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制陶工作室”

2020-02-21 08:28秦宇
大众考古 2020年8期
关键词:制陶新石器陶器

秦宇

制陶工作室是城市生活中体验创作,寓教于乐的好去处。现代城市中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制陶工作室,各大学也纷纷开设陶艺课程。工作室通常会为制陶者准备好塑性适宜的陶泥、易于操作的手动轮盘和电动拉坯机,以及用于烧陶的电窑炉。人们期望能在制陶这一传承悠久的工艺中体味到古趣,那么古人最早的制陶场所又是什么样呢?

目前所知中国境内最早的陶片出土于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为一万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已经开始了制陶。不同于现代陶艺室的方便快捷,史前先民制陶时不同的工序会在不同地点进行。

获取原料

制陶所需的原料包括具有可塑性的黏土和没有可塑性的羼合料。黏土通常来自田间或河边,羼合料包括矿物质颗粒、植物种子、砸碎的贝壳等,也都来源于自然。羼合料与黏土混合可以改善黏土的性能,减少陶坯在干燥和烧造过程中的损坏。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片以夹砂陶为主,据观察,所夹的砂粒中既有天然河砂,也有人工砸碎的石英颗粒。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往黏土中添加羼合料。

由于取土地点通常会远离居住地,早期的取土遗迹已经极难发现并分辨出来了。稍晚一些,在六千年之前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长8米、宽1米左右的灰沟G34,附近有多座陶窑,灰沟所在地的原生土壤与遗址内其他部位不同,是适宜制陶的黄黏土,很可能是当时专门获取黏土的地方。如今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陶工长期在某一固定地点取土,也会在当地留下一道土沟。

加工原料

刚挖掘的黏土一般都是包含有植物根茎、不规则碎石砂粒的土块,因此需要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土块晾晒、砸碎、淘洗、过筛等,得到杂质较少、质地纯净的黏土。然后要制备羼合料,将河砂或者石英石砸碎、过筛;或者把干稻草切碎;再用砸碎的贝壳和碎陶末,将它们加入黏土中,反复揉制使之质地均匀。

在前述的城头山遗址G34北侧,有一个大灰坑H146,内部填充有经人工拌过的黄黏土,當时的制陶者们应该是在G34内取土,然后在H146中处理原料。8000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用于淘洗陶泥的灰坑遗迹,当时的陶工已经可以制备十分纯净的黏土了。

制坯

制坯即将处理好的泥团做成所需形状。新石器时代早期尚未发现制坯、晾坯等相关的遗迹设施,当时很可能是露天制陶,以树叶或草木为垫,起到隔离陶坯与地面的作用。后来人们将陶坯放在木板、石板或植物编织物上制作,在陶器底部还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用作陶垫的编织物印痕。

姜寨遗址一期中,发现了一处半地穴式圆形建筑,直径2.23米,穴深0.35米。室内北部有高于地面5—7厘米的平台,上面放置着制成后还未烧制的陶钵泥坯,而南部堆放着处理好的纯净陶泥,质地与泥坯相同。这里应该就是当时陶工制作陶坯的地方,距今已有6000多年。

晾坯

陶坯制好之后,在烧制前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晾置干燥。如果干燥不充分,烧制时温度快速升高,坯体中的水蒸气迅速蒸发会产生足够大的气压破坏陶器。根据所用黏土原料的成分不同,有些地区的陶坯可以直接晒干;有些地区陶工还会将陶坯放到火边烘干;而有些地区的陶坯不能日晒,必须阴干,否则会在干燥过程中开裂,因此晾坯过程受天气影响较大。

贾湖遗址一座陶窑旁边发现有晾坯棚的遗迹,那是一片数十平方米的空地,地上有大大小小近20个土洞,应该是反复多次支撑简易晾坯棚的柱洞。因为当时的人们并不是常年制陶,而是在农闲或天气条件适宜时进行集中制陶,因此晾坯棚不是一个固定建筑设施,会留下经年间多次支撑搭建的痕迹。

烧制

陶坯在一定温度下经过足够长时间的烧制,就会变得坚硬稳定,既可以盛装液体,又可以经受炙烤。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片陶质松软,如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陶片的烧成温度经测定为680℃左右。未发现当时的陶窑设施,应该是在露天空旷处进行平地堆烧,烧成温度偏低,而且场所不固定。平地堆烧即将燃料直接堆到地面上,陶坯放在燃料中,上面再覆盖好燃料后点燃。平地堆烧产生的最低温度为210℃,最高可达940℃,通常在600℃—800℃之间。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北南庄头遗址中,发现了可能是平地堆烧留下的圆形红烧土堆遗迹。到新石器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既发现有平地堆烧的痕迹,也出现了最早的陶窑,说明此时应该是露天烧制与陶窑烧制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最早的陶器用于炊煮,制陶人为满足自己和家庭的需求偶尔制陶,制陶场所也比较简单随意,可以算是制陶者的“个人工作室”,而大自然就是人类最早的制陶场所。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此推动了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群的扩大,陶工制作陶器不只是为了自用,还可用于交换,陶器生产量增加,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人工搭建的晾坯棚和专门用于烧陶的陶窑。陶工在农闲时集中制陶,然后几户人家或者一个村寨共用一座陶窑,可以称作“集体工作室”。伴随社会进一步分工,到商代,在郑州商城的制陶作坊遗址中,发掘了取土坑、制陶场地、房屋基址、陶窑、陶器储藏坑,包括了从原料获取到烧制完成的所有过程,已经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专业工作室”了。

(作者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制陶新石器陶器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鹰形陶鼎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老佛爷的茶碗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西双版纳慢轮制陶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