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佤族文化“走出去”策略研究

2020-02-20 17:48杨立新熊远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沧源佤族歌舞

杨立新,熊远祥

(1,2.西南林业大学 文法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

沧源县是我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又是一跃千年的民族直过区,位于云南西部边境旅游区,处在临沧地区和缅甸掸邦的交汇区,全县总人口18.85万人,其中佤族人口14.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20%,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40%,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区,是世界佤乡、心灵家园①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沧源概况[EB/OL].http://www.cangyuan.gov.cn/cyxrmzf/zjcy/cygk/index.html。。特殊的地域特点和历史背景使佤族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风格,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奇妙有效的民族医药,特色鲜明的民族饮食,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已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的政策力度,不断优化的交通条件,大大推进了沧源佤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沧源正以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如何进一步挖掘沧源佤族文化的价值,丰富沧源佤族文化的内涵,打造“世界佤乡·秘境沧源”的民族文化品牌,让世界更好地领略佤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佤族文化走向世界,探索一条适台沧源佤文化走出去的途径,已经成为沧源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一、挖掘文化资源,将特色作为佤族文化“走出去”的发展前提

(一)沧源山清水秀,生态资源十分丰富

沧源县属横断山脉南部帚形扩大部位,群山起伏、岭脉绵亘、层峦叠翠。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雨量非常充沛,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达73.34%。沧源阿佤山苍翠碧绿、林海茫茫,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在这个植物园里,种数繁多的乔木、灌木、藤本及附生植物四季常青,景致奇特。亚洲象、金钱豹、印支虎,巨龙竹、董棕、中华双扇蕨等10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气候类型多样,冬暖夏凉、风和日丽,云山雾海交融,自然景观如诗如画。“山青、水绿、竹翠、景美”是沧源的“生态名片”。

(二)沧源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积淀深厚

沧源县有距今3500多年的沧源古崖画、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经典古建筑之一的广允缅寺、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的翁丁佤族原始村落,还有班洪抗英盟誓址、班老佛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及通过中国世界记录协会认证的长达2270米的世界第一长街宴佤王宴等①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沧源概况[EB/OL].http://www.cangyuan.gov.cn/cyxrmzf/zjcy/cygk/index.html。。这里保留着人类最古朴的民风,博大精深的木鼓文化,有以原始崇拜为主、兼有外来信仰的多元宗教文化,有独特的婚恋、丧葬习俗,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规范等。这是个远离喧嚣的地方,这里的人以黑为美,最黑最帅的小伙被称为“黑马王子”,最黑最漂亮的姑娘被称为“黑珍珠”。善良的民族、古朴的民风与纯净的青山秀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沧源与缅甸有100多千米的边境线,中缅两国自古山水相依,“胞波”情谊源远流长,边境贸易繁荣。沧源人杰地灵,人文、自然等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是一个可以尽情领略独特佤文化的绝好的旅游目的地。但一直以来,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所以一直很少受人关注。近年来,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战略大背景下,沧源丰富奇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凾待开发。

二、改革文化体制,将创新作为佤族文化“走出去”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对云南提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②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N].云南日报,2015-04-03。。近年来,沧源县紧紧抓住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机遇,把民族文化“走出去”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立足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沿边区位三大优势,通过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等途径,搭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个人积极参与的市场运作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走出去”格局,进一步塑造“世界佤乡.秘境沧源”文化品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佤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领略佤文化独特的魅力。

(一)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随着云南省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沧源佤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沧源县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导向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产品体系,突出文化群体优势,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推进沧源民族文化“走出去”进程。2018年1月,完成文化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转变工作,将沧源县旅游文体广电局分设为沧源县旅游发展局、沧源县文体广电局两个机构。同时,根据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围绕“世界佤乡·秘境沧源”文化品牌的塑造,由沧源县财政拨款成立沧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对沧源县国际旅游度假区内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建设。除此之外,为完善竞争机制、奖励机制,优化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形成更符合沧源县文化发展模式的管理体制,在改革中结合本地实际,完成了沧源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阿瓦山歌舞团、司岗里文化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转化。2016年,引入云南民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由丽江市第一家登陆全国性证券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沧源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合力打造了大型佤族歌舞剧《族印·司岗里》。这台歌舞剧浓缩了沧源佤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态等,展现了佤山风情,彰显了佤山魅力,提升了游客对沧源的了解,并成为了临沧市和沧源县宣传展示佤乡风情的重要文化符号。《族印·司岗里》在对外巡演的过程中,也成为了全国各地、世界人民认知佤乡、了解佤族的窗口。

