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路径

2020-02-22 22:36邓林鹃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邓林鹃

【摘 要】本文立足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总结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路径,为实现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探寻高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美德教育;路径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作为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教学中减少正面“大道理”说教,立足语文课堂实践,于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目标,有以下有效教学路径:

一、抓住文本“情”“理”来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语文课本中典型人物形象、动人故事或壮丽诗篇,都可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操、品德意志等方面的感染。但中学生阅历见识有限,感悟能力较简单淺表,不易发现和理解,教师抓住文本的“情”“理”来引导,就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了读者。文中,人与景观,人与亲情,如何关联?其思想境界之高,如何体悟?当面对人生挫折,面对深沉母爱时,你将怎样?……教师善于抓住这些,能让学生身心受到洗礼。

古文大多是优秀的传美教育典范。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抓住忠贞、孝义、手足深情,积淀了几千年的“忠、孝、礼、智、信”来教育学生,震憾他们的心灵,净化他们的思想境界。又如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韩愈的《师说》,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团结、尊师、爱国……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情与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和帮助。

二、用活动课方式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多元化的语文活动课,可激发兴趣,渗透传统美德。例如,江泽民同志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采取演讲方式让学生自己领会中国百年奋斗历程,祖国对下一代的希望,以及自己肩负的重任,激发他们为国奋斗的意志;邓小平同志的《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模拟中英双方谈判现场辩论赛,让学生以激烈的辩论情绪,去感染其他人,让他们因祖国而骄傲,因骄傲而去兴国。此外,课本剧表演让他们体会文中道理,受到传统美德教育。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在自编自导自演过程中,像古人推崇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勇于改错”“顾全大局”的道理,古人重视的“礼、义、廉、耻”的人生准则,要求学习和做事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等等,寓乐于学,深刻领悟。

三、通过诵读和默写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古诗文大多短小精悍,讲究格律,琅琅上口,内容包罗万象,富有意趣。教学中可配乐与示范,引导朗读,加深理解,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光怪陆离、美妙绝伦的理想世界,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与黑暗,抒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志。语言天马行空,豪放不羁,情感跌宕起伏,酣畅淋漓,让学生配乐朗读,比较、体会与理解。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配《渔舟唱晚》,沉浸朗读,“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返朴归真”的精神境界则不难体会。

再如读《诗经》,学生会感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充满智慧;读《离骚》,学生会被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末悔的屈原折服;读《长歌行》,学生自然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懂了情感,产生了共鸣,“立德树人”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默写古代熟语、成语,也能学到许多优秀传统美德。例如“凿壁取光”“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等,刻苦发奋读书的先人,会激发学生斗志;而熟语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勤学苦练本领,方能为社会尽责;而“卧冰求鲤”“黄香暖席”的故事,又告诉学生为人子女要恪尽孝道;“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慎其独也”,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省自律……背默过程,自然熏陶和感染学生。

四、通过“学科综合”式的语文课堂来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许多优秀文章背后往往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刻的思政根源,其中就包含丰富的传统美德。

例如,杜甫的《兵车行》,了解杜甫所处年代,唐朝“穷兵黩武”的历史,不难读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感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伟大深情。而另外很多有关政治、哲学的议论文或随笔,像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习》,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黄仁宇的《孔孟》等,充满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饱含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都是我们必备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再有的社科类文,如《数学与文化》《美丽的颜色》《物种起源导言》《神奇的极光》等,涉及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知识,通过讲授科学家、发明家的发明和创造,了解他们爱国治学的精神,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来培养学生立志勤学,为国为民求索攻坚的科学态度,树立文化兴亡、民族盛衰匹夫有责的信念。

五、“项目式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项目式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问题驱动为动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能力,把“项目式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为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拓宽了道路。

例如,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让学生对“地域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分析——提问——研究”。学生自主分组选题研究,范围涉及建筑、茶歇、饮食、服饰……各地风俗人情,古今迥异的文化现象,具有丰厚文化底蕴,这些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培养年轻一代优良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振兴道德文化,哪怕“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卢娜;初中生传统美德教育探究[D];渤海大学;2017年

[2]张文珍.中国传统价值理念润泽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J].《中州学刊》2017年10期

[3]陈亚平;张雯.以教带学,授之以渔[J].《考试周刊》2016年第69期 .

[4]崔沥文. 加强中学生德育,延续传统美德[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年19期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探析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态势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维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