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潞江傣族文化走进校园

2020-02-22 13:28王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6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包容传承

王霞

【摘 要】以“傣族文化进校园”为契机,就我们熟悉的潞江坝傣族文化进行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傣族文化,渗透中华民族的包容性。

【关键词】传承;包容;历史悠久;重大意义

一、校园文化传承傣族文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是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其实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现在的课程有很多内容都蕴含着大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间又蕴含着许多思想精髓,这些都值得学生认真学习。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泼水节是我们最熟悉的,每年的4月12日是傣族的泼水节,人们年年都热衷参与过泼水节。所以让傣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使学生对傣族文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还能够使学生对傣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有所认知,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传承与发展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借助傣族文化优化整个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傣族基本情况

潞江坝位于怒江大峡谷西岸,高黎贡山东麓,这里气候炎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潞江坝傣族。傣族食品、傣族服饰、傣族泼水节是我们最熟悉的。

三、傣族传统文化

傣族历史悠久,潞江坝傣族世居于怒江西岸山水交加的地方,其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1、服饰

潞江坝的傣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服饰,在过去都是傣族劳动人民自己纺线、染色,最后用来缝制衣物。老年男子一般头戴黑布包头,上身穿无领的大襟短衣,下身穿黑、蓝布大裆裤;稍微年轻点的男子多穿自织兰色棱格暗花布缝制的大襟短衫,下穿普通的长裤;年长女性一般挽发于顶,戴黑、兰色筒帽,上身穿黑兰色棱格暗花对襟短衣,下身穿黑布筒裙,腰系长围腰;中年一点的女子就挽发于顶,戴红、绿、黄色的对折式筒帽,上身穿自织兰色棱格暗花布对襟衣,下身穿黑布稠裙,腰系黑布短围腰及绣花飘带;而更年轻的青年女性,都有一顶长长的秀发,她们将自己的长发加穿粉红、果绿、浅黄、浅兰等色对襟紧紧衣内短衫,下身穿普通长裤,腰系黑布小围腰,两根绣花飘带垂于腰腿右侧。

2、饮食

说到傣族饮食文化那不得不说撒撇了,有酸撒、苦撒、鱼撒等。酸撒里柠檬的酸爽让人垂涎三尺,苦撒里的苦让人在苦中回味。除了撒撇还有香茅草烤鱼、酸扒菜、火烧干巴等各种山茅野菜。傣族人依照药食同理的原则就地取材制作出来的一道道美味让人回味无穷。傣族人民还喜欢用自己烧制糯米酒招待客人。

3、居住

潞江坝背靠高黎贡山,依托怒江,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傣族村寨都建在有较好水源的地方,寨子内外绿化较好,清脆的凤尾竹、高大的芒果树,还有各种水果树、小粒咖啡遍布满山,独树成林的大榕树见证着傣族寨子的兴衰。蔬菜水果家家自给自足,随着热带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潞江坝也富饶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有傣族特色的楼房,家家门前水泥路连通,小轿车随处可见。傣族人民就居住在这样环境优美的地方。

4、节日

“泼水节”是我们学生非常熟悉的,因为我校已经举行了三届泼水节。“泼水节”是最隆重的一种活动,节日的当天,傣族男女老少拿着山里采来的鲜花或是树叶,穿着漂亮的傣族服饰到佛寺为佛洗尘祈福。傣族以相互泼水为乐,寓意带给他人健康、幸福。

5、舞蹈

傣族的“嘎光”舞最为流行。泼水节当天所有人围成大圈跟随着象脚鼓的鼓点跳起来,舞蹈动作虽然不难,动作变化不大,但是比较协调、优美,适合很多人一起跳,气势宏大。还有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杨丽萍舞蹈家的“孔雀舞”享誉全球。傣族人民把孔雀舞当作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所以傣族人民不论男女老少都擅长跳孔雀舞。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日常活动、休闲求偶等形式。有的表现孔雀飞跑下山的,悠闲地漫步森林的,优雅地饮水戏水,快乐地追逐嬉戏,拖翅、晒翅、展翅、抖翅、亮翅、点水、开屏、飞翔等。舞者们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一只只活的山中“精灵”。他们此时也变成了一只只孔雀欢乐地在舞台展翅高飞,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

四、傣族文化进校园面临的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悄然进步,民族文化在现代教育的熏陶下,渐渐被汉语言文学同化,傣族的一些民间文化特色逐渐失传,出现断代危机。一是文字基本失传,懂得书写的人基本没有了;二是傣族山歌说唱的艺人青黄不接;三是民间竹编工艺逐渐失传;四是民风民俗逐步被汉化。

我们教师大多数为汉族,对傣族文化了解得也是不多,即使是傣族教师由于同化作用对傣族语言文字等也是逐渐丢失。教师缺少相关的培训,所以很难深层次地开展此项工作。在我们的教学中,关于傣族文化的教学资源几乎没有,单靠我们教师收集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

五、解决对策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底蕴的积累,人类文明的进步,民族大团结、民族共融是大趋势。借着傣族文化进校园的契机,我们从最小处做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一是和保山市傣族文化研究协会加深合作,通过开展各种方式对傣族文化进行收集、研究、保护、宣传。

二是开办傣文学习班,从孩子抓起,从小熏陶。另一方面开办成人班,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训,利用教师向孩子们宣传。

三是积极与竹编工艺合作社合作,将竹编手工艺带进校园,传统工艺与学校美术课程相结合。

四是对音乐课程与傣族音乐相结合,将傣族山歌、民间歌曲、小调带进课堂传授给年轻一代。

五是将服饰、食品带进校园。

我校举办过三届泼水节,泼水节不光是泼水嬉戏,更重要的是我们融入了傣族特有的舞蹈、音乐、美食以及反映傣族人民日常劳作的节目。孩子们从单纯的泼水好玩上升到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产生文化大同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秦华.初识版纳情未了——曼景兰傣味一条街[J].城乡建设,2000.

[2]张文芹,丁今.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16.

[3]郭朝庭.保山市少数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4]杨旭恒,汪榕.云南民族村镇旅游[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兰城湾子小学)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包容传承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