(二)文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奔放豪迈。歌舞是佤族的灵魂,歌舞又是很直观的艺术、最能让人记住。所以,《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响了中国,“万人摸你黑”“百人木鼓舞”“千人甩发舞”把佤山沧源推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民族歌舞在沧源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始终是排头兵,如何进一步把民族歌舞打造成沧源佤族的地方名片,加快沧源佤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沧源县政府做了积极的探索。

第一是通过歌舞让人们认识沧源,让世界认识佤乡。沧源全县现有正式注册的演艺团队14个,这些演艺团队通过歌舞,积极参与云南省及全国各类各样文艺展演及比赛,并以此为媒介,推介沧源佤族文化。如参加了大理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云南民族民间歌舞展演、昆明南博会、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云南彩云奖等,还参加了上海国际旅游节,内蒙古少数民族歌舞展演,成都、重庆等地的文化展演,全国青年演员比赛等活动。并且,在2018年还以歌舞的形式走进了世界竹藤大会。沧源县除正式注册的民族演艺团队,还培训佤族学员组成歌舞小分队,每年开展70场文艺下乡活动,通过歌舞进农村、歌舞进社区、歌舞进企业、歌舞进校园、歌舞进军营等“五进活动”,积极促进佤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另外,全县共培养1100多人的文艺工作者,常驻全国14个省市风景名胜区及旅游景点,如昆明云南民族村、北京欢乐谷、内蒙古响沙湾、海南三亚及深圳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从事佤族歌舞乐表演,通过歌舞把独特的佤族文化带到全国各地,让人们还没来到沧源,就认识沧源,知道在祖国西南边陲有一个具神奇自然景观、迷人人文风情、独特佤族文化的旅游目的地——沧源。

第二是通过歌舞推进与世界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近年来,沧源县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打造“世界佤乡·秘境沧源”文化品牌的有利契机,精心组织文艺创作,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培育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创作出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节目。首先,沧源自治县发挥与缅甸地缘文缘相邻相融的优势,积极推进与毗邻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和人文交流,按照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双边交往、加深胞波情谊的工作思路,以民族文化为支撑,每年定期举行中国沧源、缅甸勐冒两地佤族民间文化交流联谊晚会,进行中缅民间文化交流。其次,为进一步提升沧源县的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全方位打开佤文化“走出去”的窗口,2014年,阿佤山歌舞团受邀到法国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演出,2015年圆满完成韩国、俄罗斯的文艺展演。

佤族歌舞不仅提升佤族文化感染力和凝聚力,促进沧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助推“世界佤乡·秘境沧源”品牌建设,而且体现了“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思路,并已成为沧源走出云南、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民族文化只有走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才能将鲜明的特点转变为文化优势。

(三)文艺创作全面繁荣

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沧源县文艺创作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由文化部门、文化企业联合,先后推出书籍、节目、音像制品和微电影,进行系列宣传,推介沧源佤族文化,积极推动沧源佤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最近几年,先后出版发行了介绍沧源佤族文化的系列丛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沧源卷》《木鼓与木鼓舞》《佤文化普及读物——佤族》《最后的秘境》《佤族民间故事集》;制作出版了经典歌曲MTV《心中的月亮》《司岗里之恋》《爱在佤山》等专辑;编排了一批弘扬佤族传统文化的文艺节目并分别获奖,如佤族甩发舞《加林赛》获中央电视台CCTV3综艺频道“舞蹈世界”栏目“舞蹈全明星”特别荣誉奖;佤族少儿三人舞《佤山印象》、原生态歌曲《守谷调》分别获2013“小荷花”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节目展演活动全国总决选“和谐盛世精彩中华”小荷花奖金奖;器乐曲《图腾木鼓》《鼓声咚咚笙声不息》、声乐《司岗里》、原生态歌曲《守谷调》、舞蹈《拉木鼓唱新歌》《摸你黑》分别获临沧市第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调演金奖一项、铜奖三项、优秀奖两项,其中《鼓声咚咚笙声不息》还获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铜奖;大型佤族歌舞史诗《司岗里》获云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集体表演金奖、最佳导演奖等八项单项奖。除此之外,2007年至今,《翻山》《孔雀眼》《司岗里》《临沧诱惑》《定情梦》《桃花梦》《情比山高》《阿佤兄弟》等10余部微电影在沧源取景拍摄。沧源勐角乡翁丁村、勐来大峡谷旅游区、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金佤国际酒店等地已被临沧市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筹委会命名为临沧市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

