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编辑转型

2020-02-21 08:31汪俊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4期
关键词:传统出版图书编辑转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迎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图书出版企业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积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基于此,本文首先叙述了新媒体发展对图书出版业的冲击,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图书编辑转型的实现路径。以期通过实现有效的图书编辑转型,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传统出版;新媒体;图书编辑;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4.02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众多的新媒体形式。新媒体拓宽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当新媒体阅读成为常态后,传统图书编辑的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图书编辑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由传统图书编辑向全媒体图书编辑转型,否则就会被时代无情抛弃。

1. 新媒体发展对图书出版业的冲击

图书出版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资源、内容、渠道、管理、营销等方面都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使得传统图书出版业依然占有着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出版,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多元、出版过程简化、优势逐渐引领了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出版正在颠覆传统出版业的陈旧模式和市场份额。知识付费产业的兴起,不断吞噬着传统图书出版市场,得到、知乎等APP以提供专业知识问答、音视频课程、有声书等诸多方式开展知识付费服务,花样百出。相比传统纸质图书出版周期长、形式单一、利润空间有限等劣势,这些平台直面受众可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益。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大数据的形成也绝非偶然。从受众的层面考量,越来越多的受众对新媒体的需求迫切,传统出版如若不能与时俱进,转变编辑思维,走媒体融合之路,会有越来越多的受众被分流,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2.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转型的必要性

2.1 受众数量减少,浅阅读盛行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多种媒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交叉使用的,信息的海量涌现在给人们提供多元选择的同时也加大了其甄别有用信息的难度,尤其是各种新媒体以其便携、高效、快捷和信息实时获取等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时代的新宠,从而分流了大量的读者。再加上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然而人们在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碎片化阅读时所接受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很难保证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念,甚至有些不良出版商为追逐经济利益而推出品质低下的出版物,不仅阻碍了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也败坏了社会风气。面对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传统图书编辑需要及时进行改变与调整,在生产策划图书内容时,不仅仍要严守质量关,还要注意到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在为读者展现信息价值的同时又能够增加内容的深刻性,给读者以引导启发。

2.2 新媒体的市场垄断

新媒体环境下,纸质图书的原有传媒优势丧失。因此各种纸介质媒体开始融入网络化平台以期在数字化的时代大潮中求生存。然而,仅仅依靠编辑内容的电子化进行数字化转型并不能真正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站稳脚跟。虽然传统媒体下的内容经过编辑的层层把关富有权威性,但是囿于平台的局限还是难敌新媒体的挤压。传统的图书编辑行业急需實施有效的转型,避免在新媒体时代被全盘取代。

2.3 数字出版时代的能力要求

一个行业要想长远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本行业专业人员的素质。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职业编辑必须具备多种技能与素质,才能在信息采集、梳理、分析与整合等一系列编辑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其作用。传统出版行业中,编辑多分为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文字编辑主要负责对图书正文的政治性、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文化性等方面进行把关,美术编辑则主要负责对图书的封面、插图和文字的排式等进行装帧设计。但在数字化出版时代,二者的区分不再那么明显。数字出版对编辑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对文字进行处理,具备美术编辑的部分能力,还要掌握网站开发、PS技术、网页制作、数据库处理等知识技能,否则就有可能因能力不足而难以应对数字化出版工作的快节奏。对于新媒体来说,流量为王,讯息的发布时机显得相当重要,不仅对讯息的质量有要求,而且需要编辑能够随机应变,自如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3.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转型的实现路径

3.1 转换思路,树立新思维

3.1.1 互联网思维

受传统知识结构的制约,许多传统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还缺乏媒介融合意识,未能重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互联网时代众多新媒体形态对图书编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图书编辑不能囿于传统思维模式,接受出版单位的指定任务,毫无创新地进行工作,不懂借鉴众多新媒体的成功经验,与读者的阅读需求脱节。其必须对编辑理念进行革新,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势必要把读者的阅读需求放在第一位,不仅要考虑到纸媒读者的阅读需求还要考虑到网络读者的阅读需求;深入读者市场进行调研,通过浏览微博、微信、客户端、门户网站和各种新媒体与读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读者的兴趣偏好,开发综合性选题。互联网的高效性决定了图书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将众多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地整理与分析,为编辑工作的有序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编辑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对编辑行为进行分析,对受众进行判断,总结规律,发现编辑工作中的不足与漏洞,及时进行改进与处理。

