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丑夫教授运用羌活胜湿汤验案举隅

2020-02-17 01:02张炜宁聂桂元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斜颈全蝎羌活

赵 婷,张炜宁,聂桂元,朱 洁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81)

程丑夫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识渊博,精通中西,对诸疑难杂症经验颇丰。

羌活胜湿汤出自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一书,由羌活、独活、甘草、藁本、防风、蔓荆子、川芎七味药物组成。临床上羌活胜湿汤加减后常被应用于偏头痛、肩周炎、颈椎病、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治疗[1]。药理学研究表明羌活胜湿汤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2]。而程丑夫教授以证而论,根据其祛风胜湿之功广泛应用于临床,异病同治,效果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择羌活胜湿汤临床运用中的验案三则,将跟诊体悟记录如下。

1 头痛

易某,男,48岁。2017年7月28日初诊。主诉:反复头痛3月余。患者诉3月前开始反复出现头痛、头重如物裹,颈项胀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麻木等不适,口干口苦,纳食可,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细。BP:120/70 mmHg。中医诊断:头痛,证属湿郁清阳为主。先予羌活胜湿汤加味。处方:羌活10 g,独活10 g,川芎10 g,甘草6 g,蔓荆子10 g,藁本10 g,防风10 g,黄连6 g,全蝎3 g,滑石10 g,香附10 g,酸枣仁15 g,贯叶金丝桃6 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后上述症状完全缓解,随诊3月未复发。

按:《寓意草·卷一》曰:“头为诸阳之会,为清窍所在之处。”其居人体最高位,为髓海之所在。而《医碥·头痛》言:“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遏阳气。”因此,风湿之邪易上蒙头窍,致清阳之气受困,气血不畅,发为头痛。患者以头痛、头重为主,是属湿郁清阳,因此,程丑夫教授遣以羌活胜湿汤加味以祛风胜湿、通窍止痛。方中羌活善祛腰以上风湿之邪,独活祛腰以下风湿之邪,共为君药;川芎上行头目,旁通经络,防风为风中润药,共助君药散邪之功,制约君药之辛燥。藁本善达巅顶,疏散太阳经风湿之邪;蔓荆子亦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甘草缓诸药之性,调和诸药,正如《医方集解》曰:“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风能胜湿。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3]《石室秘录》曰:“诸痛治肝”,故加以香附、贯叶金丝桃疏肝理气止痛。久病入络,以全蝎祛风通络。口干苦、苔黄腻,为风湿郁久化热,故加以黄连清热燥湿,滑石清利湿热。患者夜寐欠安,加以酸枣仁宁心安神,诸药合用,诸症悉除。

2 痹证

陈某,男,34岁。2019年4月30日初诊。主诉:右侧肩部疼痛2月余。患者2月前开始出现右侧肩部疼痛,以胀痛为主,抬举受限,时有前额隐痛,无头晕,纳可,夜寐欠安,入睡困难,易醒,小便黄,大便可。面色少华。舌红,苔薄黄,脉弦。BP:120/70 mmHg。中医诊断:痹证,以湿邪痹阻经络为主。先予羌活胜湿汤合酸枣仁汤加味。处方:羌活10 g,独活10 g,川芎10 g,甘草6 g,蔓荆子10 g,藁本10 g,防风10 g,酸枣仁15 g,知母10 g,茯苓10 g,桑枝15 g,全蝎3 g,贯叶金丝桃6 g。1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患者续服14剂。药后诸症悉除,随诊3月未复发。

按:《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邪为痹证主要病因,其中湿邪最为关键。湿性黏腻,入侵机体,易留滞经络,阻遏阳气,缠绵难愈。而患者以肩痛为主症,兼有失眠,故辨病为痹证,证属湿邪痹阻经络。《内外伤辨惑论》曰:“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者,乃足太阳经之不行也,以羌活胜湿汤主之”[4],而酸枣仁汤善治失眠,故用羌活胜湿汤合酸枣仁汤加味。以羌活胜湿汤祛风除湿止痛,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本草撮要》言:“桑枝,味甘苦,入手足太阴经,功专去风湿拘挛。”故合用桑枝以祛风湿,利关节,再加以全蝎祛风通络,贯叶金丝桃疏肝解郁,共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兼以养血安神。