习近平主席在其主旨演讲中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①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5-16。。在这句话中,他强调首先通过文明的多样性来促进交流,再通过交流达到互鉴,最后通过互鉴实现共同发展。“走出去”,就需要我们将民族文化中最强及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内涵价值、最有吸引力、感召力的文化,拿出去,宣传、展示、传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通过多渠道的推介、宣传,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三、注重文化传承,将精品作为佤族文化“走出去”的产业基础

文化只有通过唤醒、打造文化精品,取得与相关产业的联姻与合作,并通过详细的规划、引领,创新、拓宽其开发途径,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旅游文化产业界定为云南最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前景,能较快形成经济增长行动力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提出要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做优文化产品、做活文化市场、做亮文化品牌,不断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围绕这一思路,沧源县为打造“世界佤乡·秘境沧源”的民族文化品牌,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并举,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在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一)文化保护力度空前加大

沧源县为筑牢民族文化根基,推进佤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有效提升旅游产业的民族文化内涵,促进佤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不断加大传统佤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做好非遗保护开发工作。2012年以来,按照文化保护支撑和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沧源县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2018年7月出台了《沧源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沧源县文物保护条例》等规章制度,通过组织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及申报工作,收集整理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类181项,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沧源佤族木鼓舞》《司岗里的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佤族贡象节》《佤族甩发舞》《佤族木雕制作技艺》《佤族祭祀木雕》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外,还有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2项。全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4人,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多人①云南省临沧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沧源自治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http://www.lcsrd.gov.cn/rdlt/01663039069932207705。,每年沧源县会结合实际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扶持帮助。通过加大以佤文化为主的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沧源旅游的文化内涵,让佤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发展。

坚持美丽家园、传统古村落保护与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的打造有机统一。在最大限度保护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保护村寨的传统社会架构,突出其民族文化原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分期分批规划建成了具有佤族原生态聚落环境特色的传统古村落翁丁村。并于2009年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翁丁民族民间文化传习基地,2012年成功申报了“土风计划”云南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传统民俗文化培训、组建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扩建民俗文化展馆、积极恢复传统民族节庆等方式,切实让佤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土风计划”实施以来,翁丁传习所共开展传习培训21期,培训人数4300人次。同时,积极与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翁丁传习所艺术团,编排小型佤族传统文化歌舞剧,节庆期间在景区展演。通过传统古村落保护与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打造,翁丁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获批省级传统文化保护区,翁丁原生态民族村落被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最具佤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翁丁原生态民族村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金鼎奖,十大文化产业乡村”称号,2013年获“中国十大避暑小镇”称号并获得发现2013中国最美村镇评选典范奖,2014年被命名为临沧市全国低碳国土试验区恒春小镇,2015年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此外,翁丁原生态民族村还是《不息的火塘》《孔雀眼》《情比山高》等电视剧拍摄基地②云南网.沧源县翁丁示范村[EB/OL].http://special.yunnan.cn/feature12/html/2015-07/17/content_3825900.htm。。

(二)优质文化产品推陈出新

做强民族文化产业、做优民族文化产品、做活民族文化市场、做亮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沧源民族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沧源民族文化“走出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打造优质文化品牌,首先要发掘自身文化内涵,并形成相对完善的文化体系,碎片化、不集中是民族文化“走出去”品牌战略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整合资源、统一品牌是关键。沧源县民族文化生态丰富且多样,为整合创新优势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助力文化产业“走出去”,沧源县加强策划和包装民族文化精品并努力使之形成体系。

