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跨学科教学创新探究
——以中职美术手工课程为例

2020-02-22 14:03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跨学科手工美术

(岳阳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与项目建设中心,湖南 岳阳 414006)

随着科学系统的复杂化,许多科学研究已无法用单一学科独立完成,跨学科知识合作创新,成为现代科学不可或缺的研究模式。识别跨学科潜在知识关联,是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关键[1]。19 世纪确立下来的分科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已使用近二百年并延续至今,其为当时的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模式已开始发生变化。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幼儿园及小学学科之间的衔接,本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各学科知识的发展进行创新教学,探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跨学科教学方式方法。

1 跨学科教学的内涵及创新特征

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美术手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中的一项教学内容,以美术手工为例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它不仅能提高中职生(未来幼儿教师)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也是培养中职生(未来幼儿教师)认知其他文化学科辅助能力的有效手段。将其他学科融入美术手工教学之中,创新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1.1 跨学科教学的内涵

“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于20 世纪20 年代,并逐渐成为一种课程教学理念。21 世纪以来,素养导向的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各学科工具性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是立足于学生所处的多元复合生活世界,弱化学科界限,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2]。探索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创建“跨学科”的文化桥梁,将学生的认知作为教育核心,传授非单一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颠覆了原有的分科式教学,在教学上需要有大胆的创新与丰富的知识量。探索跨学科教学创新,能让学生对学科的认知力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让学校的教育不再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多种分科学习,而是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观点。

1.2 跨学科教学的创新特征

社会建构主义者(典型的代表是杜威和维果茨基)的教育观认为,渗透于学校教育中的个体学习理论是有缺陷的。人类学习的最好方法不是吸取别人教导的东西,而是要经过知识建构的过程[3]。教育之间的共同联系来自于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文化,并在课堂中进行融合、碰撞、继而升华并构建成自己的观点。

1.2.1 学科与文化的共同融合

学科之间的共同融合来自于知识点的融合。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以美术手工课程的知识为切入点,要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点,让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能有效地融为一体。学生通过一门学科的课程即能同时接触到其它学科的知识,能全面培养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吸收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教师要善于识别美术手工课程中所蕴含的其它文化学科的信息,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讲述手工文化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故事与背景,让学生了解科目的文化意义。

1.2.2 学科与教学方法的共同碰撞

共同碰撞来自于学科与不同教学方法的碰撞。在教学活动中,比如把历史、自然、数学与手工课程相结合,为了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知能力,教师可通过手工实践教学法,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大脑的想象力;通过户外场景教学法让学科知识立体化,走进生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法让教学环境智能化,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课堂效率;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让各个学科之间碰撞出深刻的记忆火花。

1.2.3 学科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升华

共同升华来自于完成跨学科教学后最终的呈现效果。当完成1-3 个科目之间的跨学科教学成为一种复合型教学科目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入其它教学科目内容,在注重提升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同时,也应该越来越重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跨学科探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任何跨学科的学习都很难激发出新的思维[4]。因此,教师需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让跨学科教学能力成为不同学科教师的共识,促使各学科教师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教师教学与研究的良性发展。

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的教改需求

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美术手工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中,手工在美术课程中具有主导作用,但现阶段我国的美术手工课程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仅仅停留在传授技能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教学目标也缺乏一定的认识,教学内容过于浅表化,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化[5]。

2.1 教学理念无创新,需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教育改革在全世界从未停止它的脚步。2020 年9 月,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将成为世界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6]。在欧洲,芬兰一直以来是教育体系较好的国家,远远超过许多其他国家。根据调查发现,芬兰学生每周的上课时间比法国学生少1.5 小时,即芬兰学生7-15 岁期间相比少了2000 小时的学习时间。在2009 年,芬兰学生不仅学习数学、芬兰语、历史,还学习织毛衣、缝纫、做衣服、使用木材、金属、皮革制作物品、洗衣服、整理、清洁、做饭、画水彩、画油画、弹奏乐器等[7]。芬兰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鉴与学习。

