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2020-02-14 14:57王志婵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育胃肠炎圈舍

王志婵

(云南省文山市秉烈彝族乡畜牧兽医站 663006)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发的高接触性传染病[1],该病暴发流行速度快,对仔猪易感且发病后死亡率接近100%,成年猪感染后发生胃肠炎病症,一般一周后可自然耐过,很少发生死亡,但是会影响育肥生长。 因此,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对我国养猪行业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威胁的常见疫病之一, 本文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1 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又被称为寒泻症,是因为该病主要发生在天气寒冷的秋冬季节或者天气冷热交替变化较大的时节。 该病一旦发病,会迅速暴发传播到整个猪场,新疫区的传播往往呈现暴发式流行趋势,且症状较为典型,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而老疫区往往由于耐过猪产生相应抗体, 仔猪可以从母猪身上获得母源抗体,所以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低,但是断奶仔猪由于无法从乳汁中继续获得母源抗体,会逐渐转化为易感群体。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的临床症状

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体温会迅速上升到40℃左右,食欲废绝,水样腹泻、呕吐以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排泄物多为灰色、黄色或者绿色,夹杂气泡,通常可以观察到凝乳块,伴随剧烈恶臭。 随着病程延伸,饮水欲望增加,但是仍然呈现脱水现象,体重下降,同时体温逐渐降低,2~7d 内发生死亡,少数可以耐过的仔猪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2]。

2.2 成年猪的临床症状

成年猪发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饮水量增加,水样腹泻以及伴随病程延伸,出现脱水、体重下降等症状。 而成年猪往往死亡率较低,一周后可以耐过,且耐过猪体内存在抗体,一般不会再次得病。

3 病理变化

病死猪剖检可以观察到尾部以及小肠部位出现卡他性炎症,胃部以及小肠部内容物中含有大量凝乳块[3],胃部黏膜有血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肠管扩张,肠壁薄而脆,内容物呈水样且夹杂大量气泡。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坚持自繁自育

养猪户应坚持自繁自育的原则, 减少外来引种带来病原体的风险,如果必须从外引入猪只,需要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

4.2 加强消毒管理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的消毒管理制度并配备消毒措施, 养殖管理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定期对圈舍以及主要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尤其是妊娠母猪与仔猪的圈舍,应当加强消毒。 此外还要定期清洁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器具、 水槽等, 并在清洁后消毒。 同时,还要定期清洁养殖场周边环境,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切断传染途径。

4.3 加强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养殖场应为猪舍配备消暑降温以及防寒保暖措施设备,同时保障圈舍通风,保持圈舍内的洁净干燥。饲喂饲料应能够保障正常生长发育需求,严禁饲喂霉变饲料,饲水也要采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4.4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养殖管理员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养殖过程管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免疫。

4.5 发病后的控制措施

养殖管理员应当关注猪群的情况,如果发生异常状态,应及时隔离诊断,确诊后再对症治疗。 在隔离的同时,还要采用2%的烧碱溶液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 定期淘汰病猪、弱猪,病死猪应采用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手段进行处理。

5 治疗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猪确诊后, 可以采用玉米粒60g, 党参30g,茯苓、白芍以及藿香各18g,白术、半夏曲以及陈皮各12g,加水煎,灌服,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使用3d。 如果病情严重,出现呕吐,则可在配方中加黄芪18g 以及桔梗2g;若出现严重腹泻,则可在配方中加入泽泻30g、石榴皮18g;若严重发热,则可在配方中加入生石膏60g 以及大青叶30g。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发的高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暴发流行速度快,对仔猪易感且发病后死亡率接近100%,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预防该病的流行,养殖户需要坚持自繁自育,加强消毒管理与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同时做好发病后的控制措施以及治疗措施。

猜你喜欢
自育胃肠炎圈舍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模式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有机启智 化学育人
抓好一关键,注重三培养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