3.1.2 知识服务思维

知识这一概念是固有的,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也呈爆炸性增长,由此引发了人们的认知焦虑,同时也让人们的阅读时间呈碎片化状态。各种媒介对知识信息的海量存储虽然给人类提供了一个知识宝库,但人们要想从中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有价值的知识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知识服务便应运而生。知识服务的典型代表当属知识付费。知识付费是一种和知识传播相联系的商业现象,近年来发展迅速。

知識付费的兴起绝非偶然现象。首先,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其次,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不少消费者愿意为获得知识而付费;第三,移动支付方式的飞速发展为知识服务的线上付费提供了便利条件;第四,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我国知识付费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可见,知识服务、知识付费是因时、因需产生的。邬书林先生认为,知识服务应该是出版的核心。虽然在现阶段的中国愿意为知识服务付费的人还只占少数,但只要有1%的人愿意为知识服务付费,那也就意味着有1400万知识付费用户,知识付费的潜在市场非常大。在这种大趋势下,编辑要认真思索如何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知识服务以及怎样能让消费者在碎片化的时间下获取系统而精准的知识,把握好这其中的发展机遇。

3.1.3 用户体验思维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用户体验是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术语。所谓用户体验,就是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获得的一种个人感受。用户体验有好坏之分,好的用户体验乃是留住用户的重要条件。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出版领域——“读者就是上帝”。这一口号,本质上就是追求用户体验,让读者满意。读者需求是用户体验的第一要素,读者需求可以分为基本型、期望型和兴奋型三种。基本型需求是读者对产品最基本的诉求,如图书的内文质量、排版情况、印刷质量等,如果出现严重纰漏则会引起读者的愤怒和不满。期望型需求是读者对产品抱有的期待与希冀,出版商提供的服务越多越全面,读者也会越满意,如贴心的售后服务等。而兴奋型需求则是指提供给读者一些超乎意料的服务行为让读者产生惊喜感,即使没有,读者也不会埋怨,如为图书提供配套的音视频或详解,赠送免费体验课程等。良好的用户体验应当是一种在读者的阅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基础上还能让读者获得惊喜和快乐感。编辑人员要真正做到关心用户,深入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竭尽全力地为读者提供最佳用户体验。其次,细节很重要。读者的阅读体验不仅仅停留在图书的卖相上,而是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书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触动读者,编辑人员要从图书的细节出发,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3.2 全面提升编辑能力

编辑能力是编辑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其不仅决定了出版物的质量高下,也决定了出版单位的发展前途。打铁还需自身硬,图书编辑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

3.2.1 加强思想文化与政治涵养

文化是出版的本质,出版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凝结的文化魅力和思想活力。思想文化修养是编辑主体最基本的素养,新时代的编辑主体要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贯彻落实到编辑出版活动过程当中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为工作中心,始终坚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拓优秀选题,出版优秀作品。编辑主体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修养,具有导向意识,有敏锐的政治眼光、社会洞察力,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政治涵养,在编辑出版活动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做一名合格的编辑。

3.2.2 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在中国民间和传统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职业品质、职业信仰和职业理想的综合体现,其基本内涵包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敬业乐群等内容。一直以来,工匠精神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有较好的传承,例如刘向提出校雠法;冯道刻印《九经》;毛晋建汲古阁;顾广圻被称为“清代校勘第一人”;还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诸多规模宏大的巨著,没有编辑的工匠精神是难以保存完好流传至今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编辑工匠精神缺失严重,重利润轻精品现象时有发生,重数量轻质量现象屡见不鲜,出版物原创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编校质量更是令人堪忧,让人不忍卒读,浮躁风盛行,编辑工匠精神难守易弃。基于此,图书编辑必须重塑编辑出版行业的工匠精神,确立编辑主体意识,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核心理念,以创新精神打造文化精品,建立促进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案、发展政策、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等,提升编辑群体素质,打造精品出版,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感染力。

