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0-02-14 14:57章德正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染病胃肠炎周龄

章德正

(四川省中江县通济镇畜牧兽医站 6181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而引发的高接触性、急性、高传染性的胃肠道疫病[1]。 该病主要发生在严寒的冬春季节,发病后传染迅速,通常呈地方性流行,猪不分年龄均为易感动物, 但2 周龄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且死亡率接近100%,5 周龄以上的猪发病后病死率也较低, 但是即使耐过后,其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

该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该病毒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直径90~200nm,具备囊膜结构。 病毒耐寒不耐热[2],在60℃条件下20min 即可灭活;在室温条件下也表现不稳定,37℃条件下4d 即可失去感染力。 目前常用的消毒剂也可有效的杀灭该病毒,如次氯酸钠、碘、氯仿、烧碱、苯酚等。

1.2 易感动物

目前该病只有猪会感染[3],而其他动物未发现感染病例,即使食用被感染的病猪也不会发生染病。 任何品种、年龄的猪均可受感染, 尤其是两周龄以下的仔猪易感性最高且染病后死亡率接近100%;断奶仔猪、育成猪以及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较轻,大多可以自然康复。

1.3 传染源

病猪以及带毒猪均为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乳汁以及呼出的废气中均带有病毒,对周围的环境、饲水、饲料以及使用的用具产生污染。

另外,猫犬等动物也可以携带该病毒并不显示症状,但是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1.4 传播途径

健康猪食用被污染的饲水、饲料,直接接触病猪的分泌物,或者接触到被污染的器具, 以及圈舍通风不畅情况下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过高,也会引发猪群感染。

1.5 流行特点

该病的流行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由于该病毒不耐热,在炎热的夏季基本上没有发病的病例,而在严寒的冬春季节,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通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

2 临床症状

仔猪染病后会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短期内体重减轻,伴有脱水症状。 腹泻排出的排泄物可以发现散发恶臭的未消化的凝乳块。 低于2 周龄的仔猪染病后死亡率接近100%,大于3 周龄的仔猪基本可以耐过,但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 防控措施

3.1 药物治疗

发现病猪后应及时的隔离治疗,在治疗时,主要采用“清、泻、消”,即清理肠胃内容物,洗胃、健胃,消炎止痛。 在治疗过程中,病猪应禁食或者少食,仅供给少量的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或只提供充足的洁净的饲水即可, 即时补充体液或在饲水中添加0.5%食盐和5%的白糖。

消炎止痛药可以选用肌注的方式给药, 一般使用青霉素结合庆大霉素,或采用病毒唑注射液结合盐酸吗啉双胍注射液,实际用量一般根据兽医指导或者说明书要求,按体重比例确定。

另外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白头翁、金银花、天冬各100g,连翘、龙胆草、大黄、山豆根、苦刺尖各50g,苦参25g,加水煎服,用量1 剂/d,连续服用3d。

3.2 免疫预防

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包括弱毒苗与灭活苗, 如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株冻干疫苗、 与猪流行性腹泻联合制成的二联灭活疫苗、与猪流行性腹泻联合制成的二联活疫苗等。 其中弱毒苗为活疫苗,存在返强的可能性,安全性相对较低,但是其使用后可以快速产生抗体且持续时间长,被广泛用于加强免疫。 灭活苗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是使用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抗体,且只能产生体液免疫,通常被用于首次免疫。

妊娠期的母猪在产前20~30d 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株冻干疫苗(2mL/只),初生仔猪免疫接种量为0.5mL/只,体重10kg 以上的仔猪免疫接种量可以达到1mL,超过50kg 的猪接种量增加的到2mL。

3.3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外来引入的猪,如果必要从外引入,需要经过隔离观察后才能混群饲养。 饲养管理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管理措施,定期对圈舍、主要活动场地、饲养管理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特别是产房区域; 清洁养殖场周围环境,严禁外来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场区,防止流浪猫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区域。 在该病多发的寒冷季节,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同时也要做好通风管理。 此外,养殖管理员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饲养管理,保障饲料营养的全面供应,提升猪群机体抵抗能力。 饲养管理员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隔离观察,确诊后对症治疗,以免造成疫病的流行。

猜你喜欢
染病胃肠炎周龄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偶感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