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02-22 02:52汪涛张家明刘炳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议程示范区指标

汪涛 张家明 刘炳胜

摘要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解决制约中国发展瓶颈问题,为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的重要实践。选择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创建主体是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首要步骤,需要对作为创建主体的城市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现有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能够对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基础进行绝对值评估,或作为城市落实2030年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度监测工具,但难以体现不同规模、级别和类型的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优势和特点,有可能忽略了规模较小、但具有较大示范性和发展潜力的城市。因此文章从示范导向角度构建了包括城市发展基础、发展经验、重视程度、创新能力、辐射性和可塑性6个相对值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将指标与SDGs框架相对应,旨在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验、特点和潜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示范区的选择提供思路。通过对已建立的6个示范区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 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不是唯一标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力较为突出的小城市也可能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②发展经验、政府对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创新能力对示范区建设有较为重要的影响;③单个指标突出较难形成推动城市整体提升的持续动力。后续示范区的筛选和建设应重视各指标要素的协调性,形成推动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评价指标;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20)12-0017-10

DOI:10.12062/cpre.20200612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从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1]。2000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制定了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制订促进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等8项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2]。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和169項具体目标[3]。这些目标兼顾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继千年发展目标到期后全球可持续发展新的指引,为此后15年全球各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合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工作。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其中明确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作为落地措施之一[4]。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发〔2016〕69号),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创建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形成若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的现实样板和典型模式,对国内其他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对外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5]。”

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是中国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球发展合作的重要实践,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解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路径,对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重大意义,这也对作为创建主体的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有超过300个具有不同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的地级市和375个县级市,这些不同行政级别、资源禀赋的城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上存在区别。仅10个左右的地级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对于全面做出各种类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推广仍显不足,未来继续树立国家级、省级或非官方的可持续发展典型城市,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和优秀经验,具有较强的需求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城市的类型差异,从示范导向的角度构建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地级市或县级市的开放性评估框架,选择出适合的城市作为创建主体,形成多个可持续发展样板,具有重要意义。

1 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近年来,评估各国落实2030年议程、实现SDGs现状和进展的研究逐渐增加。吕永龙等[6]指出,制定科学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是各国在实现SDGs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应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发展目标。朱婧等[7]将全球性的SDGs框架和中国各项国家战略和规划进行对标,构建了适用于中国的SDGs目标和评价标准。Xu等[8]评估了中国实现SDGs的整体进展,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结果进行了对比。有研究指出,由于SDGs之间存在的竞争或协同关系,评估SDGs进程的指标需要进行权衡,仅强调追求GDP将会对整体实现SDGs造成风险[9]。城市层面实现SDGs是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的重要内容,Steiniger等[10]评估了智利6座城市的可持续性,并将评估指标与SDGs进行对比,发现尽管一些指标呈现出全国范围的普遍趋势,仍有指标随着城市特点的不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城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2014年全球城市峰会发布了ISO 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Deng等[11]评估了ISO 37120在城市可持续性方面的应用情况,发现该指标体系与组织决策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在城市可比性方面仍有待改进。随后,Moschen等[12]将ISO 37120 与SDGs进行了对比,认为两者在评估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中有共同之处。越来越多研究直接对标SDGs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的生态建设[13-14]、环境改善[15]、资源环境承载力[16]、创新能力[17-18]等进行了评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作为落实2030年议程的重要举措,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Wang等[19]梳理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申请和审批流程,提出了问题导向和主要功能导向的选择标准。孙新章[20]对《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内容进行了解析,解释了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应把握的原则,并提出示范区建设应与其他多项可持续发展工作和计划进行衔接。

筛选有示范意义的城市是示范区建设的首要步骤。然而,现有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仍存在不足。一是SDGs评价框架需要与本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明确SDGs对应的具体行动和措施[10]。二是现有研究多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SDGs,对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较少。三是现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聚焦于评估国家或城市的发展现状[21],多以绝对指标进行衡量。由于城市基础禀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绝对指标难以公平比较发展基础不同的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举措、绩效和潜力,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难以在绝对指标体系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特点和成就。同时,现有指标体系难以对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未来可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有可能忽略了规模较小,但积累了优秀经验、具有较大示范性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不利于树立多种类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样板和推广发展经验。