3.2.3 完善知识结构

一名优秀的图书编辑,不仅要知识广博,还要博中有专。为此,图书编辑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职业追求,先深化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此门学科内博闻强识的重要人才;再通晓该学科的相关或分支学科,并持之以恒,成为博文广见的通才。同时,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重点研究某个出版领域,这样才能在编辑行业里有发言权,生产出更多优质作品。

3.2.4 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终身学习是指我们每个个体为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贯穿一生的、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对编辑主体的知识层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编辑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前沿知识,这三个层次的知识要形成融合性、互补性。因此,编辑主体的知识层次一定得跟上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以优化知识结构,跳出思维定势,摒弃旧思想,不断学习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完成素质重构,积极融入新时代。总之,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只有在具备过硬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才能以各种新媒体为载体,开发出令公众瞩目的选题,呈现高质量的作品在读者面前。

3.3 加强数字出版意识,学习数字出版技术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出版这一新型出版业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然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却滞后于整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出版这一融合性产业集出版、科技、文化、教育为一体,对人才的要求极高。数字编辑应当是一个集文化修养和数字出版技术于一身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传统图书编辑在进行角色转型时要特别注意学习各种数字出版的相关知识,加强数字出版意识,通过同行互学、高校进修、慕课学习、岗位培训、脱产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系统掌握数字出版技术。例如可以在“百度传课”“中国大学 MOOC”等网络平台搜索“数字出版技术与应用”等相关免费课程视频,订阅数字出版技术课程专栏或购买在线课程进行学习。同时,要能在熟练掌握各种传统编辑实务的基础之上,注重对数字出版的各种技术进行学习,接受专门的数字出版技能培训,熟练运用互联网等各种新媒体。如熟练掌握各种办公、编校软件,还要熟悉非线性编辑、数据库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各种数字编辑技术,提高数字编辑能力。传统图书编辑要积极探寻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契合点,更好地将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数字出版、网络传播相结合,创造更多优秀作品。

3.4 以读者为本,开展内容增值服务

传统出版也好,数字出版也罢,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读者服务,只有读者喜闻乐见,出版才有发展出路。纸质出版物对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编辑可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习利用3R技术开发出基于纸质媒体的衍生品如微应用、音视频等线上资源。读者的阅读需求在各种数字出版新技术的驱动下会不断被激发,愿意沿着衍生品不断去探寻。这样一来,读者对线上资源的需求又另外被开发出来,受众在接收了纸媒带来的增值服务的同时,出版商又可以在线上资源上做文章,持续收益。

实现图书内容增值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二维码技术。二维码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易识别、互动性强、提供增值服务等特点,能够非常好地应用到各种商业活动、信息读取、网络链接、广告推送、防伪溯源、手机支付、移动终端当中。图书上的二维码就相当于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衔接图书与互联网之间的纽带。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进入出版社提供的增值服务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读者和出版单位之间的互动,还对图书内容起到了增值作用。编辑能够通过二维码技术向消费者提供除文字内容以外的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此外,二维码具有随机性和不重复性,可以有效打击盗版。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图书编辑的要求更高了。图书编辑处在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关键位置,必须尽快实现转型。但是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图书编辑能够重视起来,尽快实现转型,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贺子岳,周文斌,刘永坚,白立華.出版融合背景下现代纸书商业模式创新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8(08):48-53.

[2]张向奎.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的转型路径[J].新媒体研究,2018,(04):93-95.

[3]李海红.数字出版视域下图书编辑的转型和提升[J].采写编,2018,(04):112-113.

[4]邵学争.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和转型研究[J].科技传播,2018,(12):26-27.

[5]丁晓蔚,王雪莹,高淑萍.知识付费: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J].当代传播,2018(02):29-32.

[6]李海中,左键.编辑工匠精神的当代阐释[J].出版科学,2018,26(1):38-42.

[7]韩志.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转型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8,(12):47-48.

作者简介:汪俊洁(1996.03—),女,河南省信阳人,研究生,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专业.

猜你喜欢
传统出版图书编辑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