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民间剪纸艺术

2020-02-22 06:12刘晓茜古敏玲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剪纸广东戏曲

刘晓茜,古敏玲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517000)

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中国民间剪纸是一朵瑰丽的奇葩。尤其广东民间剪纸以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而闻名。南方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凡喜庆节日、结婚、丧葬、神诞的供品礼物都用它来装饰,有的作为建筑上的装饰,有的还作为刺绣底稿。只是在当今现代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下,在人为与自然的种种因素中,其原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被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工业产品和科技产品所占据、所取代。广东民间剪纸的继承和发扬陷入了困境。笔者试对广东民间的剪纸艺术和它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如何应对,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等问题,作粗浅探讨和论述。

一、广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

广东民间剪纸历史悠久。但始于何时,文献无征,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南方古代越族群体支系多、分布广,长江中下游地区、闽江流域、珠江流域、红河中下游都曾是古越族的分布区,尤其是洞庭湖以南的扬越与楚的征战与融合频繁。有学者考察早期剪纸是刺绣或纺织品上的图案,而我国刺绣纺织历史是非常古老的。很早以前就有这种图案的“纸模”,慢慢发展成张贴、装饰节日喜庆的墙壁、窗户以及民俗礼仪、宗教信仰、避邪等作用上。这个观点如果成立,那广东的民间剪纸在唐代以前就很盛行。但也有学者认为,明代以前,刺绣稿样是以小笔描花样,还未有“剪纸花样子”出现;清代以后才出现有“剪纸花样子”作刺绣稿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无妨剪纸艺术的历史之悠久这一史实。据《杜阳杂编》记载一千多年前唐代广东民间刺绣已有辉煌成就。由此管中窥豹当时广州地区民间剪纸的成就。

南宋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的刺绣品广泛运用在日用品上,日渐成熟。由此可知民间剪纸作为刺绣的“底稿”也一定会随之更加发展。并且会因之应用、装饰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只是因为这些剪纸作品是易耗品,无法保留至今。明清是广东民间剪纸艺术大发展时期。到清光绪时期,在佛山就有店号30多间,从业人员达300多人。产品销往国内各个地方。甚至远销南洋。民国十二年(1923 年),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佛山镇的剪纸行业有“符疏行”“溪钱行”“门钱行”等。著名剪纸艺人有潘洁芳、梁朗生等。梁朗生祖辈三代人都从事剪纸创作,并成立了佛山民间艺术社,组织剪纸制作组对佛山民间剪纸进行整理挖掘和抢救,培养了梁志炎、杨永雄、林载华等新秀,为继承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主要作品有《百花齐放》和《瓜果丰收》等。

潮州地区民间剪纸是广东民间剪纸的又一处重要产区。从明代开始流行,在清代繁荣起来,清末民初达到顶峰。它既与民俗文化活动紧密相连又美化于生活。潮汕地区历来祠堂庙寺林立,祭祀活动较多,规模也很庞大,其祭品都离不开以剪纸来作装饰的纸镪香烛、果品、五牲。且世代相传形成风气。所以这地区一年四季的婚丧寿宴,祭神鬼节都离不开民间剪纸艺术活动。春节过完有一个长达两个月的城乡游神赛会,它是每年潮汕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设神坛、迎圣驾,神坛上摆满各家各户的供品——鸡、鹅、鸭、猪、兔及各式果品。每一供品上都必须饰一剪纸花样。例如猪头饰猪头花、鸭饰鸭花、鱼饰鱼花、蚧有蚧花、龙虾有龙虾花、猪脚有猪脚花、猪肝有猪肝花,红桃果品饰以果花,柚有柚花。光是饼就有所谓三山大饼花装饰,八角大饼花、菱形饼花等。潮州婚事剪纸则有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用的《烧猪花》《鱼花》《猪肝凤》(即将煮熟的猪肝用剪纸装饰成凤头凤身、凤翅的立体丹)以及装饰嫁妆用的《粉盒花》《烛台花》《酒瓶花》《香蕉花》(昔日办婚事时,放在整串香蕉上的剪纸装饰。其中有一支是孖蕉反映当时祈盼喜事成双的意愿。)贫穷妇女出嫁,其嫁妆也以喜字叠盖在物品上,以示双喜临门,吉祥如意。富贵人家几乎家居一切用品都配齐,件件礼品都饰以吉祥花,方巾饰以方巾花,牙筷饰以牙筷花,扇饰以扇袋花等。另外,潮汕地区各县,历来还有“赛剪纸”的习俗,通过比赛活动互相观摩,取长补短,从而促进了潮州民间戏曲人物剪纸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潮剧是广东著名地方剧种,演出的剧目内容运用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进行创作。如选取戏曲故事《西厢记》的作品有《西厢记·听琴》《跳墙》等;选取《陈三五娘》故事的有《相思》《留伞》《私奔》等,选取《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则有《辞亲赴杭》《十八相送》《草桥结拜》等。