因此,本文构建了示范导向的指标体系,选取相对值指标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为已有的评价体系提供补充和辅助。随后,将本文指标体系应用于已获批的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评估这些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并探讨作为示范区应具备的普遍标准和关键因素,为后续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示范区的选择与评价提供思路。

2 可持續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申请城市的示范性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在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条件和禀赋的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行动和经验、重视程度、创新性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相对值指标,更直观地体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城市的特点和优势,以丰富示范区类型,全面推广优秀经验。

2.1 指标选取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多学科、多目标交叉的复杂系统,以往指标体系中单一的研究机构和数据来源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可持续发展涵盖的所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国发〔2016〕69号文[4]和各类中国城市相关报告[19-20.],选择各类城市综合指数和排名等相对值指标,构建示范区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发展基础、发展经验、重视性、创新性、辐射性和可塑性6个一级指标,如表1所示。这些指数和排名结合了多项城市具体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数据,作为单个指标的代表性更强,同时实现了对不同城市数据收集和评价过程的简化,增强了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评估框架具有开放性,在应用于不同级别城市(如评选省级示范区)时可根据情况灵活选取适合的二级指标或更权威的数据来源进行替换。

(1)发展基础旨在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城市的发展现状。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三个核心对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申报城市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有足够能力完成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为简化评价指标,本文分别采用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城市宜居竞争力排名和空气质量达标率3个指标综合比较不同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基础情况。

(2)发展经验主要反映申报城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行动举措和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将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行动举措和经验与SDGs框架对标,通过行动举措和可借鉴的经验的数量,体现这些城市在落实2030年议程、实现SDGs方面的进展。本文参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对应每个具体目标提出的解决方案,将不同城市的优秀经验做法进行对应,得到能够对标经济、社会和环境类具体目标的数量,以此来表示各地能够提供的发展经验。其中经济领域包括目标1、目标8和目标9,社会领域包括目标2~5、目标10、目标11、目标16和目标17,资源和环境领域主要包括目标6、目标7和目标12~15[7]。

(3)重视性旨在评估申报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创建条件中明确提出“地方高度重视”这一条件,地方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众多利益相关者中占据着核心地位[22],政府发挥作用是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手段[23]。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由于城市运转主要由当地市委市政府主管,因此本文通过“‘城市+时任市长姓名+可持续发展百度搜索结果数量”表示领导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数量(如在统计期限内有人事调整则按照调整时间分时间段进行搜索,再将数量相加),“‘城市 +可持续发展百度搜索结果数量”表示整个城市在相关方面的行动,并通过计算前者占后者的比例表示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视程度。

(4)创新性是对申报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10月16日致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24]。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也是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要求[4]。本文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对申报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创新投入指标选择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体现申报城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成本;创新产出指标选择授权专利增长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体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对产业的提升和支撑作用。

(5)辐射性主要反映城市对外的影响力[25],申报城市技术、文化和经验对外交流辐射范围越广、频率越高,对其他地区可能产生的带动作用越大,将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经验的推广。本文参考现有的城市影响力指数报告,从城市文化和城市治理两方面选取指标进行评价。城市文化影响力反映城市的创新活动、对外技术交流和文化吸引力等,城市治理影响力反映城市的社会、经济治理经验的传播力和互动力。

(6)可塑性主要体现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落实2030年议程、实现SDGs具有长期性,有必要对申报城市的发展潜力进行预测。可塑性主要体现在申报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和发展动力两方面。将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各项发展目标与SDGs框架对应,通过目标能够对应的SDGs数量反映城市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指标表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2.2 评价方法