3 痉证(痉挛性斜颈)

朱某,女,34岁。2019年4月25日初诊。主诉:头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歪斜,伴活动受限6月余。患者于2018年10月与其丈夫争吵后出现头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歪斜,伴有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行相关治疗后(具体不详)症状改善。2019年1月上述症状再发,为求明确病情及治疗,前往外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考虑为痉挛性斜颈,予以注射肉毒素治疗后症状部分改善。2019年1月22日因症状进一步加重,再次前往外院就诊,门诊以痉挛性斜颈收住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9年1月25日全麻行左侧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后于2019年3月25日前往外院临床心理科就诊,考虑肌张力障碍,治疗上予以米氮平等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后,情绪好转,睡眠改善,但是头颈部仍不自主向左侧歪斜,活动受限,为求中医治疗遂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刻下症见头颈部向左侧歪斜固定约35°,活动受限,项强无疼痛,向右侧旋转困难,时伴头部不自主摇动,平素情绪易烦躁焦虑,夜寐可,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细。BP:94/60 mmHg。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中医诊断:痉证,证属湿郁夹风。先予羌活胜湿汤加味,处方:羌活10 g,独活10 g,川芎10 g,甘草6 g,蔓荆子10 g,藁本10 g,防风10 g,黄芩10 g,全蝎5 g,天麻10 g,钩藤15 g,葛根15 g,贯叶金丝桃6 g,柴胡10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9年5月7日二诊,服药后可向右侧旋转并且停顿,颈项僵硬较前明显减轻。项强,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小弦。BP:100/70 mmHg。上方有效。守方加白附子。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患者续服30余剂,上述症状完全缓解。随诊3月未复发。

按: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本病以中枢神经异常冲动导致颈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所导致的头颈部运动、姿势异常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它是位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之后的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6],致残率高,少数患者出现症状后自然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7],临床上尚未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8]。痉挛性斜颈西医治疗手段虽然多样,但改善有限、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多[9]。中医认为,痉挛性斜颈属“痉证”范畴[10],《说文解字》释“痉”曰:“痉,疆急也”,是指肌肉筋脉紧绷的疾病。本案患者多次求医,痉挛性斜颈诊断明确,注射肉毒素疗效短暂,心理疏导、抗抑郁治疗及行左侧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头颈部歪斜、活动受限未见明显缓解,遂前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患者首诊以颈项不自主向一侧歪斜,活动受限为主症,故辨病为痉证,辨证属于湿郁夹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患者发病于冬春之季节,久居湖湘之地,易感风、湿之邪。湿性黏滞留着,易郁于腠理,阻于经络。而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头项居于身体高处,又属阳位,湿邪依附于风邪上行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发为痉证。治则当以祛风胜湿、通络止痉为主,故先予以羌活胜湿汤加味。清代吴鞠通提出:“要知痉者,筋病也。知痉之为筋病,思过半矣”,痉证病位在肌肉筋膜,肝在体合筋。而全蝎、天麻均归肝经,天麻甘平,为内风圣药;全蝎辛咸,虫药,性走窜,长于搜风,为熄风要药,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本草求真》中载:“专入肝祛风……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二药合用,达到平肝熄风,通络止痉。湿郁日久生热,钩藤性凉,入心肝二经,既能熄风止痉,又能清泄肝热;葛根善解项背紧张;黄芩清泄少阳之热;柴胡疏散少阳之邪,又能疏肝解郁,患者平素烦躁焦虑,除柴胡外再用贯叶金丝桃疏肝解郁。二诊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成方便读》载:“白附之辛散,能治头面之风”,故上方加白附子以祛风湿,通经络。服药后颇有疗效,续服30余剂,诸证悉平。

综上所述,虽上述病案病名和症状有所不同,但基本病机总归以湿郁为主,故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治之,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特点。此外,临床上患者常不只有一种疾病,故程丑夫教授认为应该化繁为简,跨病辨证论治,从症状出发,抓住主要病因病机,结合四诊资料,进行论治。

猜你喜欢
斜颈全蝎羌活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羌活
针刺治疗急性斜颈1例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野生药材羌活驯化高效育苗探析
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32例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