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角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商洛学院为例

2020-02-15 09:02赵永平
山东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商洛应用型校企

赵永平

(商洛学院 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业和职业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通过深化产、学、研有机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和探索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路径,普遍认为通过校地、校企等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已成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3-4]。

商洛学院作为陕西省教育厅首批确定的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大力探索和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突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改革、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在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引下,2016年,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16〕33号),陕西省教育厅出台了 《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方案》(陕教〔2017〕171号),商洛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被列为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其主要得益于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立足商洛、服务地方。依据商洛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企业深度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近年来,随着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已经在农林、医药、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需要大量的生物技术专门人才。而长期以来,我国生物技术人才多以基础培养为主,注重基础理论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或教学,本科层次的学生实验和实践技能不强,而现代生物技术企业需要大批能够独立设计或改进实验技术方案、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严重影响了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尤其是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和科研能力不突出的情况下,实践动手能力再不高,其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5]。基于此,商洛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密切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协同育人,实现人才互通、利益双赢。

1 加强协同育人模式,健全管理制度保障

学院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深度合作,围绕商洛现代中药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共同申请并建立产业急需的技术研发平台-“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陕西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使学院和企业成为责任和利益的共同体,注册成立“陕西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出台《公司人员聘用及管理办法》、《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实现协同育人平台的制度化管理。

2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质量工程建设

通过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多年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推行《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理论课程改革,以模块化教学与翻转课堂等改革形式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其次以地方产业和企业生产需求为导向,将主要的技术和难点应用于专业教学,先后获批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教学团队等,并推广到学校其他专业和省内其他高校。

3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公共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与理论课”学分比例“双四六”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校地、校企协同合作,创立“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训练)+校外实践(认知实习、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双线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校企合作课程,编写校本实验教材,由企业资助连续举办了七届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并与合作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4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以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建设为基础,制定《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学分认定细则》,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课程,并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进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辅导,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和渗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关键技术开发中,近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3项、省级10项,并获10余项创新创业奖励。教师与校地、校企合作单位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先后获得省级铜奖2项,与合作企业联合建设并获批陕西省首批农业科技领域众创空间“商洛大健康产业星创天地”,率先创办大学生创业实体“哈尼烘焙”。

5 深度融合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专业建设

积极开展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深度对接地方产业,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之春、成立区域创新中心与产业联盟、基层人员培训等形式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在与地方企业深度合作过程中,企业聘请专业教师与学生参与企业关键技术研发与攻关,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和实验、实践课程的指导或担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每年派学生赴企业开展为期10周的综合实习或顶岗实习,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并给予综合考核和评价,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学院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深度合作,围绕地方产业的开发利用,通过整合校企资源,加强协同创新,既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商洛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作品赏析6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的是故乡商洛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