由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是为了全面衡量不同级别、类型的城市创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示范作用,所以评价体系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进行等权重评估,通过雷达图的方式直观展示创建主体城市各方面的指标评分,辅助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各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并根据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统筹布局进行选择。通过对城市各指标的评价阈值范围的研究,制定二级指标评分规则如表2所示。

本文选取的指标数值均大于零,因此指标分数的取值范围为[1, 5],根据表2中的指标评分方法,计算得出各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数。由于二级指标是等权重的,通过算数平均可计算得出每个一级指标得分,其分数的取值范围也是[1, 5],而后通过对各一级指标分数进行算数平均得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城市的综合得分,取值范围为[1, 5]。

3 对现有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评价

将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应用于已获批的6个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量化深圳市、桂林市、郴州市、承德市、太原市和临沧市6地在研究期内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各方面表现,分析各自特点,总结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探讨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应重点关注的指标和需要具备的普遍标準。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提出于2016年,国务院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确定了上述6个示范区,因此本文以2016—2018年为研究期,通过雷达图反映评价结果。

3.1 数据来源

为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选择城市统计部门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发布的城市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其中城市发展基础(B1)的数据分别来自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26]、《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及各市的环境统计公报;发展经验(B2)主要来自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重视性(B3)来源于百度搜索的数量结果;创新性(B4)分别来自各地2016—2018年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地方科技部门相关报告;辐射性(B5)来自《中国城市影响力指数报告》[27];可塑性(B6)来自《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26]、国务院对上述6个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文件[28-33]和各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示范区建设方案。

3.2 评价结果

将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数据代入分析,得到6个示范区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深圳市(4.20)、太原市(3.44)、临沧市(3.14)、郴州市(3.03)、桂林市(3.00)和承德市(2.70)。获得6个示范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雷达图,如图1~6所示。阴影部分代表6个示范区所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平均值,表示6个示范区的平均情况。

3.3 指标分析

3.3.1 指标差异和共性分析

对比图1~6可以发现,不同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和共同点。通过6个一级指标在不同示范区分数的标准差反映指标的变动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发展经验(0.556)、可塑性(0.758)、创新性(0.784)、发展基础(0.892)、辐射性(1.129)和重视性(1.414)。其中辐射性和重视性的标准差均大于1,表明各地在城市自身影响力和政府重视程度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在发展经验、可塑性、创新性和发展基础上分数变动较小,表明不同示范区对行动举措和经验积累、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和发展基础等指标有着更一致的关注度。计算6个示范区14个二级指标得分的标准差,可以发现不同示范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经济提升的可持续行动和经验、未来发展路径的多样性等具体指标中表现较好,针对环境改善类的可持续行动和经验都相对较少。

3.3.2 影响示范性的关键指标分析

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示范性与城市本身的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对应。对比图1~6和评价结果可以发现,虽然示范区的行政级别、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并没有由于本身的条件和禀赋差距而直接决定示范性评价结果。示范性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深圳市、太原市、临沧市、郴州市、桂林市和承德市。

图7对比了示范区各项一级指标。深圳市作为高度发达的特大型城市,其城市本身的资源和禀赋有巨大优势,但在对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上仍显不足。太原市和桂林市两地在发展基础、辐射性和可塑性方面的评价较为类似,然而相比较于太原市,桂林市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和经验积累较少、创新驱动力和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临沧市,示范性仅次于深圳市和太原市,原因在于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针对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具体的行动举措,积累了大量可持续发展经验,高度重视创新能力提升,2018年临沧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这也证实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选择并不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高度重视和有效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小城市也具有较好的示范价值。对比同样发展基础和城市禀赋比较薄弱的承德市可以发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创新能力对示范区建设有关键影响。

因此,在评估申报城市的示范性时,关键的因素是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行动举措和经验、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城市的创新能力,这些因素直接代表了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愿和行动。

