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背景下的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及价值

2020-02-21 08:31吴长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4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特点

吴长宇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一直以来的社会形态,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渠道。在信息传播速度愈发迅速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种现状下,各种突发事件而引起的网络舆情正成为当下舆情研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各种突发事件背景下得网络舆情的研究对于网络舆情的传播的管理和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对于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以及价值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预防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特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4.06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不断改变。在过去,收音机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才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家用電器,而在这个基础上,电视机仅仅用了15年不到的时间就达成了收音机用了30年才达到的目的,发展速度快了两倍多。到了今天,网络更是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手段,并以此为基础代替了许多原有事物。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也许一分钟前发生的突发事件,一分钟后用户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这个消息,加上直播等新媒体的出现,甚至可以做到用户获取信息与信息之间再无任何时间差。由此可见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人们之间的社交沟通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各个阶层的网民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交汇在一起,形成一种社会舆论。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这种社会舆论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表达了每一个网民的想法、态度,而这种网络舆情的特性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次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而这些次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又有可能成为新的网络舆情的中心点,从而产生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于网络舆情有足够的了解,以确保不会有这种恶性循环产生。

1. 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

1.1 信息量大

不同于电视、收音机,网络的信息传播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互联网覆盖的到,那全世界的新闻都可以一手掌握,这也同时是网络的最大价值之一。电视与收音机往往会局限与特定的地方,如电视节目、电台内容等,人们需要在其中选择些许并耗费相应的时间才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而网络不同,网络对于信息的获取没有丝毫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对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进行搜索,不用像看电视一样,想看什么节目还得等。如此大量的信息同时涌入互联网之中,当然会有各种良莠不齐的内容出现,使得人们对于各种突发事件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同时,媒体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也会在加大自身信息量投入的同时,对信息进行各种天花乱坠的包装,在这种包装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事件偏离原有的真相,当这种偏离真相的信息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时,由于人们过于主观的认知,就会使得网络舆情偏离原有事件,产生新的网络舆情,同时也会引起新的突发事件。

1.2 高自由度

网络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在我国以至全世界的范围内普及开来,与它自由开放的本质脱不开关系。在网络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平等的,每一个人也可以是虚拟的。不同于平时的社交,人们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往往会更具主观性,更加能够表达发言者真正的内心感情以及对于各种事件的态度。但与此同时,也会出现许多不负责任,甚至随意编造的内容。严重时,诽谤、辱骂以及各种会在现实中引起严重问题甚至违背法律的发言都会出现。而在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下,网络有着夸张的普及度,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作为载体,在网络上寻求各种信息。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做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实名制上网,将网络上的每一言每一语的责任都严重落实到每一个人。同时,现行法律对于这一部分的监管力度也还不够大,几乎没有一些比较有利的约束来对网络进行管理,这使得部分网民的发言愈发的随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网络舆情的内容,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而这些现象又会给网络带来新的网络舆情,导致新的突发事件诞生。

1.3 网络舆情所造成的蝴蝶效应

网民在网络上所表达的个人观点亦或是个人态度,大多都是来自于各自的生活,这些看法往往不够客观,有些片面,甚至会脱离于突发事件本身成为一种情感的宣泄。但由于大多数网民都来自于相同的社会阶层,网民之间的感情容易形成共鸣,使得这些片面、主观的看法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并由此而产生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能改变原有突发事件本身的发展趋势。

1.4 传播周期短

“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七天”是一句在网络上流传甚光的言论。由于网络信息量之大,很多热点内容、热点事件不论当时网络讨论度有多高,都不会引起太长时间的关注,马上就会有新的事件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新的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对于信息的爆发式增长,人们无法全盘接受,只能选择性的提取其中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由此也就造成了信息的流失并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另一方面,许多网络舆情都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人们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网络舆情中的每个人都只是扮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网民们对于一个突发事件真正参与的内容往往就只是一句评论、一个转发,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点赞”,这些对于人们来说不过如此的事情很难让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也很容易就会忘记。

2. 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的联系

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乍看之下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事实上,突发事件由于其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很容易变成网络舆情的关注点,比如巨大自然灾害、严重社会治安问题或是一件小小的道德问题,都会引起大量网民的关注,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同时,网络舆情的高潮又有可能把最初比较小的一件突发事件变得难以控制,甚至引发新的突发事件。

3. 对于网络舆情调控的重要意义

3.1 监管舆情

由于我国发展过于迅速,因此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和矛盾发生,而这些内容很容易引发网络上的热烈讨论。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现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巨大鸿沟日益消失,使得网络舆情发生的越来越多,已经到了难以管控的地步。这种现象会导致由网络舆情而引发的大规模舆情事件很容易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社会正常的秩序,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加大舆情的监管力度,保证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网络舆情的情报,更加全面的对网络舆情进行控制,准确的掌握每一场网络舆情的核心,借此及时有效地化解网络舆情带来的矛盾,保证社会的稳定

3.2 引导舆情

各个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由于网络舆情而导致事件无法平息的现象比比皆是。当网络舆情发生时,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当下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网络上,人人都拥有话语权,因此在整个舆情传播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引导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民素质,更有助于我国网络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将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突发事件背景下的网络舆情进行适当的把控,对于突发事件的解决来说有着极其正面的意义。同时,在网络日益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现在,我们更需要加大力度,及时的对网络中会产生不好影响的因素进行排除和控制,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国蕊.基于“长春婴儿”网络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柳炳祥,耿建.突发事件背景下的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及意义[J].法制博览,2015(06中).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传播特点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