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攻克最后堡垒 彻底挖掉“贫困大山”

2020-02-22 04:31纳云德中共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书记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怒江易地攻坚

纳云德 中共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书记

云南日报特邀理论撰稿人、本刊顾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始终把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头号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狠抓攻坚工作落实。截至2019年底,全州累计脱贫2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6.24%下降到2019年底的10.09%,独龙族、普米族实现整族脱贫。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州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凝心聚力攻克最后堡垒,彻底挖掉“贫困大山”。

围绕目标补短板,全力攻克最后堡垒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不容有任何缺失,不容有任何漏洞,不容有任何瑕疵。全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实施挂牌作战,全力推进“百日总攻战”,全覆盖开展“全面走访、全面排查、全面宣讲、全面达标”工作,找出问题尽快解决,发现短板加快补齐,薄弱环节重点加强,不留任何尾巴,不留一丝隐患。在群众收入方面,针对因不同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群体,因户因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收办法。在义务教育方面,全面落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贫困生资助等政策,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持续开展拉网式排查、立体式宣传、“一对一”包保、“官告民”跟进、全方位提升等措施,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四步法”,抓实抓细“一校一案”“一班一策”“一生一档”,确保适龄儿童不因贫失学辍学。在基本医疗方面,落实好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在住房安全方面,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在饮水安全方面,全力实施好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全力确保水源稳定、供水通畅、水质达标。

多措并举抓后续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

易地扶贫搬迁是怒江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州共规划建设75个集中安置点,搬迁1021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859人,同步搬迁6255人。多措并举抓实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抓实就业。对45岁以下劳动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动员外出务工,每年转移搬迁劳动力不少于2万名;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让在45岁至60岁的劳动力中符合条件的,转为生态护林员、河道管理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城市保洁员、小区管理员等;办好扶贫车间,扎实开展“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确保部分易地搬迁后无力外出务工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抓实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香料产业、乡村旅游等,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务工就业;引导搬迁群众经营好迁出地的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促进土地流转经营、推进“三变”改革,组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原迁出地的核桃、草果、花椒等产业,实行规模化集中经营进行分红,让搬迁群众获得收益;建立资产性收益制度,利用安置点商铺,开办超市、农贸市场等。抓实配套。进一步推进饮水、道路、治污、绿化等基础设施的短板项目建设;配套建设红白喜事用房、村史馆、公厕等附属用房,不断完善安置小区功能。抓实管理。加强安置点党组织建设,抓好社区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抓实服务。进一步发挥扶贫“暖心团”作用,持续开展“面对面、心连心”暖心服务,做实“暖心入户、帮扶到人”;弘扬文明新风,讲好脱贫攻坚“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逐步改变贫困群众落后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真正从精神上自立、思想上脱贫、生活上融入。抓实示范。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示范安置点建设,逐步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的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主题小镇。

立足当前谋长远,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怒江州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持续发展壮大草果等绿色香料产业,加快推进绿色香料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实施百万亩草果、百万亩核桃提质增效,组织化推进蔬菜、水果、中药材、生猪、肉牛等高原特色种养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紧紧抓住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大机遇,启动建设一批半山酒店,加快推进一批旅游文化项目。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发力,建立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引导群众外出务工;积极引导支持返乡能人创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加快扶贫车间建设,优先吸纳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创新生态扶贫机制。选聘3万名生态护林员参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管护,带动3万户贫困家庭实现稳定增收;针对易地搬迁后无力外出务工群众,组建182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推进怒江、澜沧江沿岸30万亩生态修复治理;持续推进“怒江花谷”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美丽乡村、旅游景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1.9万名干部挂联6.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暖心入户、帮扶到人,一手抓“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落实,一手抓群众关切问题解决;开展感恩教育,进一步坚定边疆人民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抓好脱贫能手、乡村能人培养,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清洁农村水源水体,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教育引导群众分类处置、分户处理生产生活垃圾;深入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大会战,彻底清除主干公路、通村公路以及沿江两岸可视范围内的工棚、柴棚、牲畜棚、生产棚,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村组日常监测、乡(镇)研判预警、县(市)调度帮扶的监测预警调度机制,实行分级分类动态帮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进行监测预警,按月分析研判,强化救助措施,落实帮扶政策,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脱贫不返贫,易贫群众提升生活质量不致贫。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分类别、分区域加强对已退出村和已脱贫人口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扶持,确保扶上马、再送一程。抓好脱贫攻坚风险排查化解。高度重视控辍保学、项目质量、易地扶贫搬迁、涉贫舆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定期收集风险隐患,按月分析研判,及时防范化解,坚决防止“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方面振兴。

压实责任勇担当,不获全胜不收兵

压实各方责任。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下沉作战、靠前指挥,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措施、政策、任务精准落实到位;集中精兵强将攻坚,从州、县(市)机关抽调三分之一的干部驻村攻坚脱贫,县(市)委常委下沉乡(镇)担任第一书记,选派处级干部担任乡(镇)扶贫工作队大队长,科级以上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集团帮扶、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工作,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提升能力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学习政策、研究政策、掌握政策、吃透政策,真正做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确保工作谋划与中央部署合拍,工作步调与省委、州委要求同步。关心关爱一线。加强对扶贫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政治上关心、待遇上保障、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充分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安身、安业;强化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鲜明导向,对表现突出的及时提拔重用、晋升职级、表扬表彰;发挥好“怒江扶贫暖心基金”作用,为牺牲干部家属及受伤致残干部提供长效保障。及时总结宣传。认真总结脱贫攻坚实践经验,讲好怒江脱贫攻坚故事,推出一批接地气、可复制、有影响、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经典案例、先进事迹,注重总结科学治贫、科学治理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路径。

苦干实干亲自干,树立严实攻坚作风

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本,提振精气神。始终坚定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持续发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怒江脱贫攻坚精神和“苦干实干亲自干”的怒江脱贫攻坚作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争当“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的怒江脱贫攻坚干部实践活动,推动干部履职尽责、苦干实干,用百倍的努力、强烈的担当,挑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严明纪律作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填表,引导各级干部把工作重心沉到村、沉到户、沉到人,以作风转变促进脱贫攻坚;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贪污挪用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帮扶措施不实、帮扶责任不实、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以优良作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办法,严肃督查问责。强化跟踪问效、过程监督,动真碰硬,真督实查,坚决以严格督查督办倒逼各级各部门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让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

猜你喜欢
怒江易地攻坚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怒江求学记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