(1)发展经验。为了对比不同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落实2030议程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举措和经验,本文梳理了6个示范区2017—2019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统计了2016—2018年每年的政府工作对应SDGs具体目标的数量,如图8所示。对各项行动举措按照表1中发展经验指标(B2)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分别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3类SDGs对标,可以发现,经济提升的相关举措,尤其是就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方面的行动举措数量最多。其次是社会发展方面,主要是建设可持续城市和社会治理。资源环境的改善方面,各示范区都在水和卫生管理、能源保障、消费和生产模式的转变上采取了较多措施,而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行动举措相对较少。

由于条件差异,各地的发展路径也不完全相同。临沧市侧重消除贫困、发展农业和优质教育等基础目标;太原市侧重污染治理;郴州市侧重清洁能源的开发;承德市更重视健康福祉和水环境治理;桂林市更重视消除贫困和健康福祉问题;深圳市更重视健康福祉和社会公平等问题。对当地突出问题都采取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2)创新能力。各示范区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2016—2018年的平均值基本维持在10%~20%之间,然而各示范区在创新投入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在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例一项中,除深圳市达到12%和太原市超过3%以外,其余示范区2016—2018年度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不足1%,均为0.06%~0.07%之间,这一比例仍然偏低。通过对现有示范区创新产出成果的统计,各地授权专利数量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如何将科技产出切实应用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各方面仍有待探索,也缺少衡量这些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标准和方法。

(3)政府重视程度。示范区城市政府的重视程度在所有指标中差别最大,郴州市、临沧市、太原市和桂林市编制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中均形成了省级有关部门和市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省市县三级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从组织和制度上强化了各部门的重视性。临沧市、郴州市等城市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最高。两地在建立多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之外,在政策法规层面也提供了一定支持,积极推进省级立法,正在研究制定《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促进条例》和《郴州可持续发展促进条例》。

3.3.3 指标协调性分析

对比图1~6和评价结果可知,示范性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圳市、太原市和临沧市)各项一级指标总体上表现均衡,而单一方面的突出并不能整体提升示范区的表现。例如桂林市和郴州市都属于有个别指标突出而整体示范意义相对不足。桂林市发展基础相比临沧市、郴州市和承德市更好,且作为旅游城市,有较高的文化影响力,城市辐射性较强,然而在先进经验积累、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方面较为欠缺。郴州市政府对示范区建设更关注,然而具体行动举措较为缺乏。此外,承德市也存在各方面表现不平衡的问题,对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弱化甚至消失的背景下[34],在制定示范区个性化发展路径的同时,也需要协调示范区共同需要的建设条件。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国发〔2016〕69号文为基础,结合《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以及各类城市评估报告,构建了示范导向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对已获批的6个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已批准示范区在建设中的共性和差异,总结了影响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因素,作为现状评估和进度监测类指标体系的补充和支撑,为后续示范区的选择提供思路。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是由于数据时间存在滞后性,部分数据无法反映城市最新的发展情况;二是指标选择的限制,二级指标涉及的城市排名范围为现有地级市,未来应用于县级市时需要当地领导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 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唯一標准,考虑到中国城市整体的发展情况,多数城市自身资源条件存在一定限制,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基础相对薄弱、问题较为突出的城市也可能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② 发展经验、政府对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对示范区建设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示范区在制定个性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这些关键因素的积累。③ 单个指标的突出较难形成推动城市整体提升的动力,示范区建设和后续筛选需要重视各指标要素的协调性,从而更好地形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合力。相关建议如下:

(1)强化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和政策保障,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可在示范区建立有效的领导组织的同时,与上级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形成省市县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可量化的长效考核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职责,定期监测进度,确保各项可持续发展政策举措的落实。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提高科技创新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超过半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可在公共预算中适度增加科技支出比例,同时加大科技专项资金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二是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创新产业发展,降低企业各项运营成本。三是就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或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应用先进技术,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融合,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切实改善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

(3)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需要全面考虑多学科的复杂影响,集成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仅强调某一个要素较难形成推动城市整体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在制定当地可持续发展个性化路径的同时,需要兼顾各指标要素的协调性。充分调动各个相关部门的参与,完善示范区建设所需要的各项条件。

参考文献

[1]GOODLAND R, DALY H.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universal and non-negotiable[J].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6, 6(4):1002-1017.