积极发挥最具民族特色的佤文化资源优势,以最能展示佤文化魅力的“司岗里”传说为主线全方位打造系列佤文化节庆品牌,2004年推出了“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系列活动,2005年抓住佤族崇尚黑色这一特点推出了狂欢节系列活动中的主题活动“摸你黑”。“摸你黑”狂欢节时,四面八方的游客汇聚于沧源,不分男女尊卑,大家争相涂抹象征幸福、吉祥、健康的“黑泥”,互相祝福送平安。“摸你黑”本是沧源佤族人民自己的节日,但经过精心打造,被推向了旅游市场。狂欢节时众多中外游客来到沧源,在沧源享受独特佤族文化带来的狂欢,同时,又把对佤族独特民族文化的认知推介到世界各地。2005年“摸你黑”狂欢节的成功举办,极大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为系列节庆品牌的进一步打造准备了条件。为更充分挖掘佤族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摸你黑”系列活动内容,沧源县在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13年推出百台木鼓、千人甩发活动,并在2015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重磅推出了以祭谷魂、拉木桥、火塘酒歌、万人尝新米、篝火狂欢等系列农耕文化活动为主题的中国佤族新米节,通过新米节向各方游客推介、展示佤族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并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把佤族文化带出大山,带向世界。

自2016年以来,为挖掘、弘扬佤族音乐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佤族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提升“世界佤乡·秘境沧源”品牌效应,更进一步促进佤文化品牌“走出去”,沧源县推出以“放飞音乐梦想唱响沧源声音”为主题、展示民族音乐文化的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活动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运作机制,坚持民族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歌曲演唱与器乐演奏相结合、比赛与展演相结合,重点突出“三会、二演、二展、一赛”活动。“三会”即“世界佤乡·秘境沧源”佤山摇滚音乐演唱会、“唱响司岗里·放歌阿佤山”佤族音乐会、“相约佤山·以歌会友”音乐演唱会;“二演”即“佤山风情音乐”展演和佤族原生态舞台剧《族印·司岗里》商演;“二展”即“2017创意沧源”作品展和佤山千人打歌;“一赛”即“歌声飘过阿佤山”佤族歌曲大赛。

为进一步提升“世界佤乡·秘境沧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经过精心策划,不断打造,沧源县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引起了众多国内外旅游者的关注,最具佤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也迅速从沧源走向了全国,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先后荣获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狂欢节”之一,“中国十大节庆活动”“金海豚奖”“节庆中华奖”中的“最佳狂欢气氛奖”“最具人气民间节会”等奖项。2010年,有美、英、法、德等27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参与、总人数为1.8万余人的中国佤族司岗里“万人摸你黑狂欢”经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现场认证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狂欢节上推出的全长2270米的“中国·沧源佤王宴”被成功认证为“世界最长宴席”,“万人摸你黑狂欢”和“中国·沧源佤王宴”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宣传沧源的名片之一。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①党建网.文化自信的内涵[EB/OL].http://www.dangjian.cn/djw2016sy/djw2016whdg/201607/t20160720_3540673.shtml。。近年来,通过各类节庆品牌的打造,沧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沧源县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文化竞争力十强县”、“中国最美丽县”等称号。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打造和宣传,需要进入文化市场进行交流,伴随着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2017年全县旅游人数达367.72万人次,增长57.45%;完成旅游总收入29.84亿元,增长58.61%。佤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2万人次,客座率达81%②沧源佤族自治县政府网.2018年沧源县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cangyuan.gov.cn/cyxrmzf/index/index.html。。

沧源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做优文化产品、做活文化市场、做亮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沧源县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沧源县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特色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在扩大文化对外交流即民族文化“走出去”进程中,沧源县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佤族故事,扩大沧源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③人民网.陈豪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yn.people.com.cn/n2/2016/1230/c378439-29533738.html。。可以说,大力发展沧源县旅游文化产业,既是沧源县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也是沧源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难得历史机遇。

猜你喜欢
沧源佤族歌舞
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歌舞欢庆“三月三”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沧源佤族革命历史档案展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