自发气短,舌淡暗苔薄略腻,脉弦细数。上方加太子参15g、麦冬20g、五味子6g,续服7剂。后随访未在复发。

按语:周师以蒿芩清胆汤加减,方中以青蒿芳香化浊,黄芩苦寒燥湿,同为君药,共除中焦湿热;伍陈皮、茯苓健脾化湿;半夏、竹茹燥湿化痰;佐以理气健脾、宽胸畅膈除胀之枳壳、厚朴、大腹皮;杏仁合苏梗以宣气化湿,气化则湿化;又合郁李仁、大黄以润肠通便。患者就诊正值夏季炎热,暑湿尤盛之时,故用六一散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去,给邪以出路。砂仁温中化湿醒脾。丹参、莪术活血化瘀;全方共奏芳香化湿、行气和胃、化瘀通腑之功。二诊周师考虑大便已通,但粘滞不爽,去润肠通便之品郁李仁,加增强芳香运脾化湿之功的藿香、石菖蒲。三诊根据症状及舌脉,周师认为患者湿热渐去,腑气已通,瘀滞减轻,唯有口干苦,口中粘腻,加入芳香化浊之泽泻、佩兰,同时加入芦根清热润津,以防芳香燥烈之品耗阴津,取其养阴化湿之意。四诊师觉湿邪渐化,考虑患者年老脾气虚弱,恐祛湿太过而伤阴化燥,故用养阴化湿,益气健脾法,酌情加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等。纵观整个治疗过程,周师治疗湿邪困脾之脾胃病,将多种化湿常法与养阴祛湿之变法巧妙结合,同时注重三因治宜,步步为营,环环紧扣,辄获捷效。

猜你喜欢
养阴胃痛阿胶
欢迎来到2060年!
欢迎来到2060年!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立冬补冬 小雪养阴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阿胶的小脾气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