[2]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R]. 2000.

[3]United Nations.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 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R]. 2016.

[5]国务院.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R]. 2016.

[6]吕永龙,王一超,苑晶晶,等. 关于中国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若干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1) :1-9.

[7]朱婧, 孙新章,何正. SDGs框架下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12) :9- 18.

[8]XU Z C, CHAU S N, CHEN X Z. Assessing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ver space and time[J]. Nature, 2020, 577(7788) :74-78.

[9]COSCIEME L, MORTENSEN L F, ANDERSON S, et al. Going beyo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s an indicator to bring cohere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248:119232.

[10]STEINIGER S, WAGEMANN E, DE LA BARRERA F, et al. Localising urban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the CEDEUS indicator set, and lessons from an expert-driven process[J]. Cities, 2020,101 :102683.

[11]DENG D R, LIU S Y, WALLIS L. Urban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how do Australian city decision makers perceive and use global reporting standards?[J]. Australian geographer, 2017,48(3) :401-416.

[12]MOSCHEN S A, MACKE J, BEBBER 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 ISO 37120 and UN go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19, 20(5) :887-900.

[13]WANG X T, CHEN X P.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as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J]. Sustainability, 2019, 11(8) :1-13.

[14]WANG X K, MELL I. Evaluating the challenges of eco-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a comparison of Tianjin and Dongtan eco-cities[J].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view, 2019, 41(2) :215-242.

[15]LIU H B, LIU Y F, WANG H N,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gree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an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Tianji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214 :195-208.

[16]HAN H, LI H M, ZHANG K Z. Urban water ecosystem heal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improved fuzzy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assessment model: case study from Zhengzhou City, China[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9(2) :1-14.

[17]李慶军,王家芳,胡海华.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以山东半岛为例[J]. 技术经济, 2018, 37(6) :10-15.

[18]ZHANG N, CHEN Z W.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self-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 competitiveness: the case of three demonstration areas in Beijing, Shanghai, Wuhan[C]//Proceedings of the 201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rts, Economics and Social Science. Paris :Atlantis Press, 2016 :1362-1367.

[19]WANG Y, YUAN J J, LU Y L. Constructing demonstration zone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2020, 1(1) : 18-24.

[20]孙新章. 中国建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4) :1-5.

[21]蔡红丽,杨锋. 基于ISO 37120的珠海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J]. 标准科学, 2019(9) :21-27.

[22]龙开胜,王雨蓉,赵亚莉,等. 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响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8) : 43-49.

[23]郝亮,陈劭锋,刘扬. 治理视角下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深圳、桂林、苏北、太原四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分析[J]. 生态经济, 2019, 35(1) :173-179.

[24]新华社. 习近平向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致贺[EB/OL]2019-10-16. 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6/content_5440486.htm.

[25]刘彦平.城市影响力及其测度:基于200个中国城市的实证考察[J].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7(1) :25-41.

[26]倪鹏飞.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住房,关系国与家[R].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 2019.

[27]刘彦平. 中国城市影响力指数报告[R].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9.

[2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EB/OL].2018-02-24[2020-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2/24/content_5268410.htm.

[2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EB/OL].2019-05-14[2020-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5/14/content_5391459.htm.

[30]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EB/OL]. 2019-05-14[2020-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5/14/content_5391460.htm.

[3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太原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EB/OL].2018-02-24[2020-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2/24/content_5268404.htm.

[3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EB/OL].2018-02-13[2020-05-13].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71744.htm.

[3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EB/OL]. 2019-05-14[2020-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5/14/content_5391457.htm.

[34]葉陈云,杨克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内部审计规制体系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5(6):100-107.

(责任编辑:刘照胜)

猜你喜欢
议程示范区指标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阿塞拜疆向联合国提交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规划报告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