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控

2020-02-14 14:57刘艳平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小肠病毒性

刘艳平

(河北省滦平县农业农村局 068250)

近年来,仔猪腹泻在一些地区已成为限制仔猪养成的关键因素,给养猪户(场)带来了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 通过调查了解到,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大类。 其中传染性致病因素如致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 本文从致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等方面简析仔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控技术。

1 新生仔猪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致病是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中的病毒性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病率最高,传染性最大,传播范围最广。 造成传染性致病的因素有很多, 如某些猪场采取减少给猪免疫病毒性腹泻的二联或三联疫苗,或者直接不进行免疫,导致病毒变异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导致大面积暴发仔猪病毒性腹泻。 此外,还存在病毒性腹泻疫苗接种方法不正确等原因, 直接或间接导致免疫失败。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2.1 流行特点

仔猪腹泻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冬、春两季是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的高峰期, 传染性胃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大面积传染,可见于各种日龄的猪,其中以仔猪发病率最高。 其中刚出生5d 左右仔猪最容易被感染,发病率最高。 但近年来从养猪户(场)调查了解到,仔猪病毒性腹泻一年四季均有过大规模发生现象,与以往的流行规律大不相同。 而且发病率较高的也不仅仅是仔猪,母猪的带毒情况也较为严重。

2.2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是猪轮状病毒,该病蛰伏期为2~4d,带有该病毒的病猪,初期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愿走动,部分发病猪会呕吐、腹泻、排泄物腥臭。 若无继发感染,大多发病猪腹泻数日即可康复。在所有发病猪中,以仔猪病变率最高,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或者病毒变异时,就会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 解剖发现病变主要在胃和肠道,小肠病变为主要,小部分可见胃出血,小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黄色。 其次,是猪传染性肠胃炎,该病蛰伏期为1~3d 左右,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可引起该病大面积暴发。 发病猪与猪轮状病毒症状较为相似,同样是呕吐、腹泻、脱水,但该病发病猪排泄物常有未消化凝乳块,颜色多呈黄色或淡绿色。 一周龄内出现该症状的发病猪2~7d 内死亡,死亡率接近100%,而康复猪也会生长速度缓慢。 解剖结果发现病变部位与猪轮状病毒较为相似,小肠病变最为主要。 另一个病状就是猪流行型腹泻该病蛰伏期为2~3d 左右,病猪出现精神不振,呕吐,食欲减退,水样下痢,呈暗红色或黄色,3~4d 后,发病猪严重脱水导致肾脏衰竭而亡。 发病率在80%左右,死亡率高达90%以上。 解剖发现病变部位同样主要集中在小肠部位,小肠充血,肠壁内充满黄色液体,肠膜系和肠淋巴结都出现充血水肿的现象,肾脏出现大量的点状充血。

2.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在确认仔猪发病后,应依靠如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病原学诊断等科学技术手段,来确定仔猪的病毒类型,从而能更好地做好发病后的防控工作。

3 防控途径

3.1 加强安全措施,做好饲养管理

针对病毒性腹泻,目前还未研究出新毒株商业化疫苗。但可用抗菌药物来阻止细菌的进一步感染,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病毒性腹泻极易进入猪舍,从而使仔猪感染病毒,应加强安全措施,重视猪舍的环境卫生,坚持自繁自养,对于一些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后方可进入猪舍,禁止工作以外的人员进入猪舍,并且要做好猪舍的卫生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喂养,做好猪舍干燥通风与保温的工作,控制好猪舍的温度,做好新生猪舍休息区的干燥。

3.2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防止频发感染

每年10 月份到11 月份这段时间内,要对猪打疫苗,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其次,做好药物保健,对于一些携带病毒的仔猪,对症下药,及时控制疫情。 从而有效预防一些仔猪频发感染,抑制疫病传播。 另一方面,猪舍应坚持自繁自养,在疫病频发期间,严禁引种,从其他地方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一经发现,迅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造成较大损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病毒性腹泻是仔猪常发疾病,本文通过分析仔猪常发疾病病因,以及常见病毒,分析其诱发原因、表现症状,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好猪舍内外的安全管理,加强相应的饲养管理,提前做好免疫疫苗接种工作,预防感染病毒,严格做好防控措施,保证猪舍仔猪的健康,避免因病毒频发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小肠病毒性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一根小肠一头猪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养好女人小肠经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