二、广东民间剪纸艺术有下列特点

(一)适应社会需求,艺术形式变化多端

如佛山剪纸就有剪、刻、凿、衬、印、写并用的技艺特色。按不同材料,用剪、刻、凿、印、写、衬并用的方法,提高工效、降低成本,适应使用者的需求。刻可以每次(以一钉计)最高刻30~50张,使成本降低,且能做到大幅画面,内容与形式复杂的高难度剪纸艺术作品。凿、印、、衬结合使用使作品色彩更为丰富,更具手工艺性,形象更为生动、活泼、传神。用金、银、铜、锡箔为主要材料,錾花而后填彩,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潮州剪纸则具有清新、明朗、淳朴的风格,有刻剪交错的多色剪纸、有遒劲有力纤细的纯色剪纸、刻纸衬色和刻写紧密配合的写料刻纸等多种风格特色,可以适应多种社会需求。它纤巧秀丽、造型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潮州剪纸很少复刻,即使需要画稿也很简单,大多数在剪制时创意灵活,别出心裁,巧妙加工。其作品多用于贴物,装饰性强。形式有“团式贴花”“适样贴花”“影戏剪纸”和“刺绣剪纸”等。

(二)商品性与艺术性的巧妙结合

如佛山剪纸作为社会商品进行生产,既有做工精细、耗工费时、价格昂贵的高档商品铜凿料、铜衬料、纸衬料等独立艺术作品供经济富裕用户作欣赏陈设之用,又有大量的节日、礼品等装饰之用的,及为其他民俗善事活动而提供的装饰物的“半成品”剪纸。还有大量选用低质材料制作的剪纸,它造价低,工效快,价格便宜,为广大贫苦民众所喜爱。总之,它既有相互独立、结构内容简单的花卉瓜果的剪纸作品。也有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的故事人物、鸟兽龙凤等剪纸作品。做工充分发挥材质美的特点,力求技艺与材质完美结合,使之达到既高雅华丽,又朴拙纯真的效果。潮州剪纸商品性与艺术性达到巧妙结合,既有婚嫁喜事等传统节日的装饰性剪纸,又有连续性表现形式的戏曲人物剪纸。其人物剪纸,善于大胆运用夸张手法,简练省略的几剪,就让人物形象和背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为了充分发挥剪刀和纸的表现特色,他们还善于用多种纹样装饰人物衣服和器物,用寥寥两刀就把人物性格、感情、动态刻画出来,具有皮影戏一样的趣味。

(三)传统性与群众性的紧密结合

1.粤剧、戏曲、戏剧为广东剪纸创作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粤剧的数量堪称世界之最,为剪纸创作者提供了丰富广阔的题材,因此戏曲,戏剧类剪纸丰富多彩,同时有助于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2.粤剧、戏曲、戏剧赋予了广东剪纸创作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广东戏曲剪纸像连环画一样情景交融。以戏剧情节中的人物塑造为主,人物有道具有背景,生动具有感染力。

3.粤剧、戏曲、戏剧使广东剪纸的艺术性产生更大的飞跃。表现在人物众多,场景宏大,气势磅礴,主次分明。题材源于舞台,但高于舞台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概括性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体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4.粤剧、戏曲、戏剧为广东戏剧类剪纸的民间,民俗传播奠定了群众基础。在广东地区人人都有熟悉的粤剧故事,家喻户晓的戏剧情节。运用粤剧故事来创作剪纸赢得了无数的戏曲好爱者,将大量的戏剧爱好者转换成戏剧剪纸爱好者。

三、广东民间剪纸如何走出困境

(一)首先要明确广东民间剪纸陷入困境的原因

我们要认识到在经济高速发展,高技术挑战,多元文化冲击下,民间剪纸原来适应人们日常生活且必不可少的地位日渐被取代,如果只是空谈民间剪纸艺术走入市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走出困境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才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如何走出困境—与商贸旅游相结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

旅游文化市场是不错的方向,应该迅速开发这个市场,占领这个市场。1.将当地的民俗故事,民间戏曲人物,戏曲故事民间传说制作成精美的剪纸旅游纪念品,在景区宣传,售卖。2这些题材也可以做成大型的剪纸公共艺术装饰,在公园,路边,城市广场供游人学习,欣赏,休闲。3.将这些历史文化题材作为剪纸装饰图案运用在产品包装中。例如手机壳,包装袋,文创产品等,作为纪念品馈赠或国内外销售。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越是高技术时代,人们越是需要高情感的平衡”。民间剪纸艺术能满足高技术时代人们的高情感平衡的需求,更是能满足海外赤子思乡怀旧的情怀。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旅游文化这种方式,吸引游客,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拉动消费,并辐射四周,带旺市场。

(三)坚持保护、研究、开发,才能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广东民间剪纸正面临艰难发展的处境,要组织专业队伍,抢救和保护仅存老艺人的传统技艺。给他们颁发荣誉,聘请老艺人走进校园,进入课堂,使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保护濒临消失的传统艺术剪纸作品,送入博物馆,文化馆,科研机构还原历史,研究艺术价值,保存好实物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剪纸艺术形式,来活化和衍生新的艺术创作。如果不研究广东民间剪纸的历史,抢救保护传统技艺,仅凭现有极不完整的一点技艺和认识,就去继承发扬,开发市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会误入“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唯利是图之歧途。

四、结语

广东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但继承发展遇到瓶颈。我们只有坚持研究广东民间剪纸的历史、抢救保护传统技艺、既不孤立抢救、保护,研究,又不纯粹衍生商业开发,讲利而不唯利,并驾齐驱才能使广东民间剪纸艺术走出困境,重新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继承和发扬广东民族剪纸传统艺术。

猜你喜欢
剪纸广东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剪纸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剪纸
广东舆情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