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2020-02-14 06:10姬文广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直接经验向前走密码

姬文广

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写道:“有一个孩子天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母亲的温和、整洁、慈爱,还有衣服上的芳香/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父亲的强壮、自负、吝啬,还有爱发脾气、粗暴/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生命就是这样继续许多年或一个个世纪连续不已。”

一个生命的延续就是一个家族乃至民族的延续。当一个家庭诞生一个孩子,为人父母者究竟应该拿什么去赋予孩子,让他向前走去?当一所学校迎来一个个孩子,学校究竟应该拿什么去奉献给孩子,让他们向前走去?

作为学校,若干年后将还给社会一个怎样的人?作为父母,若干年后将还给世界一个怎样的人?这都是需要认真思量的问题,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教育的本源和意义。

成长是什么?教育是什么?需要回到生命的原点去追问。

在生命的世界里,一粒种子的萌芽和生长,需要土壤、阳光和雨露。如果种子遇到了与之相适应的土壤、阳光和雨露,种子就会萌芽并生长得茁壮,反之则不然。在精神的世界里,来到这个世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们都希望他(她)生长得舒展而有力量,都希望他(她)能遇到与之相适应的土壤、阳光和雨露。那么,孩子成长的精神世界里,土壤、阳光和雨露是什么?

在孕期里,母亲与婴儿的身体是完全连为一体的,他(她)们有着高度相通的生命密码——大致包括生理基因密码和精神文化密码。婴儿的诞生,意味着生理基因密码的延续已然完成。婴儿出生后直至后天的成长中,伴随着生理的发育,精神文化的成长密码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其人生的道路、选择和命运。那么,精神文化的成长密码是什么?

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追寻教育与成长之意。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史、奋斗史。其中,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之路上,课程目标明确经历了从关注“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到培育“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好的教育,不只是培养孩子世界观,而是带他“观世界”。好的教育,不只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培育素养,帮助他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素养,才是生命的幸福密码,才是教育的意义。

此外,還需要从哲学层面进一步思考。人的成长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社会属性,并使两者达成一个相对平衡的契合点。一个人成长的来源无非是自我的直接经验和别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因当事人置身其中而具有鲜活的体验性和深刻的感受性,但其局限在于不能穷尽世事世理;间接经验因其已然是理性的总结归纳而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精要性,但其缺点在于当事人难以感同身受从而不易转化,不能为己所用。

那么,对于直接经验的获得和间接经验的学习,如何兼取二者之长,又避二者之短?我想,找到直接经验的获得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二者的契合点,把握好二者的“火候”,使之匹配起来、融合起来,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

进一步来讲,直接经验来自孩子参与其中的活动、经历和体验,即真实的情境、感性世界;间接经验来自书本、传授等,即来自知识世界、抽象世界、理性世界。那么,探索现实世界背后的“隐形推手”——科学知识、规律定理;追问知识世界是如何推动现实世界的——学以致用、创意物化、解决问题,进一步打通现实情境世界与科学知识世界,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

从“考分”走向“育人”,从“知识和知识体系”到“生命和生命体验”,从“记记、背背、练练、考考”的设计走向“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的设计,从“围墙之内,课堂之上”走向“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从“分数评价”走向“生命发展”,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

在这样的教育与课程影响下,孩子会感觉到,噢!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充满了神奇和奥妙,具有规则和隐形的力量,并且是可以掌握的、值得探索的;孩子会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一个个必然的联系,是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是解读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核心工具,是有价值的,是有力量的;孩子还会感受到“在我的手中,知识变成了力量,我可以成为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感受到“学习的力量”——学习可以使自己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能力得以增强,我是有价值的。孩子通过“学与习”,得以“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通过“学与习”,在探索与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通过“学与习”,把思考和双手紧紧联系起来,把知识世界和情境世界紧紧联系起来,穿行在科学知识世界和情境现实世界之间,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共情世界、深度介入。这样的教育与课程,才会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持久而良性循环地发挥力量——这才是打开世界的姿势和方式。

有学者说,课程就是跑道,是生命成长的路径。沿着这样的课程铺就的路径走过去,生命逐渐变得深邃和丰盈起来。孩子的一生,将因这样的课程的润泽而变得有些不同,或有很大的不同。

试想一下这样的教育图景——

课程是朝向孩子的,可以唤醒、激活,可以搭建“脚手架”和阶梯,可以打开丰富的物质世界和旷达的精神世界,可以创意物化自己的世界,可以塑造人格,引领成长,帮助他们解决生命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课程也是朝向教师的,可以唤起我们对教育生活的重新思考,进而调整教育状态,使我们的教育更美好;

课程也是朝向父母的,客厅里的读书会、生活创客实验场、家庭周末电影院、研学旅行等,这些元素成为家庭共同成长的常态。

此时,再继续这样的教育追问——

那个向前走去的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孩子?

那个向前走去的孩子,什么将影响他的生命质量?

那个向前走去的孩子,将会带给社会乃至人类怎样的未来?

(作者系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直接经验向前走密码
中国向前走
背 面(外一首)
给咪咪送礼物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谁泄露了密码
密码藏在何处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某人与他的影子
破译密码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