目前,我国教学还是停留在单科目教学的授课模式,每位授课教师只需要精通一门科目。比如,数学老师的任务是简单的教学,只会讲课本上的知识点和题目分析。教学无理念无创新是目前单科教学的通病。跨学科教学模式即将成为国际上的一种趋势,应加强各科教师跨科目知识能力的培训,为优化专业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打好基础。教育重心应以学生为主,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严格的教学系统,要创新教学方式,融合跨学科教学,让每个学生对知识点都有自己的认知。

2.2 教学形式书面,需多元化

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实用教程均为“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以岳阳市网络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实用教材中包含了纸、布、泥、自然物等不同材质造型的制作工艺方法的知识点,介绍了美术手工作品的材料工具、制作过程及造型展示,但没有融入文化知识点的讲解及拓展出其它的学科知识点。教师应以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展开多元化教学方式,并讲解手工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基础研究到创新研究,进一步推进教学探索研究,提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的创新思路,丰富美术手工制作的文化内涵,改变教学形式单一,并利用教学实践基地与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形式多元化。

2.3 教学环境单一,需立体化

教学环境单一是各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室为主要的教学环境。学生活动空间的大小决定了学生创新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需创建立体化的教学环境,还原真实的教学现场,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探索出更多的教学“课堂”。例如,把历史、自然、数学学科融入美术手工课程,在博物馆、户外农场进行实践场地教学,可以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与环境污染情况,让学生感受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每个教学实践场地的现状与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因此,以跨学科教学推动学科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提升,也成为了跨学科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式。

3 中职美术手工跨学科的创新培养案例

中职美术手工课程开设跨学科教学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实践,让其通过实践认知到自己学到的不单单只是手工,还能感知传统的文化与历史知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数字的概念。同时,运用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较好地衔接幼儿园与小学学科知识。

3.1 以手工课程跨历史学科为例

2018 年12 月,笔者以“唐朝文物背后的服饰美学”为主题,在岳阳市博物馆进行美术手工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们亲手缝制一件唐朝服装,以掌握布艺的手工技法。在唐朝历史背景下,以博物馆的仕女陶瓷为原型进行教学分析,用唐诗讲解服饰的来源,比如唐朝时的武则天曾作词“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里面提及的“石榴裙”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红色色彩作为裙子的设计元素。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体验了手工制作的过程,而且感受了唐朝的文化与历史。推动小学历史与幼教手工的融合,让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手工制作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3.2 以手工课程跨自然学科为例

2019 年3 月,笔者以户外农场作为实践基地,开展环保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在现场讲述乱扔废弃品产生的危害,如污染空气和破坏土壤,再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利用农场捡到的废弃的瓶瓶罐罐,结合麻绳与布料,运用粘贴、剪裁、拼接等手工技法,进行废弃瓶子改造。把这些瓶瓶罐罐做成具有创意又环保的手工艺品,实现旧物再利用并达到环保的目的,且能美化教学环境。在六年级第2 学期美术教材《变废品为艺术品》单元中,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衔接小学美术、自然学科的跨专业教学,提升了学生们对生活与学科的认知能力。

3.3 以手工课程跨数学学科为例

2020 年4 月,笔者以幼儿手工不织布课程为例,开展了4 次连续性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前两次课对不织布的手工技法、色彩、形状进行讲解,第3 次课则融合数学启蒙进行跨学科教学创新。要求学生先找出几片颜色不同的不织布,对数字“0-9”进行裁剪与拼接缝制,然后做出“等号”“问号”“加减乘除”等符号,运用前两次课中学习的手工技法与色彩搭配法。第4 节课则融合手工教学讲解数学算术的应用方法,为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打下基础,学生通过手工课程对数学也产生了兴趣。依此类推,还可以将其运用到其他教学与生活中,比如制作英语课程中“A-Z”的26 个字母,制作语文课程中的26个拼音等,都有助于学生感知其他学科知识并对其产生兴趣。

4 结束语

跨学科教学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教师摆脱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赋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从各个角度去探索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教学创新改革应该引导学生转向爱、善、智慧。在手工课程跨学科实践课堂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文化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与智慧,通过实地观察环境污染的情况对大自然心生爱护。教师适时讲解手工所涉及的相关文化背景,并有意识地加入与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其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信息与文化交际信息。此外,教师还应增强自己的跨学科意识,让跨学科教学成为不同学科教师的共识[8]。

猜你喜欢
跨学科手工美术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